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美釜山会晤达成战略“休战”,中方推迟一年执行稀土限制,欧盟担心被落下,也急着和中方谈稀土,王毅外长顺势提出一个议题,看欧盟如何选择。
11月4日,王毅外长在北京与爱沙尼亚外长查赫克纳举行会谈。王毅外长表示,今年是中欧建交50周年,中方愿同欧方商签自贸协定,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同“全球门户”计划对接,期待爱方发挥建设性作用,推动欧方校准对华认知,理性看待中欧关系。
王外长会见爱沙尼亚外长
眼下,欧盟正担心中美达成一致,发放稀土出口许可证把欧盟落下。上个礼拜,欧盟委员会官员和中方举行会议,重点讨论了稀土供应链,还探讨了“通用许可”机制的可能。
在此情况下,王毅外长顺势抛出自贸协定、“一带一路”与欧盟“全球门户”计划对接,要爱方转达欧方,时机把握得可谓很精准了。
王毅外长的意思很明确,欧盟总担心中方会不会在稀土上卡脖子,为什么不换个思路,中欧直接签署自贸协定,建立一整套更稳定、更可预测的贸易规则,到时候,稀土贸易自然会被纳入这个更宏大的框架下,欧盟也不必成日里为稀土许可提心吊胆了。
不得不说,这招四两拨千斤玩得确实漂亮。早前王毅外长就明着告诉欧盟,稀土出口从来不是、也不应成为中欧之间的问题。换句话说,中方从没将稀土当作武器,相反,我们愿意谈更大的合作,谋求更深度的经济融合。这种姿态,和欧盟的锱铢必较相比,高下立判。
稀土从来不是中欧之间的问题
随之而来的,欧盟就该做选择了,如果继续只盯着稀土,就显得格局太小,而且以中国在稀土领域的地位,欧盟只会被中国牵着鼻子走。但如果接着谈自贸协定,那些一直避而不谈的敏感领域,必将会涉及到,美国乐不乐意还是两说,欧盟内部先要吵翻天。
如今中美关税战刚刚按下暂停键,此时中方向欧盟伸出自贸协定的橄榄枝,也是在提醒欧盟,是要继续在中美之间摇摆不定,被特朗普吸血,还是和中国合作做大蛋糕,走自己的路,把握自己的战略自主权。而这个问题,恰恰是欧盟最大的痛点。
事实上,欧盟内部在对华问题上一直分歧很大,欧盟两大巨头法德常常不同调,东欧和西欧的利益诉求不同,南欧与北欧的关注点也大相径庭。内部巨大的分歧,使得欧盟在面对涉华问题时,常常表现得犹豫不决、首鼠两端,一边想在对华贸易中获利,一边又担心过度依赖;一边强调战略自主,一边又难以摆脱美国的影响。这种撕裂状态,注定了欧盟很难对涉华问题给出统一答案。
中欧合作大有可为
对于中方而言,可能本身也没有对欧方签署自贸协定抱太大期望,但在当下提出,也是想试试欧盟的底色,成日里把独立自主挂在嘴边,到底能落实几分。
现在皮球被抛到了欧盟这边,接招,意味着要与中国展开全面经贸关系谈判,这势必会引发欧盟内部激烈争论,也可能影响美欧关系,虽然现在美欧关系也算不上多好,但欧盟还是很“尊敬”美国的;不接招,则意味着拒绝中方好意,错失中欧合作的机会,还会在稀土问题上一直被动。
中方的态度很明白,合作大门始终敞开,我们乐见一个团结、繁荣的欧洲,但这种合作必须是平等、相互尊重的。如果欧盟一意孤行,执意追随某些国家的对华遏制战略,损害中国的核心利益,那么中方也绝不会无动于衷。稀土问题只是中欧关系的一个小插曲,更大的棋局已经展开,就看欧洲敢不敢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