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五小虎”,何以强势崛起?
——长沙提振消费实践对合肥的经验启示
合肥日报联合调研组
消费,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之一。当下,我国不少城市靠着火热的消费,迅速提升知名度和竞争力,轮番上演“逆袭”戏码。
在这场流量之争中,长沙是一个特别的存在。它不是异军突起,而是长期妥妥地占据“C位”,常常在不紧不慢的节奏中,引领消费潮流。
有人说,长沙没有四季,只有旺季。这句话还有着更有趣的具象化表达——据不完全统计,每天约百万片臭豆腐被市民游客送入口中;一年消耗的小龙虾相当于“吃掉一座岳麓山”;300多家茶颜悦色门店,高峰时单店一天能卖出奶茶4000多杯……
一座中部城市,何以烧旺了消费这把“火”?又会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本期“创新之问”聚焦长沙,试图解锁这座城市的消费密码。
一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长沙五一商圈与解放西路的人流逐渐变得摩肩接踵。
网红龙虾馆的等位号突破千位;街头奶茶店依旧排着长龙;杜甫江阁的霓虹灯下,乐队的歌声与年轻人的欢呼声此起彼伏……这不是节假日的特写,只是一个寻常周末的真实写照。
有人的地方才有消费。去年,长沙接待游客2.15亿人次,同比增长10.53%;今年国庆假期,每天超百万人次走过这座城市的大街小巷。“爆棚”的人气,在这片土地上点燃了“三把火”。
第一把火是夜间经济。在长沙,日落从不是一天的结束,是夜经济狂欢的开场。
穿梭“湘”味十足的夜市江湖,从经典小吃到网红美食,每一口都能深深触动味蕾;走进晚间小剧场,在方言热梗中开怀大笑;打卡“超级文和友”,在亮灯后的杜甫江阁来一组汉服旅拍……
烟火里的长沙,可谓“夜”态万千。最新数据显示,长沙夜间消费占全天消费额的60%,位居全国前列,带动超过100万人就业,并连续三年入选“中国城市夜经济影响力十强”。
第二把火是新消费品牌。新消费是长沙提振消费的一大亮点,其中最令人耳目一新的莫过于集体“出圈”的新消费品牌。
斑驳的霓虹灯、老式理发店、街边录像厅……通过复刻上世纪80年代的老长沙街巷,文和友运用“废墟美学”的视觉与空间叙事,成功唤起了一代人的怀旧情结,使其日均翻台率高达8次,年客流量突破千万人次,成为当之无愧的“现象级城市IP”。
除了文和友的市井烟火,茶颜悦色的国风美学、安克创新的全球突围、水羊集团的数字化美妆生态、鸣鸣很忙的零食新势力……在不同赛道,长沙新消费“五小虎”都是顶流的存在。
“头部”在前,一众新消费品牌也随之涌现。目前,总数已达143个,分布在餐饮、零售、美妆、休闲娱乐、体育、跨境电商、生活服务、原创设计师品牌等行业领域,“圈粉”无数年轻人。
第三把火是首发经济。从人气手办的第一家门店,到热门IP的第一个展览,再到时尚潮牌的第一场秀,首发场景已经成为当前消费市场的“流量密码”。
“首发经济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加多元、个性化的选择,也促进了商业的创新与升级。”长沙市商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长沙联动首店、首发、首展、首秀共振发展,着力打造首发经济生态圈,燃动消费新引擎。
目前,全市已引进美团小象超市湖南首店等95家高品质首店,万象城DUCKY艺术展等全国首展吸引客流超200万人次,助推长沙跻身全国首店密度前十城市。
从白昼到夜晚,长沙消费活力满满。点亮夜色的“夜经济”、破圈生长的“新品牌”、引领潮流的“首发经济”,共同构筑起一个全天候、全时段、全业态的消费新生态。
二
长沙消费这把“火”,不是今天才燃起来的。
早在百年前,长沙街上便是“万盏明灯、灿烂炳焕”的热闹景象。时至今日,这份积淀已久的消费生命力更是蓬勃迸发,整座城市升腾着浓郁的烟火气。这背后,是一个“天赋型选手”的持续努力。
眼下,全国各地都将提振消费作为“重头戏”来抓。与多数城市相比,长沙有着独特的资源禀赋。
一是人口基数大、结构优。长沙2024年末常住人口1061.7万人,近十年人口增长300万以上,其中80%都是年轻人,壮大了消费的主力军。
二是长沙人“敢花钱”的特质突出。2024年,长沙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63660元,在较低生活成本的托举下,近七成收入流入了消费领域。
三是传媒力量深度赋能。长沙是媒体艺术之都,有广电湘军、出版湘军等优势资源。长沙新消费研究院产业研究负责人黄偲认为,传媒不仅为城市带来巨大流量,也输送了大量创意人才。
