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黄金价格在亚洲交易时段出现快速上涨,一度上升约25美元,随后累计涨幅接近6%。然而,随着美债收益率上升和美元走强,黄金价格出现一定回调,跌至约4100美元。尽管如此,市场分析显示,黄金的中长期支撑因素依然存在,回调可能只是暂时现象。
高盛在近期向客户发布的研究报告中指出,全球央行对黄金的购买仍在持续增加,这成为支撑金价的重要力量。根据该行数据,今年9月份全球央行黄金购买量达到64吨,而8月份仅为21吨,显示出明显的增长趋势。高盛预计,从2025年第四季度到2026年,各国央行每月平均将购买约80吨黄金。这一趋势主要源于各国央行在储备管理上的多元化需求,旨在降低地缘政治和金融风险的影响。
具体来看,高盛报告中提到,卡塔尔在9月份购买了20吨黄金,阿曼购买7吨,中国则购入15吨。这样的数据反映了多国央行在黄金储备方面的持续投入,也说明黄金在全球储备资产中仍然具有重要地位。分析人士认为,央行持续购金行为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稳定市场预期,对黄金价格形成长期支撑。
除了央行需求,散户投资者的参与同样不可忽视。高盛指出,自2022年年中以来,西方市场的黄金ETF出现了最大单月资金流入,达112吨,这表明散户投资者对黄金的兴趣正在增强。当央行和散户同时增加购买时,将对市场供需关系产生显著影响,从而支撑金价。高盛分析认为,这种双重买入的情景在近几年并不多见,其对金价的支撑作用值得关注。
尽管短期内黄金价格受到美元走强和利率变化的影响出现回调,但从中长期视角看,黄金仍然具有一定支撑。央行持续购金和散户投资需求的结合,使得市场预期稳健。高盛基于此预测,到2026年底黄金价格有望逐步上行,达到约4900美元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