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雷军的「赌上一生尊严」的小米汽车终于露出了真面目。
11 月 15 日,小米汽车出现在工信部第 377 批《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新产品公示名单中,正式命名为 SU7,并且一次申报了两个版本:SU7 和 SU7 Max/Pro。从命名方式来看,Max 和 Pro 版可能代表着智能驾驶能力的不同。
小米汽车延续了小米花 200 万重新设计的 logo,尾部则是拼音的「xiaomi」。从造型看,小米汽车采用了低趴的造型,整体结构宽而低。车身前部低矮,尾部是贯穿式弧形尾灯,采用了全景式天幕+无边框车门设计。
也许是小米汽车吊了太久的胃口,一亮相就被有网友戏谑地玩了一把「找茬儿」的游戏。
(图片来源:网络)
960 天前,雷军开启人生的最后一次重大创业,投入 100 亿美元造车;960天后,我们终于在 2023 年底看到了小米汽车真正的样子,这辆车可以说是雷军「尊严的赌注」。这样来看,如果不买这车,是不是就太不给雷军面子了?
C 级车定位,小米 SU7 配置如何?
先来看一下第一看小米汽车的配置。
车身尺寸方面,其长宽高分别是 4997*1963*1440mm,轴距 3000mm。这个尺寸比之前外界对标的小鹏 P7i 和特斯拉 Model 3 大了一圈,与比亚迪汉、飞凡 R7 和前不久发布的智界 S7 尺寸接近。
而且从「SU7」命名中的「7」来看,这款车可能代表着小米在轿车序列里的旗舰级车型。看来小米并不想在第一款汽车上试水,上来就 All in 了。
在动力性能方面,是这次两款车型申报信息中差别最大的部分:
SU7 Max/Pro 版配备宁德时代的三元锂电池,驱动电机峰值功率为 220kW/275kW,最高车速 265km/h。
这样看 SU7 Max/Pro 版将提供单电机版和双电机版两种配置,双电机总功率 495kW,比特斯拉 Model 3 Performance 的 486kW 还要高一点。同时,SU7 Max/Pro 将标配激光雷达,用户可选装无顶置激光雷达的配置。
SU7 版则配备弗迪的磷酸铁锂电池,驱动电机峰值功率 220kW,最高车速 210km。SU7 没有标配激光雷达,但是预留了接口,可以选装。
早些时候,有博主在网上透露,小米汽车的电池采用 800V 的 101 度电池包。根据目前市场上现有的 100 度来参考,采用 100 度电池包的极氪 001 两驱能做到续航 741km,四驱续航 656km。这样算来,小米 SU7 续航里程很可能在 700km 以上,这个续航里程还是很有竞争力的。
在这次的申报信息中,没有内饰信息。不过从之前的路透谍照中内饰信息可以看到,小米汽车屏幕方面采用横置大尺寸中控屏,配备三幅方向盘,驾驶模式切换按钮还设计了有红色环装饰。
配合这次工信部申报信息中标配的主动尾翼和可以选装的碳纤后视镜,在视觉上把动力属性加满了。看来尽管小米上来就做了一辆大尺寸的 C 级轿车,但还是有一颗运动的心啊。
除了这次申报信息中披露的配置,此前关于小米汽车还有很多传闻,比如座舱将搭载高通骁龙 8295 芯片和小米刚发布的澎湃 OS 操作系统。此前,小米手机右上角菜单已经为汽车设计了单独的控制模块,小米手机可以连接 Car WiFi,也可以在手机视频通话时开启车内摄像头,实现车手无缝互联。
同时, 800V 电气架构,支持超充功能,车身采用一体压铸技术等也可能出现在小米汽车上。这些具体配置,就要等小米 SU7 正式亮相时来揭晓了。
「北京小米」到底是什么身份?
在这次小米汽车的申报信息中,有一个比较有意思的点是:申报单位是「北京汽车集团越野车有限公司」,车的尾标也有「北京小米」的标志,这四个字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北京奔驰」。小米这第一款汽车到底是什么身份呢?
在此之前,关于小米造车资质的疑云一直存在。根据这次申报信息来看,小米 SU7 很可能使用的是北京汽车集团越野车有限公司的造车资质,但并非「代工」模式,而是由小米自己的汽车工厂生产。
这个北京汽车集团越野车有限公司是北汽集团全资子公司,我们熟悉的 BJ40、BJ90 都来自北越野车。根据北京汽车集团越野车有限公司官方信息显示,目前年产能 5 万辆。这个产能显然也无法满足「代工」的需求。
这次,小米 SU7 的生产地址是「北京市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环景路 21 号院」,从地图来看,尽管目前小米汽车工厂在地图上还没有门牌号,但对门的门牌号是「环景路 19 号院」。
根据此前媒体报道,小米汽车工厂共两期,一期和二期的年产能都为 15 万辆,工厂正式落地后总产能可以达到 30 万辆/年。目前一期已完工且投入生产,冲压、焊接、涂装、总装四大制造工艺的车间均已经建好,开始小批量试生产。
(图片来源:网络)
30~40 万的小米汽车?
「等小米汽车一出来,这些车全完蛋。」
自从雷军宣布开启造车,我总能在网上看到类似的声音。没办法,大家太期待小米汽车能向当年的小米手机一样,来掀翻这个行业了,而且这种期待更多体现在价格上:「19.99 万交个朋友」。
但是,大家期待的「19.99 万交个朋友」,可能离现实越来越远了。
此前汽车博主@韩路在微博透露,这款小米汽车的定价在 30~40 万,高配版将摸到 40 万。从配置上也能看出来,800V、激光雷达、手车互联、大空间 C 级车,一系列配置决定了这款车就是走高端路线的。
在中大型纯电轿车市场中,即将规模效应做到极致的比亚迪汉,20.98 万起,也有把性价比做到极致的飞凡 R7,21.49 万起,这两款车决定了价格下限。同时,最近亮相的阿维塔 12、智界 S7,即将上市的极氪 007、极越 02,则是把智能化和电动化配置拉满。对于在今年底明年初上市的这几款新车型来说,800V 高压平台、超级快充、手车互联、智驾功能,这些小米 SU7 的优势几乎都成了「基本操作」。
特别是同样来自手机行业跨界玩家的智界 S7,跟小米一样坐拥手机市场的群众基础,同样有自家操作系统主打的手车互联能力,800km+的长续航,以及在智能驾驶领域已经落地的能力,天然地跟小米 SU7 成了一对儿宿敌。
看着智界 S7 25.8 万起的预售价格,雷军可能需要在小米 SU7 正式上市时给出个价格的惊喜。或者,出一个低配的「青春版」来跟年轻人交朋友?
最后
尽管小米汽车已经解开了面纱,但是还有很多未知,比如最关键的价格、作为一款 800V 平台车型至关重要的超快充体系,小米智舱智驾能力究竟能带来哪些不一样的体验,以及造车前辈们曾经艰难走过的产能地狱,都是小米 SU7 在明年正式上市前要解决的难题。
除此之外,小米汽车可能还要解决小米这个「光环」。
前不久,在小米发布会上,雷军曾经这样说:
「这个价位(3999)起步有可能是最后一次,好吗?」
「因为这样我们才有更多经费把产品做的更好,好吗?」
这段话套在小米汽车上同样成立。要一炮打响做高端化车型,「性价比」显然不是一个好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