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宋歌
编辑|杨勇
来源 | 氢消费出品
ID | HQingXiaoFei
等了四年,老乡鸡迈向港交所的路似乎终于要走到头了!
7月7日,港交所官网披露,老乡鸡又一次向港交所主板提交上市申请,中金公司和海通国际为联席保荐人。
值得关注的是,这家主打鸡类菜品的中式快餐连锁品牌,在短短三年内已五度冲刺IPO。此前三次冲击A股未果后,于半年前转战港交所递表,持续向“中式快餐第一股”发起冲刺。
通常来说,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想要上市本无可厚非。但老乡鸡在一次次递表未果后,却没有选择暂缓,而是从A股迅速转战港股。
这种急切态度引发业内外关注,究竟是什么原因令这家快餐品牌如此执着于登陆资本市场?
一波三折的上市之路
成立于2003年的老乡鸡,曾经只是安徽合肥一家小门店,当时名叫“肥西老母鸡”。据传是源自合肥地区的一首尽人皆知的歌谣,“从肥东到肥西,买了一只老母鸡。”
2012年时,随着门店网络持续扩大,品牌实行战略升级,便正式更名为“老乡鸡”。
此后,拿到融资后的老乡鸡,不再只局限于安徽发展,而是进驻南京和武汉,开启了全国门店扩张计划。
但老乡鸡真正壮大却是疫情期间。
2020年2月,老乡鸡创始人束从轩因“手撕员工主动要求的减薪联名信”事件等举动,引起了业内外广泛关注。
老乡鸡也在束从轩带领下,不但熬过了疫情,还成功一跃成为中国最大的中式快餐连锁品牌。
最新招股书显示,截至2025年4月30日,老乡鸡已在中国58个城市布局1564家门店,其中直营店911家、加盟店653家,业务覆盖9个省,其中直营和加盟的比例大致为 2:1。
然而,虽然老乡鸡扩张比较顺利,但是其上市之路却是一波三折,充满了变数与挑战。
这家中国中式快餐市场的领头羊(以2023年交易总额计)最初于2022年5月雄心勃勃地向上交所递交了A股上市申请,计划募集12亿元资金用于门店扩张、华东总部建设及数字化升级。
然而,A股的征程并不平坦。
期间,因涉及员工社保缴纳不足、实控人行贿、食品安全及政策监管等问题,屡次被A股退回。
最终,在经历了长达一年零三个月的等待后,老乡鸡于2023年8月主动撤回了上市申请,
对于老乡鸡首次IPO努力宣告折戟之后,业内普遍认为是由于A股对餐饮行业日益严格的审批标准和流程密切相关。
于是,在A股遭遇挫折后,老乡鸡并未气馁,而是迅速调整策略,将目光转向了香港资本市场。
在撤回申请还不到一年半的时间,今年年初老乡鸡有转战港交所,并正式递交招股书,由中金公司和海通国际保荐,寻求在港股主板上市,时隔半年又再次递表。
此次转战港股,其募集资金计划也进行了调整,将主要用于强化供应链、扩大门店网络、提升信息技术及数字化能力。
从满怀希望的A股起步,到遭遇阻力无奈撤回,再到迅速重整旗鼓转战港股,老乡鸡的资本化之路可谓算是“一波三折”,而其最终能否在港股成功登陆,备受市场关注。
盈利持续增长却存隐忧
事实上,老乡鸡的业绩表现不错,盈利持续增长。
据招股书数据,在2022至2024年度,以及2025年前4个月,公司收入分别为45.28亿、56.51亿、62.88亿、21.20亿元人民币;同期,归母公司利润分别为2.52亿、3.75亿、4.09亿、1.74亿元人民币。
可以看出,老乡鸡无论营收还是净利润,都在不断增长,且处于高增速状态。
此外,在消费者体验方面,老乡鸡无疑交出了一份极为出色的成绩单,多项亮眼数据彰显着其在中式快餐领域的强劲实力。
从门店运营效率来看,2024 年老乡鸡展现出惊人的活力,平均翻座率高达 4.4 次,这一数据将行业平均 3 次以下的水平远远甩在身后。
其中,直营店的表现尤为突出,翻座率从三年前的 3.8 次一路攀升至 4.8 次,加盟店也不甘示弱,从 2.9 次提升至 3.6 次,直营与加盟双线并进,共同推动着品牌的高效运转。
会员体系的建设更是老乡鸡的一大亮点。截至 2025 年 4 月,其注册会员数量已突破 2757 万大关,在众多中式快餐品牌中独占鳌头。
其中,活跃会员达 1220 万,付费会员也有 54 万,同样位居中式快餐行业榜首。付费会员展现出了极高的消费黏性,在 2025 年前四个月,活跃会员人均下单次数达到 8.4 次,而付费会员的月均购买频率更是高达 5.9 次,这充分体现了消费者对老乡鸡品牌的高度认可与忠诚。
此外,根据灼识咨询的权威数据,2024 年老乡鸡以 0.9%的市场份额,强势登顶中国中式快餐市场榜首;在整个快餐行业的激烈竞争中,也凭借 0.5%的占有率跻身第八位。
然而,虽然老乡鸡在中式快餐领域彰显强大竞争力和领先地位,却依旧没能获得资本市场的青睐。
