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老陈瞰世界。
最近网上流行个梗,叫中美博弈“土豆泥”,其中“土”就是稀土。
而美国财长贝森特拿着块稀土磁铁,高调喊“再也不被中国卡脖子”的画面,把这场博弈演成了年度滑稽剧。
这哪里是供应链独立的宣言,分明是美国稀土产业焦虑到极致的表演,背后藏着的是中美战略资源话语权的真正较量。
表演再热闹 产能是硬伤
你发现没,贝森特去年拿的那块“25年首块本土稀土样品”,现在看就是个笑话。所谓的“高光标志”,连规模化生产的边都没摸到,纯属打肿脸充胖子。
说句实在话,美国这两年喊“去中国化”喊得震天响,实际操作却处处露怯。
2025年10月,美国拉着澳大利亚签了85亿美元的关键矿产协议,号称要建“不依赖中国的供应链”。
双方拍着胸脯说,未来6个月各投10亿美元,还撬动了50亿美元的潜在投资,又是给莱纳斯公司2.58亿美元建精炼厂,又是给Arafura公司1亿美元搞稀土项目。
可雷声大雨点小,莱纳斯在德州的工厂要2026年底才投产,Arafura的项目建设周期就3年,就算一切顺利,年产量也才几千吨,连美国自身需求的零头都不够。
更讽刺的是,美国本土最大的芒廷帕斯稀土矿,2024年采了4.5万吨矿石,却只精炼了1300吨,剩下的还得拉到中国加工。
之前喊着“不再卖给中国”,结果发现自己没本事处理,高价建的工厂连环保关都过不了。
反观咱们这边,2025年4月一实施中重稀土出口管制,氧化钇价格直接从8美元/公斤飙到126美元,涨幅近1500%,氧化镝更是涨到850美元/公斤。
美国企业看着价格疯涨,只能眼睁睁着急,这就是没有加工能力的苦果。
还有美国寄予厚望的VulcanElements公司,拿了政府6.7亿美元补贴,年产量才10吨,就算2026年达产也才1万吨,仅够美国15%的需求。
说白了,美国缺的不是稀土矿石,是把矿石变成有用材料的核心技术,这可不是砸钱就能快速补上来的。
中国的优势 是几十年攒的
我跟你讲,美国的焦虑,恰恰反衬出中国的硬实力。咱们在稀土领域的话语权,不是靠政策突击来的,是几十年技术沉淀和全产业链整合攒出来的,跟盖房子似的,一砖一瓦都扎实。
从技术上来说,稀土提炼简直是“分子级分拣”的手艺活。17种稀土元素的原子半径差才0.004纳米,要分开它们得经过上百次萃取,纯度才能达到99.99%。
咱们的徐光宪团队早就攻克了串级萃取理论,而美国现在最高精炼纯度才99.9%,重稀土分离能力几乎为零。
建一座成熟的稀土工厂,光基建到投产就得5年,要搭起完整产业链,没8到10年根本不可能,这就是工业规律,不是喊口号能打破的。
先聊聊稀土这事儿的“硬家底”:全球高端稀土磁体,90%以上都是中国造的,中重稀土的储量咱们也占了全球八成多。
像北方稀土、中国稀土这些行业老大,订单都排到2026年去了,现在全球稀土缺口已经有3.5万吨,咱们这边产多少,基本上就定了全球市场能有多少货。
而且咱们的政策调控也越来越到位,2025年7月出了总量管控的规矩,4月和10月还两度收紧出口限制。
不光7类中重稀土在管控范围内,就连国外产品里只要含0.1%的中国稀土成分,都得管着。这么一来,稀土相关的规则怎么定,主动权全在咱们这儿。
再看大家对稀土的需求,现在新能源汽车、人形机器人、风电这些新兴产业,没了稀土根本玩不转。
就拿特斯拉的 Optimus 人形机器人来说,一台就得用3.5公斤高性能磁材,要是全球一年卖100万台,光这一块新增的需求就占了全球稀土产量的15%。
还有美国的F-35战机,一架就要用400公斤中重稀土,这些高端领域的需求,现在还得靠咱们中国来供应。
咱们的优势可不光是产能大,更厉害的是全产业链都能自己搞定——从稀土开采、冶炼提纯,到做成高端磁材,一整条线下来无缝衔接,这一点其他国家想比都比不了。
博弈的本质 是霸权碰规则
从另一个角度看,这场稀土之争根本不是“卡脖子”的问题,是美国的霸权思维撞上了中国的规则底线。
美国总喊着“被中国卡脖子”,可事实是咱们从来没禁止合规贸易,只是不愿让稀土变成美国军工扩张的“弹药”。
美国对稀土的刚需,大多用在导弹制导系统、核潜艇、隐形战机这些杀器上,而咱们希望稀土服务于新能源、绿色科技这些和平事业,这就是核心分歧。
他们把“不愿给霸权供料”曲解成“卡脖子”,说白了就是霸权思维惯坏了,觉得别人都得围着他转。
为了打破依赖,美国拉着盟友搞“小圈子”,美澳协议就是AUKUS联盟的延伸,还想拉日本、加拿大进来,搞“价值观供应链”。
他们甚至搞了个“价格下限”机制,给重稀土磁体设110美元/公斤的托底价,想靠政府干预对抗中国的成本优势。
可盟友之间也是各怀鬼胎,澳大利亚想靠美国升级产业链,又怕得罪中国这个大市场;加拿大优先保障本土需求,根本顾不上美国的诉求,这样的联盟注定是一盘散沙。
更有意思的是,美国自己的稀土产业链,当初是自愿放弃的。
2010年奥巴马政府就喊着稀土独立,结果一边起诉中国,一边又扛不住中国解禁后的低成本竞争,本土稀土公司纷纷倒闭,设备都成了废铁。
现在想重新捡起来,哪有那么容易?环保审批过不了,原住民抵制高污染项目,技术人才断层,这些都是绕不开的坎。
咱们当然要战术藐视,一块样品、一个协议撼动不了中国的产业根基;但战略上必须清醒。美国砸钱补短板、联合盟友围堵,虽然短期难成气候,长期还是有风险。
咱们也要正视自己的不足,高端加工设备还得升级,资源循环利用技术还得突破,这些都需要持续攻关。
不过话说回来,美国建完整产业链至少要10-20年,这段时间就是咱们的战略窗口,只要稳住技术优势、巩固产业链,就没人能卡咱们的脖子。
结语
稀土博弈说白了就是真本事和假表演的较量。美国靠政治作秀、抱团施压没用,产业链安全不是吹出来的,是几十年技术沉淀和全链条掌控拼出来的。
中国从来没想过卡谁的脖子,只是不想被别人的霸权绑架。咱们手握规则制定权和产业硬实力,既不怕舆论造势,也不松技术攻关。
这场较量,时间永远站在有真本事的一边,美国的表演越热闹,越反衬出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关键地位,这就是实力的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