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首席记者 谢惠茜
近期,有部分民营银行陆续披露了2023年三季度业绩报告。其中,网商银行的资产总额突破了4800亿元,成为目前19家民营银行当之无愧的“龙头”,与另外三家已披露的民营银行资产合计超6000亿元。
从2014年12月首家民营银行成立至今,民营银行已经历了近9年发展。Wind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国内共有19家民营银行,规模与业绩情况分化明显。其中,网商银行、亿联银行、民商银行、振兴银行均于日前发布了2023年三季报,截至三季度末,资产总额合计达6180.24亿元。
其中,网商银行业绩表现“独占鳌头”。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9月30日,网商银行资产总额为4847.32亿元,较去年末增加436.43亿元,增长9.9%,负债总额为4605.72亿元,所有者权益总额为241.61亿元。
“网商银行一家独大,营收、盈利、规模均超其余3家综合。这主要是因为网商银行背靠蚂蚁集团,一方面,可以方便获取阿里系优质的客群资源,扩大覆盖范围;另一方面,也可以依靠支付宝等平台积累的庞大数据,借助科技赋能,对客户进行清晰的画像,从而更好地评估客户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降低贷款不良率,提高盈利水平。”星图金融研究院研究员武泽伟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此外,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亿联银行资产总额为614.20亿元,民商银行、振兴银行资产总额分别为425.28亿元、293.44亿元,较去年末均有所增加。
在盈利方面,目前已披露三季报的4家民营银行均获得了正增长。其中,振兴银行净利润增长最高——其前三季度净利润为1.08亿元,同比增长高达71.14%;亿联银行、民商银行前三季度净利润分别为0.72亿元、4.25亿元;网商银行实现净利润为27.37亿元。
在营收方面,4家民营银行则各有高低。其中,振兴银行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5.87亿元,同比下降11.44%;亿联银行、民商银行前三季度营业收入分别为10.12亿元、8.2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8.86%、20.97%;网商银行实现营业收入133.74亿元,同比增长20.30%。
在资本充足率方面,4家民营银行资本充足率均高于11%。其中,振兴银行资本充足率最高,为12.05%。该行在三季报中表示,三季度末优质流动性资产充足率超出监管标准130.78个百分点,流动性管理稳健。民商银行、网商银行和亿联银行,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1.90%、11.40%、11.22%。
在资产质量方面,部分民营银行在三季报中披露了相关指标。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亿联银行、振兴银行不良贷款率分别为1.73%、1.16%;民商银行不良贷款率为0.35%。
部分民营银行还在业绩报告中提及未来发展。例如,亿联银行表示,未来,该行将继续连接多方合作,搭建多个平台,融入多元场景,满足多种需求,让金融更安全便捷,让用户乐享美好智慧生活。
武泽伟指出,未来,民营银行的发展趋势可能主要有三大方向:一是继续加大科研投入,依赖AI赋能。民营银行依赖科技赋能,不但可以更好降低运营成本、扩大服务范围、实现规模扩张,还可以精准把控风险,提高盈利水平;二是与互联网巨头加大合作。目前来看,拥有互联网股东背景的民营银行发展更好,这主要是通过与股东合作,可以更好地低成本引流获客。同时,互联网巨头庞大的用户数据和分析能力也是民营银行对客户进行清晰画像,进而实现精准营销、精准放款、精准回收的关键;三是深度嵌入场景金融。通过将银行金融业务嵌入各类消费、产业场景中的移动支付、经营融资等各类高频环节中,民营银行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科技优势,延伸和拓宽获客渠道,深入下沉市场,批量服务千万级甚至上亿级的长尾客群、小微企业,提升客户使用频率,增强用户粘性,树立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审读:汪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