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人骂它,也没人夸它。对于一个消费品牌而言,或许是最大的悲哀。”当年轻人用“疯狂星期四文学”和“麦门永存”作为社交暗号时,汉堡王在社交媒体上几乎隐身。
麦当劳和肯德基分别在小红书上拥有79.1万和58.7万粉丝,而汉堡王的粉丝数仅有2.6万,勉强达到赛百味4.9万粉丝数的一半。
如今,这一幕正在改变。11月10日,汉堡王宣布,其母公司RBI与CPE源峰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成立合资企业“汉堡王中国”。CPE源峰获得约83%股权,RBI保留约17%。
迟到的玩家
2005年,汉堡王首店开进上海静安寺附近的小洋楼,主打“火烤纯牛肉”,试图以“更高级的快餐”定位打开市场。
开局高大上的汉堡王,却在中国市场慢了半拍。
早在1987年,肯德基就率先进入中国市场。3年后,麦当劳中国内地首店落子深圳。而汉堡王,足足晚了15年才姗姗来迟。
随后的七年里,这个在全球比麦当劳还早两年诞生的品牌,在中国只开出52家门店,彻底错过了中国快餐市场完成“心智教育”的黄金时代。
2012年,汉堡王将中国业务交给土耳其特许经营商TFI集团,开启加盟狂奔。到2018年,汉堡王中国门店规模突破1000家。
但快速扩张带来了质量失控和选址受限等问题。2025年2月,RBI集团收回了汉堡王中国近100%的股权。
尴尬的现状
与竞争对手相比,汉堡王在中国市场的发展不尽如人意。
门店数量上,截至今年9月份,汉堡王中国门店总数约1300家,而肯德基在中国的门店总数已达11648家,麦当劳也超过了7000家。
在炸鸡汉堡品牌里,汉堡王中国仅仅排在第12位,不仅远落后于华莱士、肯德基、麦当劳,也不及塔斯汀、享哆味等后起之秀。
更令人担忧的是其单店表现。RBI年报显示,汉堡王中国单店平均年销售额仅约40万美元,而法国是380万美元,韩国也有120万美元。一个中国门店辛辛苦苦干一年,其收入才勉强达到法国门店的一个零头。
洋品牌困境
汉堡王的困境并非个案。曾经,贴着“洋品牌”标签就是品质神话与审美标杆的保证;如今,它们却在中国的市场浪潮与国货精品的强势崛起中,显出颓势,甚至跌落神坛。
消费者对洋品牌逐渐“祛魅”。
Z世代消费者价值观驱动、热衷“平替”,他们对快餐的需求从“吃饱”转向“吃好且省钱”。85%的年轻人可接受快餐价格不超过30元,43.7%的人预算在20元以内。
本土化不足是另一个核心问题。
汉堡王一直主打火炉现烤独特烟熏焦香风味,在中国市场却遭遇水土不服,部分消费者觉得口感太干太硬。随后汉堡王向麦当劳、肯德基看齐,推出了牛腩笋椒汉堡、猪肘堡等创新单品,但却偏离了自身特色。
相比之下,肯德基最早读懂了中国市场。2002年它开始卖老北京鸡肉卷,再到推出豆浆、饭团等早餐品类,彻底打破“洋快餐”的边界。可以说,在中国一点都不“正宗”的肯德基,牢牢抓住了中国胃。
资本的新局
面对困境,汉堡王最终选择了与同行相似的道路,引入中国资本。
从肯德基到星巴克再到汉堡王,近年来,多家外资餐饮品牌出售部分中国业务股权,加码“本土化”。
2016年,美国百胜餐饮集团将百胜中国分拆,并独立上市。2017年,麦当劳将其中国内地及香港业务80%股权,出让给中资(中信系)主导的财团。新成立的金拱门(中国)有限公司,负责中国内地及香港的运营。
就在不久前,星巴克中国也正式宣布与博裕资本达成战略合作,博裕资本以获得合资企业至多60%的股权。
此次接手汉堡王中国的CPE源峰,是一家立足中国、拥有全球视野的资产管理机构,持续深耕连锁消费服务领域,先后投资了包括蜜雪冰城、爱尔眼科、泡泡玛特在内的多家行业标杆企业。
根据协议,CPE源峰将向汉堡王中国注入3.5亿美元初始资金。
双方计划将汉堡王在中国市场的门店规模,从目前的约1250家,拓展至2035年的4000家以上。
未来的挑战
获得资本加持的汉堡王,要在中国市场迎头赶上,仍需面对多重挑战。
首先,市场竞争正日趋激烈。
不仅麦当劳、肯德基在加速扩张,麦当劳中国计划今年新增千家门店,肯德基计划净新增约1600至1800家门店,本土品牌也在快速崛起。
华莱士、塔斯汀等本土品牌以高性价比和灵活经营模式快速崛起,餐饮行业竞争愈加激烈。
其次,健康趋势日益显著。
随着“低卡”“少盐”“营养可视化”正成为洋快餐的新战场,麦当劳已顺势推出了6款“500大卡套餐”。赛百味也在全国超700家门店正式推出6款“237能量碗”。
此外,数字化能力成为关键。
麦当劳中国会员数已超3.5亿,超过九成的销售收入来自数字化订单。而汉堡王,一度把重心放在堂食,直到最近才开始补课。
结语
2025年,中国快餐江湖正迎来新一轮洗牌。麦当劳计划今年新增千家门店;肯德基计划净新增约1600至1800家门店;赛百味也计划在未来以每年500至1000家的速度开拓门店。
面对这场“开店锦标赛”,刚刚易主的汉堡王中国能否实现逆袭,还是未知数。
但可以肯定的是,当“国际标准”与“中国速度”碰撞,只有真正读懂中国胃、抓住中国速度、讲出中国故事的品牌,才能在这片复杂而充满机会的市场,重新找到增长的坐标。
信源来自:杭州网消费2025-8-21Z世代“快餐江湖”
DoNews2025-11-10《餐饮行业季度观察报告(2025年Q3)》发布
齐鲁晚报壹点调查|从肯德基到汉堡王,洋快餐为何纷纷牵手“中国合伙人”
外媒报道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