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入乡随俗过端午
入乡随俗过端午
端午记忆总难忘,我的故乡,在辽阔的东北大地上,他有一个美丽的名字,辽宁朝阳!
老家的端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外地工作的儿女都会在端午节回家,陪爸妈过一个团圆的端午节。
儿女还会在端午节当天上午去祭拜一下逝去的祖先,以表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端午前几日,如果你去东北赶大集,你就会看到,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集市上琳琅满目的葫芦,有传统的纸葫芦,木葫芦,塑料制作的大红葫芦,款式非常多。
每户人家都会在端午节前买几个葫芦,挂在自己家的大门两侧。
每逢五月初五,家家户户在清晨太阳未出时,家家房檐遍插艾蒿,门楣插桃树枝,儿童的手腕、脚腕和颈上都结双五色线。
我老家的端午节,习俗更是与众不同,意味深长,端午节前天下午太阳下山后,家家户户会去村里的学校,或者路边,有柳树的地方,折一些柳树枝,插在自己家,大门两侧的墙上。
然后把买来的葫芦挂在柳树枝上。小葫芦,有的时候风一吹,随风飘荡,别有一番古韵风情。给家里的农家大院,又增添了许多喜庆感。
家家户户为什么端午节挂葫芦,听老一辈人说,葫芦有“福禄”之意,有收集福气的作用。
葫芦本为藤本植物,藤蔓绵延则寓意万代绵长。由于葫芦的形状与太极阴阳极为贴近,可以收纳不吉之气,易进不易出。
因此在端午节当天家家户户为了过得安康,不招惹牛鬼蛇神,家家户户都会挂上葫芦。
端午节当天,每家每户,都会包粽子,吃咸鸭蛋,东北粽子是一道端午必备的菜肴,包粽子用的大黄米都是自己家里种的。
粽子叶,家家户户院子都会种几颗,留着端午包粽子吃。粽子的主料是糯米,辅料是大黄米等;
首先糯米或大黄米提前浸泡一天,中途换几次水,粽子叶、大枣提前用清水泡软,然后就可以包粽子啦。
母亲还会为我们在煮粽子的时候,煮上几个笨鸡蛋。端午节当天中午,是吃团圆饭的时候,外地的儿女都会回家过端午节,酒桌上除了粽子还有许多东北菜,烧鸡,咸鸭蛋,钎子,粉肠等美食。
一顿饭过后,唠起家常,望着天空发呆。习惯了城市里快节奏生活的人们,回到老家过端午节,你会感觉到前所未有的轻松。因为,你在享受着黄土地里最接地气,最惬意的生活。
一杯敬过往,一杯敬明天,故乡的端午,家乡的故事,端午节来临之际,让我们共同举杯,盛邀华夏,祝愿中华儿女,节日快乐。
图|网络
文|张国强
排版|五轧宣传处
五轧厂欢迎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