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网2023年,曾出现过又一次央企“世纪大合并”的传闻。当年2月,国新办相关负责人公布了央企重组成绩,以及“两会”上再次提及“央企专业化整合”。
不久之后,网络上就传出多条关于央企合并的传闻,包括金茂将并入华润集团;中国中铁和中国铁建将合二为一;保利发展将整合华侨城……
此外还有消息称,央企26家能源企业将缩减为15家,华润能源将并入中化控股。一时之间,各种消息满天飞,不过很快就被官方亲自下场“打假”。
时隔两年多,央企合并的消息再次在市场上流传,这一次主角依然是保利、华侨城、华润。
今年10月假期结束后,有一则关于“保利发展与保利置业将合并”的消息传出,目前该消息已被官方证伪。
近期一张截图又在网上流转,华侨城被“收编”的消息再次引起市场讨论,这一次的传闻对象是华润置地。
“双华”合并?
一个多月前的“双保”合并传闻始于一份公告。
10月9日晚间,保利发展公告称,保利集团内部发生了一场国有资产无偿划转,保利发展公司控股股东将由保利南方变更为保利集团。
自此,保利发展在整个保利集团的内部层级往上抬升一级,这一变动被市场部分人士解读为保利集团意欲整合旗下保利发展与保利置业两大地产平台。该消息发酵没多久,保利发展与保利置业均直接或间接地否认了上述传言。
随后在11月12日前后,有网友分享了自己看到的小道消息:“华侨城即将并入华润集团华润置地,作为央企二级企业,其名下即将到期的地块全部划归华润。”
此后,“双华”合并的消息开始发酵。
据了解,今年5月便有网友在雪球网上就“华润收购华侨城”进行了小范围讨论,当时并未引起波澜,没想到半年后这一论点会引起大范围的传播。
经过观察,市场各方给出的观点主要有二,其一是华侨城剥离非地产业务予华润。
今年4月,华侨城表示,为推进央企之间专业化整合,优化资源配置,拟由其他央企集团对康佳集团实施专业化整合。
7月,华侨城集团、深圳华侨城资本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完成了过户登记手续,分别将所持康佳集团5.237亿股、27.55万股A股股份无偿划转至华润集团旗下磐石润创。
同月,华侨城旗下嘉隆投资有限公司将所持康佳集团约1.98亿股B股股份,无偿划转至华润集团旗下合贸有限公司。自此,华侨城方面不再持有康佳集团股份,后者大股东变更为磐石润创,实际控制人变更为中国华润集团。
对于此次事件,有市场分析指出,除了对非地产业务的剥离,也有可能是为了理顺双方股权关系,为后续集团整合提前铺平道路。
“双华”合并的论据之二是华侨城一系列的人事变动。
9月初,国资委公布了有关“8户中央企业11名领导人员职务任免”的公告,其中关于华侨城集团的人事任免有三条:免去张振高党委书记、董事长职务,退休;免去刘凤喜党委副书记、董事职务,不再担任总经理;吴秉琪出任党委副书记、董事,提名为总经理。
另一边,华侨城A也公告宣布董事长张振高和副董事长、总裁刘凤喜离任,并选举吴秉琪担任第九届董事会董事长,同时代行总裁职责。
上述人事任免中,最备受关注的是吴秉琪,因为他是“原华润置地总裁”。
公开资料显示,吴秉琪出生于1971年,1993年加入华润集团,2007年转入华润置地,历任华润置地高级副总裁、执行董事、首席人力资源官、华北大区董事长(非执行)、总裁等职务;直到2023年9月才退出华润,履新中国建筑任副总经理。
从吴秉琪职业生涯来看,他在华润系任职超过了30年,是妥妥的“华润老将”。因此这次空降华侨城集团,也被部分人士认为是“双华”整合的信号之一。
未能证实
今年流传过许多有关华润收购某某企业的消息,比如1月曾短暂传出华润置地将接手万物云与普洛斯公司部分股权。
9月,恒大物业停牌时也有消息指,中国恒大清盘人已收到针对恒大物业的非约束性收购意向,竞购方包括中海集团及华润集团子公司。
这些消息均已被证伪。
关于最近的合并传闻,华润和华侨城方面截止目前尚未公开正面回应,市场上也未有明确的信源消息流出。
而在此次合并传闻下,华润置地近期一系列的融资动作也有了新一层解读,指其是在“准备弹药”去收购华侨城。
如果此次消息为真,那么对华侨城而言,华润可以说是“白衣骑士”了。
自2022年出现上市以来的首次亏损,华侨城便一直未能走出业绩困境,当年录得归母净利润-109.05亿元;2023年与2024年则分别录得亏损64.92亿元、86.62亿元,三年累计亏损达260亿元。
进入2025年,亏损仍在继续,前三季度累计营业收入170.25亿元,同比下降41.95%;同期归母净亏损43.67亿元,同比下降85.76%。利润下滑的原因,依然与项目结转收入金额和毛利率有关。
从中报来看,华侨城旗下房开业务毛利率仅有5.49%,盈利能力处于行业垫底水平。从销售来看,1-10月累计实现合同销售面积98.4万平方米,同比减少26%;合同销售金额145.5亿元,同比减少27%,仍未走出销售洼地。
若华侨城最终被华润置地收购合并,虽然短期内难以解决业绩压力,但日子应该会比现在要好过。
对于华润置地而言,华侨城手上也有一些不错的资产。截至9月底,华侨城地产业务剩余可开发的计容建筑面积合计1020.72万平方米,分布于青岛、武汉、合肥、南京、宁波、重庆等地。
当然更重要的是可以实现资源互补——华润置地作为商业运营的一把好手,若能充分消化华侨城旗下诸多文旅产业,未来或可形成“住宅+商业+文旅”的链条优势。
鉴于上述种种“好处”,市场各方其实大多都在期待“双华”合体。不过,仍需“让子弹飞一会儿”。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由观点根据公开信息整理,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