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密集出让股权套现,难免让外界质疑其动机,担忧实控人的套现行为是否意味着其对公司未来发展的信心不足。尤其在易思维即将上市的关键时刻,实控人却选择提前套现离场,这与通常情况下实控人希望通过上市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长期持有股权享受公司发展红利的做法,明显背道而驰。
由国投证券保荐,申请科创板上市的易思维(杭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易思维”),即将于11月21日迎来IPO上会,其主营业务即为汽车制造机器视觉设备的研发、生产及销售。
图片来源:企业官网
易思维机器视觉领域的市占率在国内排名第一,报告期内2022-2024年业绩高速增长。然而易思维净利润主要依赖政府补助“输血”,以及下游汽车制造业增长周期的红利。其主营业务过于单一,这是其本次上市面临的核心问题。
最高八成净利依赖补助
招股书显示,2022-2024年,易思维营业收入从2.23亿元增长至3.92亿元,归母净利润从640.12万元增长至8546.06万元,复合增长率分别高达32.59%和300%,整体呈现高速增长。
数据来源:招股说明书
然而易思维上述业绩的高增长却严重依赖政府补贴。招股书显示,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易思维获得的税收优惠金额分别为2392.05万元、3240.44万元、3404.14万元、1455.40万元,合计达1.05亿元;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金额分别为2060.63万元、3628.92万元、3914.02万元、792.33万元,合计1.04亿元。
数据来源:招股说明书
易思维获得的上述税收优惠与政府补助合计高达2.09亿元,是同期归母净利润的1.41倍。特别是在2024年,易思维共获得税收优惠与政府补助合计7318.16万元,而同期归母净利润也只有8546.06万元,占比高达85.6%。
高度依赖优惠和补助,会对未来业绩的可持续性产生负面影响。因为税收优惠和政府补助政策未来随时可能发生不利变化,易思维也可能不再符合领取条件,都可能对公司的经营业绩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从易思维2025年前三季度的业绩变化就可见端倪,期间内净利润首现亏损达-937.17万元,同比减少551.52万元;扣非净利润亏损达-1318.50万元。而政府补助等符合非经常性损益定义的损益项目,也同比减少1245.63万元,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非常明显。
此外,下游汽车制造业高增长带来的暂时红利,也催熟了易思维业绩高增长的表象。易思维主营业务高度集中于汽车制造领域,其2022至2024年来自汽车制造领域的收入占比持续攀升,分别高达93.25%、96.42%和96.68%。下游行业处于增长周期时,这种业务结构无疑对其非常有利。
2022年6月,国内汽车行业实现产销量环比超20%的反弹,全年总产量达2702.1万辆,同比增长3.4%,连续14年保持全球第一。而得益于新能源汽车市场扩张与消费升级,2023年汽车制造业的整体营收又突破10万亿元,同比增长8.7%。易思维也因“主业专一”大受裨益,同期业绩迅速站上“风口”。
但下游汽车制造业随后就面临产能过剩带来的严峻挑战,2024年整体产能利用率已降至约59%。产能大量闲置激化了车企间竞争,为争夺市场份额,行业陷入价格战,导致整体利润率下滑。2024年,汽车制造业利润率仅为4.3%,2025年一季度更降至3.9%,已低于制造业的平均利润率。
当下游车企面临利润压力,其对机器视觉设备的采购价格也自然更敏感。易思维获取订单的难度增加,营收增速明显放缓,从2023年的58.98%骤降至2024年的10.58%。为维持客户关系和市场份额,易思维还不得不降低产品价格并提供更优惠付款条件,进一步压缩了利润空间。易思维2024年归母净利润也因此首现亏损。