归根结底,虽然老乡鸡的业绩数据亮眼却存在隐忧,但是通过其招股书数据却揭示了不容忽视的经营隐忧,主要体现在加盟模式效益低下、区域集中度过高等方面。
尽管老乡鸡加盟门店数量占比不低,但其对收入贡献却很一般,绝对算是“量大力薄”。招股书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老乡鸡加盟门店仅带来4.45亿元收入,占总收入的不足10% 。
这种失衡背后是经营效率的巨大差距:直营店单店日均销售额(1.6万元)显著高于加盟店(1.24万元);翻座率和坪效同样显示直营模式更优。
可以说,加盟店的低效运营不仅未能有效分担扩张成本,反而可能稀释品牌价值并拉低整体盈利水平。
此外,虽然老乡鸡早就开始全国门店扩张,但实际依旧存在过度依赖“大本营”华东市场。
截至2025年4月,高达86%的门店都集中在华东地区,其中安徽省内就有750家之多。
而在广州等华南重要城市,老乡鸡近乎“查无此鸡”,距离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全国性品牌仍有显著差距,抗区域风险能力较弱。
频发食品安全问题
众所周知,餐饮企业最重要的便是食品安全卫生,但最近几年,老乡鸡却频繁在这方面出现问题。
前段时间,社交媒体平台热议的“老乡鸡外卖异物事件”持续发酵。
据内蒙古晨报等多家媒体报道,南京消费者王女士在点购老乡鸡南京招商兰溪谷店外卖时,声称在食用小炒肉菜品过程中意外发现混有使用过的医用创可贴,随即产生身体不适。该事件经用户发帖披露后,迅速引发公众对餐饮企业食品安全管控的关注。
针对消费者诉求,涉事门店相关负责人向媒体回应称,事件发生后已立即启动内部排查程序:一方面核查全体员工健康状况及操作流程,确认无员工存在违规使用医疗用品行为;另一方面调取门店全程监控录像,未发现加工环节存在异常。商家强调遵循“谁主张谁举证”原则,表示已留存完整的食品安全检测报告及监控证据链,若消费者主张赔偿需提供确凿证据,否则难以推进后续处理。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争议正值餐饮行业食品安全监管趋严背景下。
据招股文件披露, 从2022年到2024年期间,老乡鸡品牌旗下共有13家餐饮门店因涉及零星食品安全事件,累计收到市场监管部门作出的13次行政处罚决定。
此次事件虽未涉及行政处罚,但再次凸显餐饮企业在标准化管理、消费者纠纷处理机制等方面面临的挑战。
在第三方黑猫投诉平台上,搜索老乡鸡,也存在大量与食品有关的投诉。
截至2025年7月25日,共有880多条投诉中包含关键词“老乡鸡”,其中涉及菜品吃出异物、食品变质、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等问题。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
作为餐饮企业,本应该以食品安全作为重中之重,但老乡鸡却在最近几年频繁因为食品安全问题,遭受投诉和行政处罚。
长此以往,老乡鸡频繁暴露的食品安全隐患正在动摇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根基。这种信任危机若持续发酵,不仅会逐步削弱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度,更将导致其市场号召力被持续稀释——老客户复购意愿下降,新客户获取成本攀升,品牌扩张战略亦会因口碑受损而难以推进。值得注意的是,竞争对手可能借此机会加速市场渗透,进一步挤压老乡鸡的生存空间。
从资本视角审视,过去五年内该品牌多次尝试登陆资本市场但均未成功,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其IPO进程中最突出的风险变量。
这一系统性漏洞不仅威胁着短期市场表现,更将对其长期品牌价值构成结构性挑战。若无法建立有效的质量管控体系,品牌资产或将面临持续贬值的危险。
结语
老乡鸡的IPO之路,恰是中式快餐赛道集体焦虑的缩影。
当西式快餐连锁化率高达67.9%时,中式快餐仅32.5%。分散的市场格局中,即便头部如老乡鸡,2024年市占率也仅0.9%。资本渴求规模化,但中式快餐的基因里却刻着“地域性”与“非标化”的矛盾。
“中式快餐第一股”的光环,终会落在某个品牌头顶。
老乡鸡五年五闯的执着,是中式餐饮资本化的里程碑。
但事实上,上市钟声敲响时,真正的考验才刚开始:如何让一只生长于安徽的“土鸡”,飞越地域文化的鸿沟,走上全国人民的餐桌。
当资本盛宴散去,唯有单店盈利模型与食安管控能力,才是撑起百亿市值的脊梁。而这条路,其实远比IPO更漫长,比上市更难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