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大财可富司机
实习研究员月薪2万起,应届毕业生年薪50万起,债券研究员更是60万起打底。当不少职场新人转正后月薪还在一万上下挣扎时,有基金公司已经对“潜力股”出手,豪到让人咋舌!
虽然知道金融圈收入高,但当司机看到新思哲投资这份招聘启事时,还是忍不住揉了揉眼睛,这年头连实习生都能拿上月薪两万档,这波操作属实把行业高薪卷到了新高度!
新思哲是一家老牌私募,2009年在深圳正式成立。公司创始人韩广斌是中国最早践行价值投资的先行者之一。早在1993年就一头扎进证券投资研究领域,亲身见证并成功穿越中国资本市场的多轮牛熊周期,沉淀二十余年更是总结出一套独属于新思哲的价值投资哲学体系。
他的投资逻辑始终锚定价值核心——深耕企业基本面、拆解行业底层运行规律,再结合宏观策略的精准研判落地布局,这套经过市场长期检验的方法论,也成为新思哲业绩持续稳健的核心支撑。
中基协官网显示,当前新思哲旗下共有12只产品,管理规模在50-100亿元区间。虽然规模不算行业最顶尖,但业绩却相当能打。私募排排网可查的两只产品,今年以来收益率分别为47.07%和54.12%;而一只成立满十年的产品,年化收益达到15.9%,在波动剧烈的市场中堪称“长跑健将”。能开出这么豪气的薪酬,底气显然来自实实在在的业绩支撑。
说起私募的“财大气粗”,司机早有耳闻。之前就有媒体报道过,国内百亿量化私募对优秀应届研究生的投研岗总包,普遍能达到50万-80万元,部分顶尖高校博士更是直接百万年薪起步。要知道,即便是北上广深的头部券商,实习生月薪大多还停留在3000-8000元区间,能给到1万以上的已经算是凤毛麟角。现在新思哲直接把这种“高薪门槛”降到了实习生阶段,月薪2万起的待遇,在行业里属实罕见。
看似夸张的薪酬背后,其实是金融行业强者恒强的生存逻辑。尤其是私募行业,业绩直接决定收益天花板,能找到真正能创造价值的人才,对机构来说花再多钱都觉得值。
新思哲的招聘要求也狠狠印证了这一点:实习研究员要是中国前五高校或QS前20的全日制学生,专业是数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半导体这些硬核理工科;不仅要对金融市场有浓厚兴趣,还要具备第一性原理思维,能对科技前沿保持敏锐洞察,甚至要拥有超强的历史数据回归分析能力。简单说,他们要的不是“打打杂、跑跑腿”的实习生,而是能快速上手协助基金经理做研究、写报告,甚至参与投资策略讨论的“准专业选手”。
都说这两年金融行业一直在降薪限薪,私募怎么还敢这么撒钱?这里有一个关键区别:降薪限薪主要集中在银行、券商、公募基金等持牌金融机构,尤其是高管和中层的薪酬受到了明确约束,但私募作为市场化程度极高的机构,薪酬体系本来就更灵活,核心逻辑始终是凭业绩说话,只要能帮公司做出好业绩,薪酬自然不会亏待。这也是为什么这几年有不少优秀的公募基金经理奔私的原因之一。
而且,金融行业的高薪从来都不是躺赚,背后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压力和付出。就像新思哲招聘要求里反复强调的,不管是实习生还是正式研究员,都需要有“超强的韧性、自驱力和自学能力”。
明知压力大,为什么还有无数人挤破头想进金融圈?答案其实很现实:高薪只是吸引眼球的表象,更吸引人的是行业的成长空间和资源积累。在头部私募,实习生能直接协助基金经理开展证券投资研究,参与投资策略的讨论与制定,接触到的是最前沿的行业动态和最专业的投资逻辑,这种成长速度和视野格局,是其他行业很难比拟的。
而且,金融行业的“复利效应”特别明显,一旦积累了足够的经验和资源,未来的职业路径会非常宽广,不管是继续深耕投资,未来成长为基金经理;还是转向一级市场、企业投融资等领域,都有不错的发展前景。
回到新思哲的招聘本身,这2万月薪的实习生岗位,更像是行业的一个“风向标”:在高度市场化的竞争中,真正有价值的人才永远稀缺,而愿意为人才买单、舍得投入的机构,也终将在市场中获得丰厚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