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新东方老板俞敏洪摊上事了。就因为他从南极给全体员工发了封祝贺公司32岁生日的信,结果在网上炸开了锅。
这事儿说起来挺有意思。2025年11月16日那天,老俞正站在南极的冰天雪地里,看着翡翠一样的冰山和到处溜达的企鹅,一激动就写了封深情款款的家书。
信里全是“浩瀚的洁白”、“无边的宁静”这类文艺范儿的词儿,要是搁在十年前,估计能感动不少人。
可现在的打工人早就不是那么好“忽悠”的了。有员工直接在网上开怼:“我在北京出租屋里加班到凌晨,看着老板在南极看极光,这画面太美我不敢看。”
更扎心的是,有网友帮他数了数,这封一千来字的信里,“我”这个词出现了17次,“南极”提了5回,可关于员工加班累不累、工资涨不涨这些实在话,基本上是一笔带过。
为啥老板觉得是励志,员工觉得是讽刺?
说句实在话,俞敏洪的本意不坏。他想用南极企鹅抱团取暖的故事,来比喻新东方员工这些年的同舟共济。
可问题在于,当员工还在为这个月房贷发愁的时候,老板却在朋友圈晒着25万元一次的南极游,这差距确实有点大。
这事儿闹大后,老俞的反应倒是挺快。才过了四天,他就在网上回应了,态度那叫一个诚恳:首先承认员工可以随便吐槽,这是新东方的老传统。
其次宣布要请10个优秀员工和10个铁杆用户免费去南极玩;最后还特意澄清,自己这趟南极游其实没那么贵,船票在20万到25万之间,根本不是网上传的148万天价。
从处理危机的角度来说,老俞这波操作可以打个高分——不删帖、不甩锅、有错就认,还要给实惠。可比那些一出事就装傻或者怪“境外势力”的老板强多了。
你要是仔细琢磨,就会发现这事儿背后藏着个大问题:老板和员工活在不同的世界里。
老俞在信里大谈特谈“时间的力量”,可员工更关心的是“加班的时间给不给加班费”;老板想着怎么转型创新,员工琢磨的是下个月工资能不能准时发。
这不,新东方刚发布的2025财年报告显示,公司净利润跌了整整73.7%,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东方甄选那边不太给力。教育这个老本行增速也慢下来了,从一年增长43.9%掉到了现在的13.6%。
压力这么大,也难怪员工笑不出来了。有老员工私下说:“公司天天讲长期主义,可我的房租是月付的,孩子的补习费下个月就要交。”
看看人家胖东来,才知道问题出在哪
今年年初,俞敏洪还专门跑去河南许昌,向胖东来取经。当时他在社交媒体上感慨万千,说胖东来用“自由和爱”对待员工和顾客,这种精神太值得学习了。
可大半年过去了,新东方好像只学了个表面功夫。咱们来看看胖东来是咋做的:员工一年休假40到60天,卖黄金像卖白菜一样公开进价,看电影不满意还能退一半钱。
最让人羡慕的是,人家员工的工资在同行里绝对是数一数二的。
反观新东方,虽然老俞总说要把员工当家人,可具体到真金白银上就含糊了。之前罗永浩就直言老俞是“铁公鸡”,现在连董宇辉这样的台柱子也走了,说明问题不是一般的严重。
我跟你讲,现在年轻人早就不吃“现在吃苦将来享福”那一套了。你跟他谈理想,他问你理想给交社保吗?你跟他讲情怀,他问你情怀能抵扣房贷吗?
这不是年轻人现实,而是生活压力实在太大了。一个月薪八千的年轻人,在北京租个次卧就要三千,剩下的钱要吃饭、要交通、要社交,要是再谈个恋爱,那真是分分钟月光。
所以当老板从南极发来“岁月静好”的信时,员工的第一反应不是感动,而是计算这趟旅游的钱够给多少人涨工资。
有网友说得一针见血:“与其抽20个人去南极,不如给全体员工每人发2000块红包。”话虽然直白,但道理没错。
这事儿给所有老板提了个醒
俞敏洪这次遇到的麻烦,其实是很多企业家的通病。他们习惯了高高在上地灌输价值观,却忘了员工最在乎的是实实在在的生活。
老俞说有人冒充新东方员工在网上带节奏,这个说法其实挺值得玩味。就算真有冒充的,那些真员工的吐槽难道就都是假的吗?
说到底,企业和员工的关系就像谈恋爱,光说甜言蜜语是不够的,得拿出实际行动来。
胖东来为什么能让员工死心塌地?不是因为于东来特别会说话,而是因为他真舍得给钱、给假期、给尊重。
结语:饭碗比情怀更实在
南极信风波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当下职场的真实生态。员工不是不愿意和公司同甘共苦,但你不能总让员工共苦,老板独自甘甜。
对新东方这样的老牌企业来说,转型不只是业务上的事,更是管理思维的转变。少一点“南极的极光”,多一点工资条上的数字;少一点空洞的说教,多一点实在的福利。
毕竟,对大多数打工人来说,下个月的房租远比南极的冰山更真实。老板们的诗和远方,得先让员工把眼前的苟且对付过去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