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方经济发展的进程中,地方城投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而国有资产证券化的“债券融资”模式,为地方城投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具备多方面的显著优势。
一、额度区间合理灵活
地方城投国有资产证券化“债券融资”在额度上设定为单笔5 - 10亿元,同时将总规模控制在固定资产的30 - 40%。这种额度设定既考虑了地方城投的实际资金需求,又避免了过度融资带来的风险。合理的额度区间使得地方城投能够根据自身项目需求和发展规划,精准地获取所需资金,提高了资金使用的效率和针对性。例如,一些中小型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5 - 10亿元的融资额度能够满足其阶段性建设需求,而总规模的控制则保证了城投企业的财务稳健性。
二、期限结构富有弹性
该融资模式采用了3 + 2 + 2年弹性设计,最长可达7年,且年付息到期还本,可续期。这种期限结构充分考虑了地方城投项目的建设和运营周期。不同类型的基础设施项目,如道路建设、园区开发等,其建设和回报周期各不相同。弹性期限设计能够更好地匹配项目现金流,减轻城投企业在项目建设初期的还款压力,确保项目能够顺利推进。同时,可续期的特点也为城投企业提供了更多的资金安排灵活性。
三、成本优势明显
利率设定在2.5% - 3.5%(综合费率≤5%,含会计/评级/律所/券商费用),相较于其他融资方式,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较低的融资成本能够减少地方城投的财务费用支出,提高项目的盈利能力和资金使用效益。这对于资金需求较大的地方城投项目来说,能够有效降低项目的总体成本,提升项目的可行性和竞争力。例如,在一些大型公益性项目中,较低的融资成本可以使更多的资金用于项目建设本身,提高项目的质量和效益。
四、实现纯信用贷与非标资产证券化
纯信用借款无需固定资产抵押,这一特点突破了传统融资方式对抵押物的依赖,为地方城投提供了更便捷的融资途径。同时,可实现非标资产证券化,使得一些难以通过传统方式融资的非标准化资产能够转化为可流通的证券,提高了资产的流动性和价值。例如,地方城投手中的一些应收账款、项目收益权等非标资产,通过证券化处理后,可以提前变现,为新的项目建设提供资金支持。
五、资金用途广泛
资金用途广,符合国家战略方向即可,可用于成立产业基金等。这一优势使得地方城投能够根据地方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灵活安排资金使用。在支持地方传统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还可以积极参与新兴产业的发展,推动地方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例如,通过成立产业基金,引导社会资本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地方经济的创新发展。
六、到期偿付机制灵活
债券到期可续期,政策允许到期前募集新债券偿还老债券。这种到期偿付机制为地方城投提供了更多的资金周转空间,避免了因资金集中到期而导致的流动性风险。城投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资金状况和市场情况,合理安排债券的续期和新债券的发行,确保资金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地方城投国有资产证券化“债券融资”模式凭借其额度区间合理、期限结构弹性、成本优势、纯信用贷与非标资产证券化、资金用途广泛以及到期偿付机制灵活等六大优势,为地方城投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在未来的发展中,地方城投应充分利用这一融资模式,优化资源配置,推动地方经济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