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根大通私银对黄金后市给出了极为乐观的预期,其指出,黄金当前的强劲上涨态势有望在2026年实现突破性攀升,将每盎司金价推升至5000美元。
该行宏观与固收策略全球主管亚历克斯・沃尔夫认为到2026年底,金价大概率将触及5200至5300美元区间,这一水平较当前价格计算,累计涨幅将超过25%。
沃尔夫强调,对于众多新兴市场央行而言,黄金在其整体外汇储备中的占比仍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这构成了持续增持的基础动力。尽管随着金价逐步走高,部分央行可能会适度放缓买入节奏以控制成本,但长期增持的趋势并不会逆转。
许多新兴市场经济体凭借强劲的出口表现、合理的财政管控,形成了可观的预算盈余,这意味着它们手握大量需要进行“再投资”的闲置现金流。在这部分资金的配置中,美元资产仍将占据重要地位,因此黄金并不会取代美元的储备货币地位,两者更多是互补关系而非替代关系。
全球投资者对黄金的配置需求提升尤为值得关注。沃尔夫分析称,当前黄金在全球投资者的投资组合中,占比依然相对有限,即便仅推动更大比例的投资者将黄金配置比例提升至5%这一相对温和的水平,也将释放出规模可观的增量需求,为金价上行提供额外推力。
近年来,主要经济体的货币政策频繁调整,量化宽松与紧缩周期的快速切换,导致法定货币的购买力面临潜在侵蚀风险,部分国家的货币信用体系也受到市场质疑。而黄金作为不受单一国家主权信用影响、具有千年价值储存属性的资产,成为对冲法定货币贬值风险的理想选择。
这种对货币体系稳定性的担忧,不仅推动机构投资者增加黄金配置,也吸引了大量个人投资者通过实物黄金、黄金ETF等渠道参与市场。
数据显示,在截至9月底的12个月内,全球各国央行共新增634吨黄金至官方储备中。尽管这一数字较前三年同期的高位水平有所回落,但仍处于显著高位。该协会进一步预测,2025年全球央行的黄金购买量将维持在750至900吨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