前言
近期港股创新药板块波动明显,回调幅度达到20%,不少散户看着账户浮亏难免慌神,甚至选择割肉离场。
但和散户的恐慌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机构反而直言这是“黄金坑”,资金也在逆势加仓。
相关ETF份额短期内翻倍,5天吸金超15亿。看似矛盾的市场表现背后,其实是估值、产业突破、政策支持三大硬逻辑在撑场。
回调不慌,资金疯狂抄底
10月份港股通创新药指数跌得挺凶,不少散户吓得赶紧割肉离场。
但主力资金却在偷偷捡筹码,南方港股通创新药ETF(159297)的份额,从10月9日的5.45亿份,硬生生涨到10月31日的12.81亿份,不到一个月直接翻倍,这抄底力度简直亮瞎眼。
进入11月,这股加仓潮还没停。
嘉实港股通创新药ETF(520970)在11月6日份额突破11.06亿份,创下成立以来的新高,近5天就吸金1.03亿元。
另一只纯创新药ETF(159570)更猛,近5天净流入15亿元,规模直接冲到216亿元以上。
你可能会问,为啥大家非要在下跌的时候买?说白了,就是“便宜”俩字在起作用。
回调让估值回到了划算的区间,而板块的基本面压根没变差。
11月7日的数据显示,港股通创新药指数的市净率(PB)大概3.2倍,远低于2021年的高点,市盈率(PE)也才27倍,处于历史较低分位。
就算11月7日指数回调2.57%,单日成交额还维持在90亿元以上,流动性一点没减。
这种“回调不慌,逆势加仓”的架势,说明资金对港股创新药的信心是真足,不是瞎炒作。
三重硬逻辑,撑起板块底气
我跟你讲,港股创新药能让资金这么疯狂追捧,绝不是靠概念炒作,而是有实打实的三重硬支撑,每一个都经得起推敲。
首先是估值还有安全垫。
今年年初国证港股通创新药指数的PB才2.1倍,处于历史低位,就算现在涨到3.2倍,对比恒生科技指数2.5倍的PB,仍有合理空间。
而且机构预测,这个指数2025年的盈利增速能到178%,成长性摆在这,估值不算贵。
其次是BD出海持续爆单。
可能有人听不懂BD出海、License-out这些专业词,说白了就是中国药企研发出好药,把海外销售权授权给外国大药企,就像你有个独家做菜配方,授权给连锁餐厅,对方不仅要给你首付,后续卖得好还得给你分成。
11月3日,药捷安康就搞了这么一笔大买卖,和Neurocrine达成合作,总潜在价值8.815亿美元。
这已经是今年第95笔这类交易,总金额超455亿美元。
从年初和铂医药与阿斯利康,到年中三生制药与辉瑞,再到10月信达生物与武田制药,中国创新药的国际认可度越来越高。
更关键的是临床数据超预期。
咱们普通人看不懂专业指标,就看核心结果:11月5日,复宏汉霖公布的PD-L1ADC药物HLX43,在治疗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时,客观缓解率(ORR)达到48.6%,这意味着快一半患者的肿瘤缩小了;疾病控制率(DCR)更是高达94.3%,也就是绝大多数患者的病情都能稳住。
就算是脑转移患者,有效率也有30%,比传统疗法厉害多了。
再加上之前ESMO大会上,百利天恒的双抗ADC药物能降低78%的死亡风险,这些实打实的数据,让创新药的商业化前景越来越清晰。
政策红利也在不断加码。
11月1日重庆发布政策,对1类新药研发最高补贴1000万元,还支持创新药快速挂网,办理时间不超过15个工作日。
国家层面更给力,医保局推出商保创新药目录,让高价创新药能通过商业保险报销,既减轻患者负担,又让药企有钱赚,研发积极性更高。
从研发到销售,全链条都有政策支持,这底气能不足吗?
纯血指数,把握核心机会
从另一个角度看,投资创新药选对工具比选对个股更重要。
很多人以为创新药指数都一样,其实差别大了去了,关键就在“纯不纯”。
咱们常见的一些指数会包含CXO企业,CXO说白了就是药企的“外包公司”,帮药企做研发、临床试验这些杂活,虽然和创新药相关,但毕竟不是直接做新药研发的。
而南方港股通创新药ETF(159297)跟踪的国证港股通创新药指数,明确剔除了CXO公司,成分股全是创新药研发企业,前十大重仓股集中度达67.35%,纯度更高。
这种纯度带来的就是更高的弹性。
截至11月3日,国证港股通创新药指数今年涨幅87.80%,远超恒生指数的30.40%和恒生科技的32.55%,也跑赢了同期中证创新药指数的13.98%。
而且这个指数每季度调整一次样本股,能更及时反映行业最新变化,比半年调整一次的指数更灵活。
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直接买创新药个股风险太高。
要知道,创新药研发周期长、成功率低,很多企业还在亏损阶段,比如药捷安康虽然有了出海大单,但目前仍没盈利。
而ETF能把一篮子创新药企业打包,分散风险,还能精准把握板块机会,相当于“一键布局”整个赛道,性价比超高。
除了南方的159297,嘉实的520970、汇添富的159570都是不错的选择,流动性充足,能满足不同投资者的配置需求。
结语
市场波动就像过山车,有人吓得下车,有人趁机上车。港股创新药之所以能成为抄底资金的心头好,核心就是“估值合理+基本面硬+政策托底”。
但咱们普通人要记住,高弹性必然伴随高波动,别想着一把梭哈赚快钱。建议控制好仓位,用定投的方式平滑成本,别追涨杀跌。
说白了,投资拼的不是谁反应快,而是谁看得远。
港股创新药现在的回调,就像优质资产在打折促销,对于愿意长期持有的投资者来说,这正是布局的好机会。
毕竟真正有价值的资产,总能穿越市场周期,最终给耐心者带来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