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谁说科技是年轻人的专属?近日,在区民政局、区科委指导下,新虹街道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全新打造了“银龄智享空间·智慧忆站”养老科技应用展示场景。
据新虹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在“颐养新虹 照护有AI”的理念下,通过搭建养老科技产品从园区到社区的转化桥梁,让科技产品和服务惠及更多老年人,也为社区养老主动拥抱科技发展新浪潮按下“快捷键”。
这家运营了7年多的社区为老服务场所“上新”了哪几款养老科技产品和服务?快来一探究竟!
给老人们“不迷路”的安全感
综合为老服务中心部分日托老人有不同程度的认知障碍,他们的一举一动需要护理员时刻关注,在就餐、活动、休息时给予必要帮助。总结过去“护理员‘人盯人’有限”的痛点,通过引入防走失智慧安全监护系统,用科技为日间照料全程护航。
通过布设智能定位监测点,搭配专属定位胸牌,老人在楼层间活动时,位置实时同步,一旦超出电子围栏预设区域(例如走出大门),系统便会自动预警。紧急情况下,老人也可按下胸牌上的“SOS按钮”一键求助,工作人员通过实时查看3D电子地图,对老人行踪一目了然。
站点负责人王莉娜表示,“科技产品并非完美,在使用过程中,我们会及时提出一些意见给到合作企业,比如最近安装的可以即时反馈老人出走或求助的声光报警器,就是企业根据我们的建议全新增加。”
每个人都是自己人生的最佳主角
86岁的钱奶奶在中心已有6载。患有认知障碍和老年性震颤的她,这次率先体验成为AI相册回忆录的“主角”。这本《从蒙恩者到自主者》的回忆录,记录了她作为一位女性知识分子在时代浪潮中实现自主精神的历程:从80年前在孤儿院长大到青年时成为“嘉善女状元”,再到投身金山石化从一线化验员成长为高级工程师,随后又十几年如一日照顾中风的丈夫。如今她成了“被照护者”,享受着工作人员的悉心照护,一同回味在数字载体中温暖的人生叙事诗。
泛黄破损,陌生又熟悉的老照片,如今能通过AI实现一键修复,模糊的全家福、褪色的单人照……如今,不仅能还原清晰画质和“记忆中的颜色”,还能让静态照片动起来,看到年轻时的钱奶奶,越来越多的老人开始争相体验。
当中医养生遇上硬核科技
想做中医调理又怕不对症?全新的“智慧康养馆”让养生更科学。
在智能舌诊仪前,只需伸出舌头拍张照,AI系统立即快速分析个人体质,生成专属调理建议,阴虚、阳虚一眼辨明,调理方案一键生成。同样备受欢迎的还有艾灸机器人。搭载六轴机械臂与智能感应系统,实现精准控温、穴位定位,模仿古法艾灸调理体质,告别传统艾灸的烟熏火燎,温和调理更舒适。
“现在腰不酸了,走路都有劲多啦!”68岁的苏伯伯多年前的腰部手术留下了后遗症,阴天或劳累后总会酸痛难忍,连日常弯腰、散步都受影响。听说这里引入了艾灸机器人,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来体验。体验几周后,苏伯伯的腰部酸痛明显缓解,现在每周都会准时来“打卡”。“以前做艾灸担心烫伤,这个机器人又方便又安全,真是我们长辈的养生好帮手!”苏伯伯竖起了大拇指。
家门口的“老博会”
中心里的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样板间,全新登场的智能健康产品也成为了家门口的“老博会”。
血压血糖尿酸三合一检测仪可同时测量多项指标,有问题及时干预;心电检测卡一触即可便捷检测,智能筛查早搏房颤,数据直接同步至微信小程序;骨传导助听器无需入耳,通过头骨、颌骨等骨骼振动,直接将其传递至内耳耳蜗。据介绍,专业康复辅助技术咨询师日常会全程指导如何选择、如何使用等事项,此外,中心还结合新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定期开展的医养服务,为老年人慢病监测和管理提供专业帮助。
93岁的吴爷爷是这里的“老大哥”了,他高兴地说:“设备很智能,用起来不费力,工作人员也很有耐心,在家门口就能做检测,太方便了!”
新虹综合为老服务中心
供稿:欣洪悦
编辑:岳顺顺初审:赵若楠复审:何婷婷终审:刘垦博转载请注明来自今日闵行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