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1.8亿元就拿下一家上市公司控制权,华蓝集团实控人拟变更,这件事要说清楚,得先把骨头掰开来讲清楚,后面有钩子等着你继续看下去。
11月17日,几个原来的实控人把手里851.13万股卖给了新成立的栩桐投资,折合约1.74亿元,这价钱像是给老房子做了个拍卖会上的“秒杀”,却带走了公司的控制钥匙。
原来有11位实控人的“多人制”,从上市那会儿就挺特殊,2021年7月上市时那11个人签了“一致行动人协议”,到2024年7月开始有人退出,2025年7月又有几位不续签,到了这次成交,剩下的7位把手里的一部分股权和投票权交给了栩桐投资,同时承诺不再争夺控制权。
不仅是股权移交,交易后剩下的2016.08万股的表决权等非财产性权利,也由四位原实控人全部委托给栩桐投资,换言之,虽有股权名义在手,权力却被集中到了新主手里。
栩桐投资的出手性质,是通过协议受让而非公开要约,这意味着这次掌控权的交接是私下谈妥了条款、资金和委托细节之后完成的,速度和隐蔽性都更强。
这桩交易在时间线上很紧凑,2025年11月13日栩桐投资成立,11月17日七位实控人拟转让股权并委托表决权,11月18日公司公告筹划控制权变更进展,11月19日股票复牌并出现明显波动,这几天构成了整个事件的紧密节奏。
从2021年7月上市开始算,公司没满五年就迎来新的实控人轮替,这种转折往往伴随着管理层或战略上的变动,现实里交割、委托、解除协议这些动作一并推进,流程上显得干净利落。
交易对价在市场看起来并不算高,这笔1.74亿元拿下控制权的成交数额,和公司当下的市值、亏损状况以及未来成长性都被市场在复牌当日做了快速的再判定,反应在股价上就是那波下探。
栩桐投资背后有前海股交投资控股和元禾控股出现,这说明表面上的“新公司”面具下,有国资和地方投控的身影,这样的资金背景影响了交易的筹资渠道和战术路径。
协议里还约定原实控人们在交割后不再谋求控股权,这一承诺和股权转让一起构成了栩桐投资接手公司治理权的法律基础,交割之日起,公司的控制权名义上由林伟所代表的新资本掌握。
公告之外,公司的回应很克制,媒体和外界关心价格是否偏低、表决权委托是否稳固等问题时,公司把发言权留给指定信息披露平台,实务操作里更多信息要以后续公告为准。
这场换主戏里,买家从成立到入局只隔几天,卖家从多人联手到放手也只用了短短几日,步骤虽看似仓促,但合同、委托和解除协议这些关键环节都被同时打包走完了。
华蓝集团的实际控制人从上市时的11位,逐步减少到现在的7位,再到把控权交到栩桐投资手上,这条链条上既有股东结构的简化,也有权力集中化的现实操作。
至于未来如何,一切还在进行中,但在这场不到1.8亿元的换主交易里,谁买谁卖、谁掌权谁让权这条线已经清晰地在公司治理的账本上划下了新的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