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体系为公司指明了‘专而精’的发展方向,我们紧跟国家政策,聚焦核心技术突破,才走出了这条高质量发展之路。”近日,在2025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大会期间,蚌埠日月仪器研究所有限公司(简称“日月科技”)董事长、总经理陈荡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这样说。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 李雁争)“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体系为公司指明了‘专而精’的发展方向,我们紧跟国家政策,聚焦核心技术突破,才走出了这条高质量发展之路。”近日,在2025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大会期间,蚌埠日月仪器研究所有限公司(简称“日月科技”)董事长、总经理陈荡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这样说。
日月科技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公司从民办研究所起步,如今已构建起覆盖传感器、物联网系统到行业解决方案的完整布局,为中国石油、三一重工等龙头企业提供核心配套,多个产品打破进口依赖。
在陈荡看来,日月科技的核心竞争力源于“深耕细分”的坚守。“我们不追求规模大而全,只做核心技术的‘深潜者’。”他说,公司将技术应用于两大关键场景:一是油气生产物联网,为大庆油田等2万口油井打造智能化改造方案,在高寒、沙漠等极端环境下实现压力、温度、产能等数据实时传输,助力数字油田建设与产能提效;二是大国重器配套,为4500吨级全球最大履带吊等设备提供称重器件和测力传感器,彻底替代进口产品,随设备稳定出海至全球各地。
“这些突破不是偶然,而是我们30多年聚焦一个领域、死磕核心技术的结果。”陈荡说。
谈及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体系的引领作用,陈荡用“初中到985的成长路径”作比:“这个体系就像给企业定了清晰的发展指标,从市级到省级再到国家级,从专精特新到“小巨人”、单项冠军,让我们在技术研发、产业链构建上有了明确方向。”
他认为,公司2005年就获评高新技术企业,直到2024年才完成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资质认定,核心是企业发展认知的逐步深化:“早期我们侧重科研突破,后来意识到要强化产业属性,而专精特新体系恰好推动我们打通‘研发-产业-资本’的链路,倒逼企业提升内生动力。”
谈到发展模式,陈荡提出“降维打击”的逻辑:“要先掌握核心技术这个‘心脏’和‘大脑’,再构建系统解决方案的‘四肢躯干’,最后融入AI要素、打通产业链上下游,形成生态闭环。”为强化技术壁垒,公司构建了“政产学研”协同创新网络,借助高校资源迭代技术。同时,公司依托长三角产业聚集优势,以核心技术为支点,孵化多个产业企业,形成“科研+产业”的裂变式发展格局,既保持了技术的专精性,又拓展了产业的辐射力。
谈到市场开拓,陈荡表示,公司将在汽车传感器等红海市场中,选择聚焦特种车辆配套赛道实现差异化突围,而在油气、工程机械等领域,希望发挥更多的作用。
他还说,公司已跟随“四桶油”等央企出海,在中亚、俄罗斯等市场实现突破,未来将继续拓展海外服务业务。
关于发展目标,陈荡表示,下一步要争取成为重点“小巨人”企业、单项冠军。同时,要在商业航天等新领域布局核心器件研发,延续“从小从精、以专取胜”的逻辑,在工业和信息化部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体系的引领下,实现技术、产业、资本的全方位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