当前,消费发展正呈现出“供给”与“需求”协同发力的新阶段。长沙的消费热虽然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强大的基因属性,但城市的“匠心”才是其在新时代大放异彩的根本原因。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以新需求引领新供给,以新供给创造新需求”。长沙激活消费的实践,始终贯穿着这一辩证思路。
长沙是历史文化名城,目前5.6平方公里城区保留着大量历史遗存,如何让这些老街区俘获年轻人的芳心,考验城市智慧。
将现代潮流完美嵌入历史建筑,是这座城市推动老街更新的关键一招。太平老街是其中的典范,街边的茶颜悦色天下粮仓概念店,将茶饮新潮与旧时粮栈元素巧妙结合,让人们捧着新茶饮品味旧时光,在时空交错中提升消费趣味。
这种巧思设计,在一条条老街区展露无遗,使得这些原本被时光“抛弃”的老街,成为这座城市最具人气的消费场景。
有了特色场景,产品谁来提供?在多元需求的牵引下,长沙在培育本土新消费品牌上不断探索,构建了全链条服务体系。
长沙在全国首创“1+3”新消费产业服务模式,即搭建1个新消费产业服务平台,打造1个新消费产业研究院、设立1支新消费产业基金、成立1个新消费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围绕产业研究、企业服务、资本加持等方面形成服务闭环。
夏日奶茶,冬日火锅。奶茶、火锅门店往往员工流动性高,市场上缺乏专门的招聘平台。为此,长沙成立新消费零工市场,搭建企业与员工之间的桥梁,通过“员工共享”模式缓解奶茶店、火锅店淡旺季用工不均问题。
再如融资端,长沙本土资本形成了“接力投资”机制——从草根阶段炸串店(文和友早期获长沙本土餐饮基金注资)到成长期的茶颜悦色(顺为资本、元生资本入场),再到成熟期的安克创新(IDG、红杉加持),不同阶段的企业都能找到适配的资本助力。
长沙人不仅追求“新”,也痴迷于“夜”。“越夜越长沙”的背后,是这座城市独到的商业智慧。
其一,注重品牌效应。长沙成功举办四届中国夜经济发展城市峰会,并充分整合夜间消费资源,重点培育10个市级夜间经济示范街区、200个夜间经济示范门店,五一商圈、阳光壹佰凤凰街、梅溪湖(梅澜坊)街区、红星街区入选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
其二,注重策划营销。实施夜间经济场景联动,打造橘子洲烟花、湘江两岸灯光秀、爱心红绿灯、粉色斑马线、《长沙夜生活》电影等IP,占据网络热搜。其中,已举办“周末焰火秀”近百场,配套“焰火+夜购”场景,拉动消费超150亿元。
其三,注重合理布局。夜经济的火热,延长了消费时间,提升了消费体验,形成了显著的长尾效应。在这之外,长沙激活消费还有一个秘诀,概括起来就是两个字:扎堆。
从空间上看,长沙的商业地理极具特色,比如,五一商圈半径3公里内聚集了超20家大型购物中心,日均客流量超50万人次,商业密度堪比东京新宿。
从时间上看,在假日密集推出消费活动,已成为常态。今年“五一”假期,长沙推出演艺空间、展览展会、非遗体验等5大板块138项活动,带动游客量较去年增长约30%,达到800万人次以上。
“消费场景和活动,只有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高度集中,才能形成火热的消费氛围。”长沙市商务局二级调研员黄立斌表示,政府需要引导不同商圈形成各自的主题和特色,避免出现商业同质化。
从时空集中的“扎堆”效应,到精准引导的特色培育,长沙正将浓厚的市井烟火,淬炼成可持续的消费竞争力。
三
大国经济都是以内需为主导,市场是当今世界最稀缺的资源,强大国内市场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依托。2024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48.3万亿元,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69.7%。2025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有望超过50万亿元。
当前,中国人均GDP突破1.3万美元,消费升级正处于关键时期,商品消费正在持续扩容提质,服务消费正在成为新引擎,超大规模市场潜力还将不断释放。
国家发展大势,也是城市发展大势。中央“十五五”规划建议首次把“居民消费率明显提高”列为核心目标,释放出强烈的政策信号。未来,提升城市的综合竞争力,既要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又要不断提高居民消费率。面向“十五五”时期,合肥能从长沙的“高分答卷”学到什么?
