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费解的是,即便城市中空置房早已达到令人咋舌的地步,开发商拿地盖楼的步伐却似乎从未停止。这究竟是为何?他们难道不怕楼盘滞销吗?为此,笔者特地采访了业内人士,得到的答案或许能解开你心中的疑惑。
首先,业内人士指出,房地产行业已经深深地嵌入地方经济的命脉之中。一旦开发商放缓拿地建房的速度,势必会牵一发而动全身,对当地经济发展产生显著影响,甚至波及到上下游数十个相关产业。这些产业每年为社会提供着大量的就业机会,房地产行业的任何风吹草动都可能对其造成巨大的冲击。因此,为了确保地方经济和就业的稳定,开发商必须保持一定的拿地建房节奏。
其次,开发商持续拿地建房,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改善型住房需求。想想看,一对年轻夫妇新婚燕尔,经济实力有限,可能只能先购置一套小户型的房子。但随着收入的增长、生活条件的改善,特别是有了孩子之后,他们自然会渴望拥有更大、更舒适的居住空间。此外,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大量农村居民涌入城市,也带来了大量的购房需求。
再者,对于房地产企业而言,拿地、建房、销售是其赖以生存的根本。如果停止拿地、停止建设,开发商又该如何生存和发展呢?持续的开发活动是开发商向银行申请贷款的重要依据,也是维持企业正常运营的关键。一旦停止拿地建房,开发商便失去了向银行贷款的理由,企业的生存都将面临严峻的挑战。因此,尽管国内空置房数量庞大,开发商的拿地建房行为仍在继续,只不过速度可能有所放缓。
最后,虽然我国空置房的数量令人震惊,但商品房市场并非如想象中那样严重地“供过于求”。问题的关键在于,少数人囤积了大量的房产,既不用于出租,也不用于出售,造成了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使得许多真正有需求的工薪阶层家庭难以解决住房问题。因此,开发商不断拿地建房,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为了满足这些刚需群体的购房需求。
综上所述,开发商持续拿地建房,并非全然无理可循。但如果能通过征收房产税、空置税等手段,增加囤房者的持有成本,或许能有效降低空置房的数量,从而减轻开发商不断拿地建房的压力,实现房地产市场的更加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早前,有网友反映,他们购买的商品房小区建成多年,入住率却仅有30%左右,大量房屋长期空置。事实上,国内商品房的空置率一直居高不下。一线城市的空置率约为20?5%,二线城市则高达25?0%,三四线城市更是超过了30%。据专家预测,我国空置房数量已超过1亿套,足可容纳3-4亿人口居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