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经济日报报道,这个暑期,随着旅游市场复苏,很多景区、博物馆的文创产品卖得特别好。
其中,又能解暑又能当作拍照道具的文创雪糕格外受欢迎。
以北京为例,故宫、颐和园、圆明园、天坛、北海等深受游客喜爱的景区都推出了自己的文创雪糕,便宜的十几元,贵的要二三十元。
有网友不禁感叹:“雪糕怎么卖得比门票都贵?”
文创雪糕的走红可以追溯到2016年,北京玉渊潭公园在樱花节期间推出了一款樱花雪糕,独特的造型吸引了游客争相购买。
之后,文创雪糕的“旋风”开始席卷全国,这两年更是“卷”出了新高度。
和普通雪糕相比,文创雪糕多的是一层“文化味道”,高颜值、社交属性都是加分项,附加值高于普通雪糕倒是符合常理。
从生产工艺和销售环节来说,文创雪糕通常造型特殊,难以用传统模具规模化生产,残次品率、损耗率比普通雪糕高;只能依靠景区、博物馆线下销售,又受季节因素影响,总体销量有限,难以摊薄成本……多重因素叠加,导致文创雪糕的成本确实超过普通雪糕。
如此说来,文创雪糕贵有贵的道理。
随着消费升级脚步的加快,消费者其实越来越愿意为生活中“小确幸”带来的新鲜体验、情绪价值额外买单。
不过,大家心里有杆秤,如果溢价太高,是普通同类商品的数倍,消费者恐怕就要掂量掂量值不值了。
这几年,文创雪糕遍地开花,普通的平面压纹单色雪糕已是“大路货”,新鲜感褪去;受制于生产条件约束,文创雪糕的口味相对传统单一,和普通雪糕比并没有优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