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编辑 朱小燕
一场围绕票根经济的消费变革正在全国多地上演。
如火如荼的“浙BA”城市争霸赛,球迷凭票根即可在浙江境内享“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优惠。不仅浙江,眼下,随着全运会、篮球联赛、足球联赛、马拉松、演唱会等在全国各地举行,四面八方的人怀揣入场券奔赴一座城,如何将流量变销量、将瞬时流量转化为长效留量,各地都有着自己的答卷。
“浙BA”带动消费热。图源:丽水市莲都区委宣传部
小小票根打开业态“结界”
在浙江,我们见证了票根“魔法”。
“浙BA”一票通全域,有平湖球迷享受了音乐博物馆优惠折扣,有秀洲球迷幸运抽中了健身月卡,更有来温州的江西球迷免费游了雁荡山、楠溪江等景区。跟着电影游浙江品美食活动,用一张电影票打开一座城,如千岛湖景区,持票可体验瀑降、汉服垂钓、星空营地、露天影院、非遗手作等。演出火热的浙江,不少酒店推出“凭演唱会票入住优惠套餐”,或住宿打折,或赠送餐饮、提供包车等。
一张小小的票根,已然打开了各领域消费实惠之门。
在江苏,火热如“苏超”,球票解锁一座城,南京甚至将24小时城市书房、社区文化中心等小微场所纳入票根体系;在成都,世运会票根资源覆盖赛事、演出、展会、景区等6大类46项消费场景;在福建,福州为演唱会歌迷粉丝定制多条旅游路线,厦门开出主题周边快闪店;在内蒙古,乌海将“蒙超”票根与葡萄酒节结合,形成“品葡萄、鉴美酒、购文创”消费体系……
观众手持电影票在贵州省黔西市横店电影城电影海报前留影。新华社发(范晖 摄)
还记得创下全球影史票房第五的《哪吒之魔童闹海》吗?春节期间,全国多个景区蹭哪吒热潮,将流量从电影院引入山水间,如一张《哪吒2》电影票根+一张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景区大门票,可在年内免费无限次进入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游览。还有《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多地花样蹭流量,除了捆绑景区门票,比如南京还搞起跟着电影品美食活动,等等。
从场馆、电影院等流量爆发点出发,一场电影、一次演出、一个比赛辐射出的消费能量正被无限放大。从北方草原到江南水乡,从白山黑水到天涯海角,小小票根正以一票链百业的姿态,重塑中国城市消费图景。
票根经济重塑消费生态
今年3月份,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提出“深化线上线下、商旅文体健多业态消费融合,创新多元化消费场景”。
上海将票根经济纳入今年扩消费六大专项行动,明确推动票根经济与首发经济、银发经济等协同发展;济南试点推广票根经济,凭赛事票享景区、酒店、商场、餐饮折扣;青岛由市文旅局牵头联合景区、酒店、餐饮、文创等众多业态,成立票根经济商家联盟……各地推出政策举措积极探索发展票根经济,正是深化商旅文体健多业态消费融合的生动实践。
从早期发放消费券,到如今以票根经济为代表的模式创新,拉动消费的手段正经历深刻变革。
游客在敦煌鸣沙山月牙泉景区参加万人星空演唱会。新华社记者 马宁 摄
中国旅游研究院长江旅游研究基地首席专家罗兹柏指出,票根之所以能成为流量入口,关键在于它既是高人气活动的入场券,又是区域消费的通行证。票根经济多元化,科技赋能拓展了其广阔的发展空间,如AI根据票根记录推荐周边商品等。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未来票根经济将走向“科技+情感”融合的新阶段。
当然,接地气才是王道,大城市和小城市在玩法上也需因地制宜。苏州大学社会学院旅游管理系教授周永博举例说,像上海、北京,流量大、活动多,适合高科技联动;洛阳、西安这类文旅城市,要把景点IP用透,比如火车票半价游龙门石窟,主打“来都来了,多逛几个地方”;小城市往往资源有限,更适合联动特色精准服务,比如给老年人推银发票根套餐,低成本把本地商家串起来。
根据旅游出行平台数据统计:一张门票平均带动相当于门票价格1.5至2倍的二次消费;高铁、机票等交通票带动40%的持票用户增加旅游消费;演出、赛事等票根拉动周边酒店玩乐等总消费增长超100%。此外,票根还帮助游客平均节省约15%-30%的相关消费支出。
(素材源自央视网、央视新闻联播、新华网、解放日报、证券日报、海报新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