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城管执法频上热搜,为何多次成为舆论焦点
城管,是城市管理秩序的治理和维护者,他们的工作至关重要。11月22日,浙江杭州一工地门口,一名卖盒饭的男子跪地向城管执法人员求饶,喊“不要罚我了”。23日,当地执法人员介绍,现场男子情绪激动,工作人员将其带回安抚情绪,并让其保证不再从事无证经营活动,并未给予实际经济处罚。
在该起事件中,城管人员并没有采取“一刀切”的工作流程,而是深入了解了违规人员的实际情况,最后做出人性化的处理,进而在网上赢得一片叫好之声,称之为“有温度的执法”。
但近几年来,城管执法引发的舆情事件频发,“暴力执法”和“执法不当”的传闻成为了舆论的追逐对象,许多不明真相的网民对城管人员横加指责、甚至是故意歪曲妖魔化城管队员的言行,让城管队员的执法陷入困局。本期小智将对2022年城管执法引发的舆论事件进行梳理,为相关网络舆情事件的处置提供参考。
数据来源:闻海大数据平台
近日,一则“太原小店区货车司机事件”的新闻引发公众关注,结合前几日“苏州城管与商贩发生冲突”事件,把城管执法部门再次推上了风口浪尖,“城管”“暴力执法”等热词也再次成为舆论焦点。该类事件让公众产生强烈质疑和不满,负面声音持续扩大。
苏州城管与商贩冲突事件
数据来源:闻海大数据平台
从上图可以看出,该事件的传播声量在11月18日达到峰值,事件发酵持续一周左右。截至目前,话题讨论趋于平稳。
太原小店区货车司机事件
数据来源:闻海大数据平台
11月22日,“太原小店区货车司机事件”在网络上热传。23日,官方通报登上各大平台热搜并引发网友讨论,吐槽城管“素质低下”“暴力执法”。
当下,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公众心态本身偏于浮躁,执法如不妥当,容易激起公众对立情绪,形成较大的舆论影响。上述两件舆情事件中,一方面,公众觉得“暴力执法”司空见惯,不是个体行为,整体上不好,需要大力整改;另一方面,城管作为城市治理者,部分网友觉得“他们也有自己的难处,有些人就是难以监管,不这样不行,大家都是普通人,多一点理解吧。”
数据来源:闻海大数据平台
数据来源:闻海大数据平台
光明网在文章《城市管理如何兼顾法度和温度?》中提到,“和善明理远比粗暴野蛮更有力量,执法者和群众之间不该剑拔弩张,文明执法才是未来城市管理保持法度、温度的发展方向。”;搜狐新闻发博表示,“对城管执法的理解,不能只有‘要不要执法’的问题,还可以考虑‘如何执法’的问题。像划出特定经营场所等办法,满足“占道经营”那一块的摊贩需求,给小商小贩一条生路,就属于柔性执法。这不只是为了小商贩好,也可以有效地消除城管执法的暴力倾向,让城管与商贩可以共生,而不必互为敌手。”;人民网评论道,“当地迅速处理有关协管员并立案调查,是给公众一个及时明确的交代。流动摊贩影响市容的行为应当干预,但执法应是依法的、文明的、人性化的,想着以暴力打压获取秩序,注定是无效的。”
确实,在现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下,人们的工作和生活越发多元化,个别人不了解规定随地摆摊,更有甚者出现聚众闹事、违法乱纪等行为,需要城管部门依法检查,但在执法过程中如果处置不当,容易引发舆论浪潮,也让相关部门处在尴尬境地,受到公众抱怨和指责,因此在执法过程中除了“按章办事”之外,能够体察公众心理、了解事发原因也尤为重要,这样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也能赢得民心。
本期舆情分析到这里就结束了,对于此事大家怎么看呢?
上一篇:闫妮李晨辟谣恋情传闻
下一篇:学校擅自给学生转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