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北京日报客户端消息,11月14日,外交部发言人林剑主持例行记者会。
法新社记者提问,欧盟成员国已经同意取消对小包裹的免税政策,主要是针对廉价的中国商品涌入欧盟,外交部对此有何评论?
“具体问题建议你向中方的主管部门了解。”林剑强调,我们希望欧盟方面能够坚持市场经济原则,为包括中国企业在内的各国企业提供公平、透明、非歧视的营商环境。
据此前报道,欧洲理事会当地时间11月13日宣布对进入欧盟的免税小额包裹采取措施。欧洲理事会表示,由于情况的紧迫性,承诺努力在2026年尽快对这类商品征收关税,直至2028年海关数据枢纽投入运营。未来几周将继续开发该解决方案。
欧洲理事会称,作为一项长期措施,欧盟财长们同意废除允许价值低于150欧元的货物免征关税进入欧盟的规定。此项变更后,所有进入欧盟的货物均需缴纳相应关税。
欧盟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为欧盟最大的进口来源地(占欧盟外进口总额的21.3%),第三大出口市场(占欧盟外出口总额的8.3%)。另据欧盟委员会数据,2024年价值低于150欧元的电商包裹中,91%来自中国。
近年来,Temu、Shein等中国电商类APP在全球发展迅速。据研究公司Sensor Tower数据,2024年,Temu成为全球下载次数最多的移动电子商务应用程序,下载量达5.5亿次,其次是Shein。
此前有外媒认为,中国电商的商业模式受益于“最低限度豁免”,即对低于一定数量或价值的包裹免征目的地国家的关税。但除中国电商外,美国亚马逊、沃尔玛等零售商也在借该机制进口商品。
美国政府率先下手,针对小包裹(价值低于800美元)的免税政策于8月份正式结束。但许多中国商家表示,预计销往美国的成本将增加,但他们早已提前在美国建立仓库以缓冲冲击。与此同时,欧盟和日本等国家计划效仿美国,对小包裹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