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楼市的迷雾,许多人不禁发出疑问:如果未来几年不购房,五年后是否会后悔?要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当前楼市呈现的三个关键现象,从中寻找答案。
首先,不可否认的是,中国的住房市场已经步入“供大于求”的阶段。虽然关于全国房屋总量的精确数据尚无定论,但住建部公布的约6亿栋房屋的数据,即使考虑到农村住房和小产权房等因素,也足以印证房屋过剩的事实。更令人关注的是,国内高达96%的家庭已拥有一套房产,其中拥有两套及以上房产的家庭占比也高达41.5%。这意味着未来的潜在购房需求将持续萎缩,房屋供过于求的局面将长期存在,房价下行的压力也与日俱增。
其次,曾经屡试不爽的楼市刺激政策,如今却显得力不从心。回顾过去,2008年、2011年和2014年,每当楼市陷入低迷,政策的暖风总能迅速吹散阴霾,甚至引发房价的报复性反弹。然而,如今无论出台多少利好政策,效果都显得十分有限。究其原因,过去的楼市正处于上升周期,政策刺激能够迅速激活市场。但如今,市场趋势已经发生根本转变。正如经济学家所言,房地产作为最佳投资品的时代已经落幕,未来房屋将回归其居住属性。因此,政策的刺激或许能够延缓市场调整的进程,但无法逆转其整体趋势。未来,房价将更加紧密地与当地居民的收入水平挂钩。
最后,无论是新房还是二手房,都面临着销售困境。过去,新房开盘往往在短时间内售罄,而如今,新房销售变得越来越困难。截至目前,全国待售商品房面积已高达6.4亿平方米,折合超过720万套住房亟待消化。为了尽快回笼资金,开发商或许不得不采取大幅降价促销的策略。与此同时,二手房市场同样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各大城市的二手房挂牌量纷纷突破10万套大关,在“认房不认贷”政策实施后,北京和上海的挂牌量更是分别超过15万套和18万套。二手房挂牌量的激增,一方面反映了房东对未来市场的预期并不乐观,另一方面也预示着二手房价格将面临更大的下行压力。
从2023年3月开始,中国楼市便呈现出量价齐跌的颓势。根据统计,2023年1月至11月,TOP100房企的销售总额为57379.0亿元,同比下降14.7%,降幅较上月扩大了1.6个百分点,销售额累计同比已连续五个月下降。更为严峻的是,11月份70个大中城市中,新房价格下跌的城市数量达到47个,上涨的城市仅有23个;而二手房价格下跌的城市更是高达67个,只有1个城市出现上涨。新房和二手房价格下跌的城市数量均创下历史新高。为了提振楼市,今年以来,国家出台了超过500项利好政策,包括取消限购、降低首付比例、降低房贷利率、上调公积金贷款额度,甚至在一线城市推出了“认房不认贷”政策。然而,这些政策的效果并不显著。
综合以上三个现象以及楼市的整体数据,我们可以更加理性地看待未来的购房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