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关于“处暑”节气的知识
8月23日迎来今年的“处暑”节气,这已是入秋的第二个节气。从这一天开始,桑拿天即将结束,天气就要凉快起来了!那么,您知道处暑中的“处”代表什么意思吗?这一天有什么习俗?
处暑,太阳黄经150度,七月中。"处"是"止",暑气至此而止,开始退伏潜藏,以待来年了。阳气炽热而催熟万物后自然退位,阴气开始弥漫,才秋风渐肃,就是中秋了。恭敬为肃,处暑后,鹰感肃气击鸟而祭,万物收成而祀,都是恭敬天地的表现。而秋之整肃又为冬之休养,休养中才有更新萌生。自然之境神圣而庄严。
处(∨)暑?处(﹨)暑?
处(三声)暑?处(四声)暑?您有没有想过这个多音字“处”,到底该怎么念?
正确读音应该是——处暑 [chǔ shǔ]
小编查询资料得知,通常情况下,“处”作为地方或单位时念四声,其余的一般都念三声。在字典中,“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之一的专有名词,故念处(chǔ)暑。
处暑代表炎热的夏日结束
处暑即“出暑”。标志炎热的夏日即将结束,我国大部分地区的炎热天气将出现转折,告别了三伏天,气温就开始逐渐下降啦~
“处”者,含有躲藏、终止的意思。 每年的8月23日前后,视太阳到达黄经150°时是二十四节气的处暑。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也有记载:“处,去也,暑气至此而止矣。”意思是暑气将于这一天结束,从而开始一年之中最美好的“秋高气爽”的天气。我们往往所听到的“立秋处暑天气凉”“一场秋雨一场寒”,这正是处暑节气的特征。
处暑节气气候特点
“夏去,秋来”。处暑期间的气候特点是白天热,早晚凉,昼夜温差大,降水少,空气湿度低。
处暑期间,东北、华北、西北地区雨季的结束,率先开始了一年之中“秋高气爽”的天气;南方地区则在副热带高压的控制下,在处暑尾声再次感受高温——就是我们经常说的“秋老虎”。
【此文系转载,来源于知识周报,版权归属原作者】编辑:汪雨婷
下一篇:中泰缅老四国警方联合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