和长沙相比,合肥也有大力提振消费的基础和条件。近3年,合肥新增常住人口均排全国前三,总计100万大学生扎根合肥,目前35岁以下人口占比超50%,积累了大量消费主力军。经济腹地优势更为明显,据统计,以合肥为圆心、500公里为半径的区域内集中了全国超30%的人口和40%的消费市场。特别是,合肥大院大所和创新资源集聚,国家高企总数突破万家,新科技、新技术、新产品赋能消费领域潜力无限。
有专家分析认为,合肥从不缺消费需求,缺的是优质消费供给,近年来很多消费都外流了。合肥学习长沙大力提振消费,主要是学习如何进一步升级打法、创新举措,更好地把发展势能有效转化为消费动能,将更多消费留在本地,不断提升居民消费率。提振消费“取经”长沙,需要深耕场景、品牌、政策“三本经”。
场景拓展之“经”——让消费有温度、有记忆
长沙以“文旅+商业+夜间”的三维场景构建,让消费成为可体验的生活美学。五一广场的日夜繁华、太平老街的非遗烟火、剧场集群的文化沉浸,精心打造“长沙十二时辰”消费场景IP,构成了“来长沙就想消费”的强磁场。
合肥要充分借鉴这一思路,推动消费场景从单一购物向沉浸式体验转型,培育更多有“烟火气、庐州味、国际范”的消费新场景。一方面,加快构建“知名商圈—特色街区—商业地标—便民生活”四级体系,重点培育骆岗公园、四牌楼、天鹅湖、三里庵等优质商圈,升级淮河路步行街、罍街等存量载体,招引一批高端商业综合体,建设一批新型商业空间,打造“一刻钟便民生活圈”。
另一方面,聚焦“吃住行游购娱”,全面发展文化消费、旅游消费、体育消费,培育“情绪消费”新增长点,加大消费券、票根经济、消费贴息等直达消费者的普惠政策力度,继续谋划举办类似“百戏入皖”“超级皖”等一批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
同时,重视发展夜间经济,鼓励商业街、商场延长营业时间,积极引入深夜食堂、夜间集市、夜间影院、24小时书店、livehouse等夜间经济业态,让夜晚的合肥焕发人气。
品牌孵化之“经”——让消费有标杆、有底气
有消费领域专家说过,“引入10个外来消费品牌,不如培育1个本土消费品牌”。截至目前,已有143个全国知名新消费品牌在长沙诞生,本土消费品牌是驱动长沙消费活力的重要引擎。根据福布斯公布的2023-2024年新零售榜单中,茶颜悦色、黑色经典、墨茉点心局等长沙本土消费品牌跻身“潜力企业top50”。今年4月,“长沙城市礼物”全球发布,包含一批长沙本土消费品牌。
合肥要及时跟进这一模式,加快培育一批享誉全国的本土消费品牌。一方面,推动卡旺卡、老乡鸡、巴莉甜甜等新消费品牌“破壁出圈”,促进老字号创新发展,支持詹记、同庆楼、庐州烤鸭、庐州太太等老字号品牌创新发展新中式生活产业,大力发展新中式茶饮、餐饮、烘焙、食品等“美食经济”,统筹传统文化和时尚元素,推出一批“Z时代”喜爱的“老牌新店”“老牌新品”,让老字号焕发新生机。
另一方面,依托智能家电、智能可穿戴设备等产业优势,大力发展“人工智能+消费”,重点培育和推广一批兼具文化内涵和潮流设计的“科技新特产”,塑造城市消费新名片。
政策赋能之“经”——让消费有活力、有保障
长沙的消费活力,离不开“高政策红利+优消费环境”的双重支撑。在释放消费潜力上,长沙出台提振消费十大行动方案,成立新消费研究院,设立专项新消费产业基金,通过“惠购三湘”“味道湖南”等活动联动政企资源,以真金白银的补贴激活消费市场。在优化消费环境上,长沙推进放心消费建设,简化活动报批流程,提高进口新品通关效率,强化消费者维权,从严查处抄袭仿冒行为。比如,在五一商圈,首创“一业一标、一户一码、一秤一员、一个先行赔付”放心消费制度,已覆盖3000余家商户。
合肥需积极吸取这一经验,坚持“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紧密结合,以消费者满意度为导向,创新消费政策,优化消费环境,打造生机蓬勃、放心无忧的消费氛围。其一,探索覆盖新消费品牌、智能家居、绿色建材等新兴领域补贴机制,研究出台“首发经济”“银发消费”等专项政策,针对首店入驻、老年消费服务等给予税收减免、租金补贴等支持。建立政策效果动态评估机制,根据消费数据实时调整政策方向,确保“精准灌溉”。
其二,加快推进“智慧消费”体系建设,构建消费信用评价平台。完善“消费纠纷快速响应机制”,推广“先行赔付”“无理由退货”等制度,重点整治“假冒伪劣”“捆绑销售”“霸王条款”“充卡跑路”“刷单”等侵犯消费者权益行为,为老百姓“敢消费”“愿消费”“放心消费”注入强大动能。
取长沙之“经”,合肥不能照搬照抄,而是要结合科技产业优势和城市文化底蕴,实现“学其长、补己短、创特色”。未来,合肥将大胆创新、奋力探索,以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推动消费场景更优质、本土品牌更壮大、政策保障更精准,不断将消费活力转化为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