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市场资讯
2025 年的这个秋天,对华侨城而言,不只是一次人事更迭,而是一次战略级的重启。
01
今天下午(11月21日),国务院国资委网站发布关于华侨城的人事任免公告:
吴秉琪任华侨城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提名刘开新为华侨城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人选,免去其华侨城集团有限公司纪委书记职务。
贺长青任华侨城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常委、纪委书记,免去其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纪委书记职务。
免去张立勇的华侨城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常委职务,不再担任华侨城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职务,退休。
而在两个月前,9月5日,国务院国资委网站也层发布过涉及华侨城的人事任免公告:
吴秉琪任华侨城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董事,提名为华侨城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人选。
免去张振高的华侨城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党委常委、董事长、董事职务,退休。
免去刘凤喜的华侨城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党委常委、董事职务,不再担任华侨城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职务。
如果我们把两份人事任免公告组合起来,一起分析下发生了哪些变化:
首先,华侨城原关键岗位基本大换血:原党委一把手、董事长张振高;华侨城原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刘凤喜;华侨城副总经理张立勇等四人退出,而原本就是空降到华侨城的纪委书记刘开新转任副总经理。
其次,新增管理层均为空降,新任党委书记、董事长吴秉琪和新任纪委书记贺长青均从中建体系空降过来。
尤其是吴秉琪是得到了重用,原本是中建集团副总经理,直接被提名为华侨城总经理,进而又升任了华侨城党委书记和董事长,在体制内看来,这算是火箭般的速度飞升。
再者,炸天团注意到华侨城新的董事会成员、党委常委、核心经营层基本都来自华侨城体系外,比如董事会7位成员全部出自华侨城体系外,而党委常委成员和核心管理层也仅倪征一人有华侨城背景。
透过以上国资委的换人调整,基本可以看出国资委的意图:已经不是在华侨城的棋盘上把棋子换个位置,而是要把整个华侨城的棋盘翻面重来。
那么,国资委为什么要对华侨城动这么大的一刀?
要理解这个答案,就必须回头看华侨城过去三年的“隐性失控”。
02
如果说万达是“战略摇摆害了自己”,那么华侨城的问题则更纯粹:
——规模太大、资产太重、现金流太薄、时代变了,而它没跟上。
在此,我们不妨先看看华侨城2025年中报数据:
•营收113.17 亿,同比腰斩 –50.82%
•归母净利润亏损28.68 亿
•扣非净利润亏损29.15 亿
•毛利率全线下滑
•房地产主业去化极慢
不难看出,华侨城不是没赚钱,是根本赚不到钱了。如果再往前倒推3年:
2022年亏损109亿元;2023年亏损65亿;2024年亏损86.62亿;
那么,华侨城几乎就是整个央企地产天团里的亏损王,论亏损规模,无出其右者。
当然,华侨城之所以这么亏钱,其核心还是处在了模式上。
众所周知,文旅是华侨城的金字招牌,但是在文旅行业景气度尚未恢复的当前,这就是一个可怕的黑洞:
重资产模式+地产下行 +文旅恢复缓慢 = 现金流窒息。
是的,与迪士尼这类“轻运营、轻投资”的运营模式不同,华侨城这些年一直坚持自己买地、自己盖乐园、自己建酒店、自己做管理。
可以说,华侨城运营模式的每一步几乎都是在花钱,而且还在全国花钱。
据悉,华侨城在全国布局了几十个大型文旅项目,从云南到江苏,从东部到西南,每一个都体量巨大。
看上去气势无比辉煌,但问题是:这么大的摊子,靠什么养?靠什么滚?靠什么反哺?
华侨城给出的答案是——房地产。
在顺周期里,这套玩法可以勉强说没啥大问题。但是,房地产行业自2021年开始进入深度调整期。
于是乎,一直靠着房地产养活文旅的华侨城整个商业模式都被摧毁了:
文旅需要地产输血,而地产本身却开始流血了。
这是一个极其危险的闭环,靠华侨城自己几乎完全无解,这也是国资委不得不出手的根本原因。
03
这次国资委出手,说实话,调整力度是超出预期的,已经远不是一次常规的人事调整,而是一次“治理重建工程”,领导层的构成就说明了一切:
•吴秉琪:强执行力、强整合能力的央企干部。
•贺长青:纪委体系空降,强化监督和纪律。
•刘开新:纪委出身,转任副总,是“纪律 +经营”的复合型角色。
•董事会 7 人全部来自体系外,意味着彻底打破原来的“内部循环”。
应该说,华侨城几乎所有关键岗位都掌握在央企空降手里。这不是补丁,这已经是重装系统。
当然,在吴秉琪空降华侨城的时候,外界曾有传言,华侨城将并入华润,由华润消化华侨城这个烂摊子,理由就是吴秉琪是个老华润,从1993年加入华润到2023年被调往中建,整整30年的职业履历都给了华润。
不过,这个传闻很快被证伪。
的确,华侨城与华侨城同为副部级央企,尽管体量相差悬殊,但在行政级别上同为副部级,两个副部级单位合并谈何容易。
既然,华侨城还要继续存在,那么,新的领导班子该如何将华侨城从亏损的泥潭里拯救出来呢?
在此,我们不妨大胆猜测下,新的领导班子接下来大概率会做三件事情:
首先就是全面启动提质增效和资产盘活。
卖资产、卖项目、卖库存,大量重资产要出售,大量存量项目和库存要尽快清掉,非核心业务要全面收缩,总之就是要让重资产的华侨城向“更轻、更快、更灵活”的华侨城转型。
其次,应该就是放大和突出文旅业务。
大概率就是从“建项目”转向“做运营”。如何主题公园二次消费,如何引入更多娱乐 IP,如何加强夜经济、节庆经济,如何推动科技文旅、如何提升客单价和运营效率......
总之,华侨城要做的就是必须要让文旅业务开始赚钱,而不是再像以往那样烧钱。
除了这些业务层面的变化,华侨城更重大的变化可能还在于公司内部治理上,如何全面强化自身监管,比如如何更谨慎的花钱和投资,如何让项目都更加可控,风险更透明,运营更合规,这应该也是新纪委书记贺长青的主要工作职责。
结语
最后,中国的房地产和文旅,都已经不太可能回到过去的黄金年代,但新的秩序如何构建依然未知。
华侨城这个文旅地产巨头,脱胎换骨已经开始,鉴于国资委的重视和吴秉琪的职业履历,我们有理由相信华侨城正走在正确的道路上,也期待整个文旅行业都能跟着好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