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排放前,就有人前往排放区域,见证这个臭名昭著的历史时刻,他们携带辐射检测器蹲守在排放点。
在核污水排放到大海的瞬间,这个数字突然飙升到0.7μSv,从这看出排放核污水的辐射量非常大,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也非常明显。可以想到的是,随着核污水的排放量增大,这个辐射值还会进一步攀升。
根据我国《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正常人每年接受辐射的剂量不得超过1mSv。
很多人对1mSv和1μSv之间或许没有什么概念,但是根据这个标准换算下来,就是正常人每小时低于0.1μSv,是属于安全范围。
其实,在一个正常运转的核电站里,这类高放射性废料其实主要是乏燃料,也就是那些已经燃尽的燃料棒。新鲜的燃料棒大约可以持续衰变两年左右,之后功率就不够了,就会变成乏燃料。
这种高放射性废料福岛核电站原本一年也就产生30多吨,体积也就是两辆SUV汽车那么大。这个空间占用的压力很小,对一个核电站来说,存储几十年的废料都不叫事。但现在情况不一样,一天就产生170吨,而且体积更大,存放压力是从前的三千多倍。于是在勉力支撑了近10年后,终于告急,存不下了。
日本最终排放的废水的辐射浓度到底是多少,还要看之后的检测,但基本可以确定是在1000-10000Bq/L这个范围。虽然距离排放口几十公里之外浓度就会下降很多,但持续大量的排放到底会对海洋生态产生什么影响,也要持续观察。
上一篇:毛伊岛大火死亡人数降至97人
下一篇:内马尔沙特首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