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有着117年历史的三省银楼在浙江定海西大街28号原址重启开业。这场 “老店新开” 活动不仅吸引了陈元仁房—陈氏家族近百位成员、街坊邻居参与,更揭开了这家百年银楼品牌复兴的蓝图——以“单聚焦、双品牌”布局实物贵金属赛道,计划未来在全国开设100家门店,同时通过博物馆、艺术馆等载体沉淀品牌价值,瞄准年轻客群与千亿金条市场空白。
一、百年底蕴:古建筑里的“活态银楼历史标本”
三省银楼的历史可追溯至1870年。据品牌掌舵人陈永董事长介绍,其太太公(始迁祖)从宁波镇海迁至定海后,在西大街28号定下三个门脸,对应三个儿子的经营格局,并立下 “不分家” 的家族规矩。历经百年,该建筑因定海独特的地理位置(避开大城市大规模改造),完整保留了 “前店后房中间手工加工” 的原貌,一直被列为古建筑保护单位,成为全国罕见的 “活态银楼历史标本”。
为还原品牌历史,陈永团队自2017年起系统收集三省银楼藏品,目前已累计近200件,涵盖金银首饰、手写保证书、百年票据等。其中,一件“银鎏金錾刻虎牙挂件”堪称 “镇店之宝”——该挂件为百年前大户人家为孩子定制的辟邪饰品,采用龙生九子“螭吻”造型,舌头处刻有“三省”二字,工艺复杂度被业内评价 “堪比当代奢侈品”。此外,一枚刻有“三省”字样的百年纪念章,更证实了该品牌早在清末就已开展定制业务,为如今的企业定制(如奖章、徽章)业务提供了历史背书。
值得一提的是,开业前夕,陈永和他的团队还意外寻回了失传多年的“三省银楼”老牌匾。
据了解,该牌匾曾被邻居用于覆盖天井水缸,经当地古玩店大清钱庄创始人、当地收藏家周耀忠牵线,由居民无偿捐赠,成为家族记忆与品牌传承的重要象征。
二、 产业布局:“单聚焦、双品牌” 切入千亿市场开业仪式上,陈永首次公开三省银楼的产业规划——以 “单聚焦、双品牌” 切入千亿实物贵金属市场。
单聚焦:锁定高增长赛道数据显示,国内实物贵金属市场规模已达1600亿元,且以每年27%的速度增长,其中实物投资黄金板块(含金条、金币)增速显著,2025年上半年首次超过实物消费黄金(首饰等)。三省银楼将核心资源集中于该赛道,避开消费黄金的下滑趋势。
双品牌:“永银+三省”构建商业闭环两大品牌分工明确:“永银” 聚焦银行渠道,作为中国金币特许经销商,主打熊猫金币等投资型产品;“三省” 则以线下门店为核心,承担黄金回购功能。
目前三省银楼已开设62家门店,2026年底前计划增至100家,形成 “银行发售 - 门店回购” 的闭环。“银行金条占市场96%份额,但普遍缺乏艺术性;金币仅占4%,老百姓认知度低。”
陈永指出,国外市场金币与金条消费占比约1:1,而国内消费者对金币投资的认知仍待提升,“我们计划通过门店设立‘金币回购中心’,让更多人知道‘实物黄金投资有金条、金币两个选项’。”
三、品牌破局:从习惯“掐尖”到兼顾新力量
面对 “如何让百年品牌出圈” 的问题,陈永提出了 “三步走” 策略,拒绝盲目投放广告:
第一步:完善内容载体。未来将在定海原址还原三个门脸,建成 “三省银楼博物馆”,展示百年藏品与手工加工场景;同时在南京运营 “三省艺术馆”,打造造币厂规格的 “观光工厂”,让品牌故事有 “物理落脚点”。
第二步:搭建渠道网络。以100家(远期1000家)门店为载体,让消费者能 “近距离接触黄金产品、体验回购服务”,而非依赖线上宣传。
第三步:精准品牌推广。待内容与渠道成熟后,再联合专业机构,在机场、高铁站等高净值人群场景投放广告,避免“无根基的品牌曝光”。
此外,陈永也调整了客群定位,从“聚焦高净值人群”转向“兼顾年轻客群”。“以前通过银行渠道,习惯‘掐尖’高净值客户,但年轻人正在成为黄金消费新力量。”
他举例说,部分90后客群月收入2-3万元,会每月定存1万元买黄金,“他们需要颜值高、交易便捷的产品,比如设计感强的小克重金条,这正是我们接下来要发力的方向。”
三、投资理念:让“买黄金=存钱+增值”深入人心
作为资深实物黄金投资者,陈永在活动中分享独特的投资逻辑:“不要盯黄金当前价格,要按收入比例配置。比如月入5万,拿20%(1万元)买黄金,把它当成‘长期陪伴的资产’。”
他以自身经历举例:“我不买房,所有资产都以黄金形式持有,从 800 元 / 克时开始配置,如今已实现财富沉淀。黄金的核心价值是抵御通胀,而非短期投机。”
据了解,目前该理念的知晓度较低,三省银楼计划通过门店宣传、短视频等形式推广,让“买黄金=存钱+增值”的认知深入人心。
此次老店新开,不仅是三省银楼的品牌复兴起点,更折射出百年老字号在新消费时代的破局思路——以历史为根、以市场为导向,在传承中创新,方能在千亿赛道中抢占先机。(朱明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