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京东加入点评赛道,本地生活领域内容生态的竞争态势愈发激烈。此前,阿里巴巴旗下的高德地图已推出高德“扫街榜”;美团则重启大众点评“品质外卖”;抖音将推出自己的线下门店榜单“烟火榜”;小红书本地生活产品“小红卡”也正式上线。京东为何执意涉足这一片“红海”?本地生活赛道竞争趋势如何?
京东布局“点评”业务
紧跟阿里“高德扫街榜单”的脚步,京东将目光投向了点评赛道。11月17日,京东创始人、集团董事局主席刘强东正式宣布,将推出京东外卖独立App、京东点评及京东真榜三大产品,标志着京东全面进军本地生活点评与榜单领域。
不少消费者发现,京东App内已低调上线“京东点评”功能,点评涵盖“找美食、住酒店、挑好物、去哪玩、选家政”五大频道,内容覆盖餐饮、旅行、家政、3C数码等多个本地生活领域。在五大频道下方,还有十分醒目的京东真榜,标注着“万人共荐,不说假话”的标语。京东真榜不仅展示上榜菜品的复购次数、AI全网评价、单价等核心信息,还提供导航到店服务。
业内人士表示,本质上,京东点评与现有业务结合,成为一个新的流量入口,形成从“内容种草”到“即时转化”的消费链路。具体而言,餐厅探店笔记下方直接关联京东外卖点单入口,用户感兴趣也可直接下单。而数码产品的种草内容则可一键跳转至京东自营店铺完成购买,实现了生活服务内容与电商消费的无缝衔接。
今年以来,京东在本地生活领域持续加码,先是涉足外卖业务,随后又高调进军酒旅市场。业内人士分析,京东此次布局“点评”业务,标志着其正式进军本地生活内容生态。
点评榜单赛道有点“挤”
京东正式入局,意味着美团、阿里、京东三大巨头在经历外卖大战后,再度在本地生活的点评榜单赛道展开正面竞争。面对这一片拥挤的“红海”,京东为何仍要执意涉足?
究其原因,本地生活服务不仅市场规模庞大,更是连接高频消费场景的关键入口。商务部数据显示,2025年即时零售市场规模将达1.5万亿元,成为电商领域最大增量,2030年有望达3.6万亿元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长率将达25%。
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分析称:“榜单本质是用户的‘消费决策入口’,谁能定义‘好吃、好玩’,谁就掌握了流量分配权,可将流量导向团购、酒旅等高利润业务;同时还能提升商家黏性,上榜商家会更愿意在平台投入广告、团购、直播等资源。”
高频需求能有效带动低频交易,提升用户黏性,这正是京东这类以低频消费为主的电商平台所急需的。正如消费者打趣的话语,“3C家电我一年也买不了几次。但一顿饭、一杯奶茶、一次家政服务,却能让我每天打开App。”
据悉,京东在该领域的投入已初见成效。财报显示,今年第三季度,包括京东外卖、京东产发、京喜及海外业务在内的新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14%至155.9亿元。
对用户信任的争夺
各平台从用户评价体系这一内容生态切入,围绕“真实”展开对用户信任的争夺,力求打造成更可信的推荐机制。一场围绕用户信任与内容生态的本地生活战役已打响。
具体来看,京东点评创新打造AI全网评,并通过打造“京东真榜”在全国范围内公开招募10万名“京东求真官”,进行严格的“买吃分离”盲测。美团则通过B端自研大模型,以“AI+真实高分”为用户提供可靠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