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军基清盘了
最近,有一篇关于基金清盘的报道引起了bo姐的注意。
二季度末,长城恒泰养老2040以6.27%的年内收益排在全市场FOF基金首位,截至三季度末,仍以5.43%的年内收益位居榜首。(来源:同花顺iFinD)
这个成绩,显然不仅远超沪深300、中证1000、国证2000等宽基指数,更是把大部分权益基金都比了下去。
然而,10月28日,长城基金公告,旗下长城恒泰养老2040三年于当日基金合同终止,并进入清算程序,原因是发起式产品三年到期后基金资产净值不达标(截止三季报只有0.27亿)。
而基金经理蔡旻,曾经也管着上百亿规模的资产,现在却陷入无基可管的境地。
业绩好,现在已经不顶用了吗?
前面说过,长城恒泰养老2040今年的业绩相当不错,但如果长期来看,就未必了:
来源:同花顺iFinD,统计区间2021.2.1-2023.10.25。2021.1及以前的业绩曲线几乎走平,结合2020年年报显示尚未完成建仓,故不纳入
可以看到,去年及以前的业绩曲线,完全没有今年的水平,最多也只能说是平平无奇。
当然,也有一些长期超额收益表现比较稳定的养老FOF,比如兴全安泰平衡养老:
来源:同花顺iFinD,基金成立至今
然而这只产品的规模也是从2021年四季度(第一批认购的投资者三年持有期到期)开始就一直在下降的:
来源:同花顺iFinD,基金成立至今
短期业绩好的不行,长期业绩好的也不行,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业绩好,为啥不管用了?
Bo姐觉得,FOF冠军的清盘,其实是多重因素综合的结果。
首先,养老FOF这个产品本身多少有些尴尬。
三年持有期限制号称是鼓励“长期投资、闲钱投资”。实际上,大部分朋友实际用于基金投资的钱并不是真正的闲钱,一旦家里有事,随时需要动用,更是做不到长期投资。
持有期这类设计,其实相当不接地气,而且自缚手脚,把大部分基民都排除在外了。
同时,2021年以后,权益市场整体走势不佳,也引发了不少赎回。像兴全这个产品权益中枢是50%,权益资产持有下限也有40%。基金经理再怎么减仓权益,也免不了会有一定的回撤。
在基民越来越注重绝对收益的当下,权益市场调整期,一些绝对收益思想的量化权益基金和纯债基金显然看起来更加“稳健”,往往更受欢迎。
而从费率来看,养老FOF也不是很理想。除非是股债产品齐全且业绩突出的基金公司,大部分FOF必须买别家产品,管理费、托管费、申赎费都得收两层。就算双边都是0.5%,那也要每年1%。
这里给大家讲一个对比数字:沪深300指数近5年年化收益只有2.52%!(来源:中证指数公司,2023.10.31)
三分之一多的收益都被各项费用吃掉了,这搁谁能接受啊?
最后,基金投顾与FOF之间,虽然不属于同类产品,但在基民心中,实际上是构成竞争关系的。
FOF基金经理一般只会在定期报表中写观点,但基金投顾却可以根据市场变化实时更新观点和策略。对于基民来说,基金投顾服务使大家对自己所买的基金底层资产有更强的掌控力,而且也方便我们利用基金C份额做一些中短期的操作。
对于基民来说,亏损并不是最可怕的。像某些明星基金经理那样,亏了不知道为什么亏,也不调仓,这才是最可怕的。
基民要的,实际上是买得明白,卖得清楚。 哪怕决策都是自己做,起码赚了能爽一年,亏了也更加心服口服。
不只是业绩,态度也很重要
抛开“养老”属性不谈,许多养老FOF的业绩不仅跑赢比较基准,也跑赢了大部分主动权益基金。实际上,它们是有一定竞争力的。
然而,这些产品却始终不为人所知。
还是拿长城恒泰养老2040来举个例子。这只产品今年业绩好,很大程度上跟它买了纳指ETF,坐上了AI的风口有关。
但是从基金公司的宣发来看,根本没有相关的稿件出来,现有的稿件要么是盘点类的,要么是说它清盘的。就没有一篇文章,能把基金经理的投资思路、未来观点,以及产品的业绩归因说清楚的。
酒香还怕巷子深呢。你一个三季报冠军基都不努力做宣传,连篇媒体通稿都没有,投资理念也不说,你让基民自己从一万多只基金里把你挖出来吗?
就算看到了你的业绩,对于普通基民来说:业绩为什么好?不知道。将来业绩能不能持续地好?还是不知道。一看规模,不到5000万。那谁敢买啊?
连基金公司自己都不重视、不宣传,态度如此冷淡,谁敢信啊?
这两年火的基金经理,除了业绩实在特别过硬的马芳、孙蒙之流,大部分其实都是一直在公开露面,高频与投资者互动的,主打的就是一个信任感。
提到白酒,现在都不说刘彦春、张坤了,都说侯昊。侯昊一有发言,媒体必报道,招商白酒基金规模自然也就上去了。包括国泰基金,也是派出梁杏这样有高级头衔的ETF基金经理,一直在做直播,分析市场,介绍投资逻辑。
再比如盛丰衍,超额短期做得不好,他会安抚基民情绪。“我还在努力”的态度有了,大家心里至少有个底。还有德邦雷涛,那次“基金经理回家做什么”的接地气回答一下子就出圈了,大家自然也能关注到他的良好业绩。
但是,上述几位,要么出自大型基金公司,有充足的预算为那些有竞争力的产品造势,要么基金经理本身擅长写小作文,把市场部的活儿一起干了。
有些小型基金公司,宣传经费本身不多,基金经理埋头做研究,又当不成段子手,确实也多少有点“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味道。
冠军基之所以成为冠军基,也许有不少偶然因素。但冠军基的清盘,这次恐怕是必然。
风险提示:
无论是股票ETF/LOF基金,都是属于较高预期风险和预期收益的证券投资基金品种,其预期收益及预期风险水平高于混合型基金、债券型基金和货币市场基金。
基金资产投资于科创板和创业板股票,会面临因投资标的、市场制度以及交易规则等差异带来的特有风险。基金资产投资于港股或海外市场,除以上风险外,还会面临汇率风险,提请投资者注意。
板块/基金短期涨跌幅列示、个股短期业绩仅作为文章分析观点之辅助材料,仅供参考,不构成对基金业绩的预测或保证。
以上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或承诺。在投资相关基金产品前,请您务必关注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相关规定、提前做好风险测评,并根据您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投资与自身实际情况相匹配的基金产品。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