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大麦娱乐(HK.01060,前称阿里影业)发布了截止2025年9月30日的中期业绩公告,即2025年第二、三季度的业绩情况。公告显示,今年第二、三季度,该集团实现总收入约40.47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33%;归属于公司所有者净利润约5.20亿元,同比增长54%;经调整息税及摊销前利润(一种非香港财务报告准则计量的财务指标)约5.50亿元,同比下降14%。
报告期内,大麦娱乐主营业务包括演出内容与科技、IP衍生、电影内容与科技、剧集制作等。其中,IP衍生业务包括潮玩品牌锦鲤拿趣、IP运营管理和商业化平台阿里鱼等。随着第三季度该集团关停锦鲤拿趣,阿里鱼成为其IP衍生业务的主要业绩来源。
大麦娱乐业绩概况
与上年同期相比,大麦娱乐IP衍生品业务在报告期内表现出色:IP衍生业务分部录得收入约11.60亿元,与过往期间的约5.65亿元相比,增长105%;录得分部业绩约2.35亿元,与过往期间的约1.63亿元相比,增长44%(注:分部业绩=分部收入-销售及服务成本-已分配至相关分部的销售及市场费)。
大麦娱乐IP衍生品业务营收
报告指出,大麦娱乐的IP衍生业务主要由阿里鱼及其他相关业务组成。报告期内该业务收入得以录得大幅上涨,主要是因为阿里鱼业务快速发展,收入同比增长超过100%,利润也基本实现翻倍。
而IP衍生业务分部业绩增速低于收入增速,是因为报告期内对部分非核心子业务线进行关停,产生一次性亏损,拉低了整体分部业绩增幅。此处的非核心子业务就包括潮玩品牌锦鲤拿趣。该品牌创办于2021年,4年来打造过爆款潮玩盲盒“甄嬛传”“山河令”“乡村爱情故事”等系列,但由于对集团营收贡献占比太小(占大麦娱乐总营收比例约为7%),在今年集团整体进行调整过程中被裁撤。
“甄嬛传”系列潮玩
报告提到,IP衍生业务是大麦娱乐进行娱乐内容后链路延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关停部分子业务线后,集团将更聚焦于以阿里鱼为核心的衍生业务,商业模式主要包括:
向上游版权方获取多个优质IP,授权给下游商家并收取授权金的转授权业务;搭建IP线下店铺模型,授权给运营方开店经营的IP零售品牌运营业务;联合运营天猫潮玩品类并收取佣金分成服务,与自营IP零售品牌电商旗舰店业务;IP在其他商业化领域的创新业务等。
作为国内领先的IP授权管理和商业化开发平台,阿里鱼已经与数百个国内外优质IP达成合作,如三丽鸥家族、吉伊卡哇、宝可梦、环球影业、蜡笔小新等。对上游版权方,阿里鱼为引进的海外IP实施本土化与精细化运营策略,延伸IP的商业价值,同时通过在线和线下融合的整合营销策略,延展旗下IP的长线生命力,帮助IP在中国市场快速实现收益最大化。
阿里鱼还与数千家品牌和渠道商家达成合作,并且会为下游品牌方提供包括IP筛选策略、IP素材与图库开发、监修报审等全链路服务,以及授权项目的整合营销与传播推广等资源,为品牌商家打造IP授权合作整体解决方案。报告期内,阿里鱼与野兽派、布鲁可、喜茶、周大福、名创优品、泡泡玛特、TOPTOY、招商银行等品牌商家合作了多个授权项目。
阿里鱼引入IP的授权衍生品
IP零售品牌运营业务是阿里鱼的重要业务内容。报告期内,阿里鱼联合上游版权方及潮玩品牌方开设了线下主题快闪、官方旗舰店等多家国内首店,比如今年9月,吉伊卡哇中国内地首家线下官方旗舰店落地上海。同样是在9月,Fanatics Collectibles旗下全球知名收藏卡牌TOPPS与阿里鱼、天猫潮玩正式达成战略合作,并开设了TOPPS天猫旗舰店。
吉伊卡哇上海店&TOPPS入驻天猫
报告强调,阿里鱼未来会继续深耕IP生态,并从3方面介绍了其发展规划:其一是做好现有核心IP的内容运营,与上游版权方共同开发具有本土化特色的原创内容;其二是发力IP转授权业务,加速新品孵化与市场推广,尤其通过天猫超级品牌日等营销阵地,高效触达消费者,提升被授权商品的渗透;其三是持续为中国市场引入更多IP,并积极探索线下互动体验、数字藏品等创新玩法,丰富IP消费场景,进一步巩固阿里鱼在IP商业化领域的领先地位。
来源:中外IP授权 深圳展(ID:licensingchina);作者:秦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