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悟空”機器人化身電網安全守護者、數字人志願者24小時在線提供智能服務、AI(人工智能)電磁網捕巡防機器狗守護場館安全……在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以下簡稱“十五運會”)廣州賽區,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的橋梁已然搭就。廣州賽區共推動35項科技項目落地應用、130多款高科技產品亮相,打造“賽時秀科技、賽后留產業”的閉環生態,讓賽事不僅成為體育盛會,也成為新質生產力培育的“試驗場”與產業升級的“加速器”。
場景為媒,精准匹配賽事需求
米級精度智能氣象系統每12分鐘就能輸出一次精准預報,為帆船、馬拉鬆等戶外賽事提供精准保障,也為未來大型活動樹立了“廣州標准”。
此次賽會,南方電網首創的“市電與儲能主供”微電網,實現100%綠電驅動點燃開幕式火炬。廣州賽區消納綠電約8565萬度,減少碳排放7.7萬噸。
十五運會賽場上,運動員們奮力拼搏,賽出風格和水平﹔賽場外,各種高科技全方位融入服務、保障、體驗等環節,打造出“創新賽場”。
據介紹,早在8月,十五運會和殘特奧會廣州賽區就發布了科技賦能全運場景機會清單,向全球創新主體發出“揭榜”邀請。從元宇宙全運村、AR(增強現實)數字火炬傳遞等沉浸式體驗,到無人清潔、物資配送等賽事保障,再到外骨骼機器人助行、視障無障礙導航等科技助殘服務,清單構建起“場景挖掘—技術匹配—長效轉移”的閉環生態。
目前,項目庫已積累超過400項科技成果。圍繞應用場景精准匹配,14個創新項目獲得重點支持,可根據賽事需求開展應用技術攻關,在競賽場館、城市等場景轉化落地。
“這是一份‘接地氣、能落地、有后勁’的需求藍圖。更令企業振奮的是‘賽后留產業’的閉環設計。”廣東師大維智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科技專家夏吉喆介紹,賽時,他們聚焦數字孿生時空智能技術服務,實現對場館內人流密度、設施運行狀態的實時監測﹔賽后,此技術還可直接服務於廣州“12218”產業體系中的智慧城市建設,真正讓技術從賽場走進生活。
賽后轉化,產業發展反哺城市
“原來科幻片裡的場景,在廣州已經觸手可及!”在廣州市科技局組織的“探秘全運黑科技”公眾開放日活動中,體驗服務十五運會的飛行汽車與智能網聯汽車技術后,一位市民興奮地說。
“全運會是科技成果的試金石。”廣汽集團品牌公關部負責人陳艷梅介紹,此次亮相的飛行汽車、智能網聯汽車等技術,均經過賽事場景的嚴苛驗証。目前公司已參與南沙全空間無人體系超級場景建設,推動自動駕駛、低空出行等技術從“賽事應用”向“城市服務”轉化。
廣州早已布局“賽時好用、賽后復用”的長效機制,讓賽事科技真正轉化為城市發展動能。
南方電網“悟空”機器人已為南方5個省份提供帶電作業服務,減少經濟損失超1000萬元﹔賽特環衛機器人在體育場館及周邊實現全域無人化環衛作業,將逐步推廣至智慧城市建設﹔自動駕駛、智能裝備等技術加速向公共服務、工業制造等領域滲透,吸引產業鏈上下游企業集聚。
“通過‘需求方按需推薦—專家咨詢論証’的訂單式機制,廣州讓賽事沉澱的技術成果成為產業升級的‘硬支撐’。”廣州市科技局(十五運會廣州賽區科技專班辦公室)相關負責人表示,亮相十五運會的眾多技術不隻服務賽事,更是廣州布局智能無人系統、具身智能等未來產業的方向。
據悉,廣州將通過構建從“場景挖掘”到“首試首用”的全流程機制,建成50個概念驗証中心和中試平台、100個首試首用應用場景,為未來產業提供“市場試驗田”。十五運會正是一個匯聚了頂尖需求的“超級場景”。
十五運會廣州賽區執委會副主任、副秘書長,廣州市政府副秘書長朱小燚表示,相信“科技賦能+超級場景”的模式和“賽時秀科技,賽后留產業”的實踐,可以復制到智慧城市、智能制造等更多領域,讓真實需求成為技術創新的最強引擎。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人民日報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5363263舉報郵箱:jubao@people.cn
人民網服務郵箱:kf@people.cn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5363636舉報郵箱:rmwjubao@people.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証10120170001|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証B1-20060139|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証(廣媒)字第172號|京ICP備12004265號-13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証0104065|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証 京網文[2023]4961-141號|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証(京)字121號|京ICP証000006號|京公網安備110000020000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