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又一位AI制药公司CEO“跑路”了?!
近日,AI药物研发上市公司Recursion宣布,执掌公司12年之久的联合创始人Chris Gibson辞任CEO。
而交接这一重要职务的,是一位年仅30岁左右的女性。该消息一出,公司股价连跌几日,在最低点徘徊。
一直以来,市场与投资人非常关注Recursion。
因为它被打上了英伟达的标签,英伟达向Recursion投了5000万美元,软银也是Recursion的大股东。
公司出现了什么情况?新CEO将怎样带领Recursion走出困境?
Recursion的公告称,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Chris Gibson将于2026年1月1日正式卸任,担任董事会主席。
接替CEO职务的是Najat Khan博士,一位年仅30岁左右的女性。
尽管非常年轻,她的履历却并不简单。
Khan博士拥有宾夕法尼亚大学有机化学博士学位、科尔盖特大学计算化学学士学位等双学位,从业早期还担任波士顿咨询的合伙人。
更重要的是,Khan博士曾担任强生杨森制药公司的首席数据科学官兼研发战略与运营全球主管。
在这个职务上,她负责监督杨森的研发战略、产品线和产品组合优化和投资,并在整个制药产品线中端到端完全集成数据科学和数字健康,以推动患者的转型创新。
Najat Khan博士甚至组建起数据科学行业圆桌会议(DISRUPT)并亲自担任联合主席。
2024年,她突然宣布离开已任职3年的杨森,加入AI制药上市企业Recursion,并任职首席研发官和首席商务官。
当时有知名媒体报道称:Recursion挖走了杨森的“AI大脑”。
最初,Najat Khan在Recursion的职位是首席研发官兼首席商务官。
负责领导药物研发,有权建立新的商业方案,同时还被任命为董事会成员,Recursion可谓诚意十足。
加入公司后,她领导了Recursion并购了另一家AI制药公司Excientia,为公司补充了药物管线和平台能力。
然而此次换帅,投资人却开心不起来。
消息发出,Recursion的股价一路下跌,表明外界对公司高管巨大变动并不看好。
毕竟现任联合创始人Chris Gibson一直是公司的灵魂人物,从公司创办之初就担任首席执行官12年之久。
多年来,Chris Gibson领导并执行了公司多个重大计划,并成功带领公司上市、拿到英伟达投资等关键发展节点。
对这家公司而言,联合创始人兼CEO的退居二线无异于一场重大地震。
新任CEO必然有自己的管理风格和战略思路。这意味着公司可能会改变原有的战略方向、产品路线图和运营节奏,造成战略断层。
目前,外界在怀疑这位履历尚浅的CEO能否带领公司走出低迷的股价。
更重要的是,未来公司多个临床数据陆续发布,而新任CEO药物研发经验明显不足。
伴随着公司换帅消息,是Recursion的三季度财报。
财报显示,公司净亏损为1.623亿美元,高于2024年同期的净亏损9580万美元,研发费用同比飙升62%至1.211 亿美元,由于包括 Exscientia 业务合并的业务以及收购ENPP1抑制剂 REC-102 的全部权利。
2024年9月,Recursion宣布针对罕见病小分子药物REC-994的2期数据疗效有限,随后公司股价下跌超过16%。
该公司报告净亏损为 1.623 亿美元,高于2024 年同期的净亏损9580万美元。
与此同时,第三季度的收入为520万美元,远远低于2024 年第三季度的2610万美元。
不过好在公司现金流充沛,账上有7.85亿美元,到2027年底都无需额外融资。
此外,由于公司顺利完成小胶质细胞免疫细胞的全基因组图谱,由此完成了和罗氏基因泰克协议的第二个里程碑,预计将收到3000万美元付款。
加上并购的Exscientia的合作关系,该公司在合作伙伴关系中的预付款和里程碑付款总额超过5 亿美元,仅与罗氏和基因泰克的合作就产生了2.13亿美元的收入。
但是公司股价从上市早期的最高的42美元,一路跌到4美元左右,中间有不少波动。
按理来说公司大模型与平台不断升级,公司资金情况稳定,为何股价还一直走低呢?
成立12年来,公司一直没能拿出一条成熟的药物管线,毕竟里程碑付款只是一次性的。
笔者已经追踪Recursion数年,多年来公司经历了多次战略调整。
管线方面,从最初的专注于罕见病到扩展到肿瘤学;平台方面,从最初的AI+表型药物研发,再到押注生物制药大模型,并建造了医药行业最大的超级计算机之一。
如今,公司绝大多数仍处于临床I期,核心资产REC-617(口服 CDK7 抑制剂)一直没有更加具体的疗效数据。
近一年来,Recursion经历了一系列管线失败和大调整。
首先,一款针对罕见病小分子药物REC-994 的 2 期数据,该药物尽管耐受性和安全性良好,但疗效有限。
紧接着,公司砍掉一半临床管线,五款药物宣布暂停或取消优先开发,包括REC-2282(2型神经纤维瘤病)、REC-994(脑海绵状血管畸形)、REC-3565(MALT1 抑制剂,B 细胞恶性肿瘤)、REC-3964(艰难梭菌感染)、REC-4209(特发性肺纤维化)。
最新财报中,2026年将有多个药物临床数据发布,以及潜在药物进入临床阶段。
这对新任首席执行官Najat Khan博士,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智药局曾经盘点过AI制药消失的CEO们。
对于业务并不稳定的初创企业而言,CEO往往由创始人担任,决定了公司的技术平台,以及商业化等重要方向。
而CEO的离开,往往是公司面临着重大危机,以及战略改变的时刻。
2024年10月,Atomwise 的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 Abraham Heifets被曝离开公司,他此前已经领导Atomwise十几年,该职位空置几个月后才找到继任者,随后公司改名为Numerion Labs。
Exscientia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安德鲁·霍普金斯(Andrew Hopkins)博士离职之后,公司长期没有找到正式继任者,随后宣布与Recursion合并。
BenevolentAI也因为管线失利,首席执行官频繁离职后,公司股价一蹶不振大跌90%,业务收缩现金流紧张。
国内的角井生物、星亢原生物、燧坤智能等企业,也经历了更换CEO。
实际上,CEO离职和新CEO上任对企业而言并不都是坏事。
毕竟,新领导者的出现往往意味着公司业务的转型,应对市场的挑战和抓住新的机遇。
未来,智药局将持续关注Recursion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