虽然易思维也试图拓展新业务领域,并在轨交运维与航空领域开展了业务布局,但截至目前进展缓慢成效甚微。报告期内,新业务收入占比最高时也仅6%,最低时更不足1%,短期内仍难以摆脱对汽车制造行业的高度依赖。
未来若汽车行业出现更深度调整或衰退,易思维单一的业务结构将加剧经营风险。
易思维将2025年上半年的亏损原因归结于季节性因素,并预计下半年随着在执行项目陆续完成验收及收入确认,全年仍将保持较高盈利水平。
但实际上,在产能过剩和价格战背景下,下游汽车行业可能持续低迷,对视觉机器产品的需求存在较大不确定性,订单执行和交付可能因此受到影响。而易思维依赖的政府补助和税收优惠,同样存在缩减风险,因此其未来业绩的可持续性难言乐观。
此外,应收账款占比过高以及存货周转率过低,也增加了易思维的坏账和减值风险,降低了纸面利润的含金量。
应收账款占比过高
存货周转率急剧下降
招股书显示,报告期各期末,公司应收账款、合同资产及其他非流动资产中合同资产账面余额合计分别为1.37亿元、1.85亿元、2.31亿元和2.13亿元,营收占比高达61.40%、52.11%、58.77%和170.42%。特别在2025年上半年急剧飙升,远超30%的正常上限,说明其回款压力明显激增。
数据来源:招股说明书
报告期内,易思维逾期应收账款金额逐年上升,从2022年的4485.49万元增至2024年的7893.16万元,2025年上半年虽降至5154万元,但逾期金额占比仍高达34.03%。应收账款周转率也从期初时的1.83骤降至期末时0.56,应收账款对销售收入的拉动效果显著下降。
数据来源:招股说明书
易思维的应收账款客户主要是大型线体集成商和整车厂,尽管这些客户信用相对良好,但逾期金额过高仍可能引发坏账风险。一旦客户财务状况恶化,易思维计提坏账会侵蚀当期利润,资金周转也可能陷入困境。
数据来源:网络公开信息
易思维存货余额较高,同样也带来问题,存货积压不仅占用大量资金,还面临跌价风险。从存货周转率的角度来看更为明显,其在2025年上半年骤降至仅0.28次,远低于同行可比公司的均值1.40次,这表明易思维的存货周转速度大幅变慢,存货管理效率降低,大量资金被束缚影响流动性,存货减值风险亦增加,反映出其在生产计划和库存管理方面可能存在问题。
数据来源:招股说明书
实控人IPO前多次转股
累计套现近九千万
最了解企业真实经营状况的实控人,其究竟是选择增持股份,还是选择出让股权套现,可以一定程度反映IPO企业的“真相”。
但在IPO前夕,易思维实控人郭寅一系列的出让股权行为却令外界困惑。从2022年至2025年4月,郭寅通过多次股权转让累计套现约8821万元。特别是在2024年12月及2025年4月,郭寅先后向多位投资者转让股权,短短半年内变现3000万元。如此密集出让股权套现,难免让外界质疑其动机,担忧实控人的套现行为是否意味着其对公司未来发展的信心不足。尤其在易思维即将上市的关键时刻,实控人却选择提前套现离场,这与通常情况下实控人希望通过上市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长期持有股权享受公司发展红利的做法,明显背道而驰。
尽管易思维以引入外部投资者有利于公司发展,以及股东自身也有资金需求,作为理由,但并不能完全消除市场的疑虑。如果实控人对公司未来充满信心,完全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满足资金需求,而不必在IPO前夕大量转让股权套现。
虽然郭寅目前仍合计控制公司56.13%的股份,但已经低于2/3比例的重大事项绝对决定权门槛,增加了未来因分歧影响易思维运营效率和发展方向的风险。
在交易所出具的两轮问询函中,监管层对易思维的关注焦点集中在财务真实性、内控规范性与业务可持续性三大核心维度。此外,易思维还被列入了2025年第二批IPO现场检查名单,而后者的“劝退率”通常高达70%。面对外界质疑,易思维本周上会能否再度通过监管的硬核考验?
作者 | 李鑫
编辑 | 吴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