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行情
沪指午后反弹涨0.07%,AI应用方向集体爆发
1、A股三大指数早间震荡调整,深成指盘中跌超1%,午后探底回升全线翻红,北证50指数则跌超4%。
2、国有资本运营公司进场买入ETF,中字头个股午后走强,中成股份、中公高科、中国高科涨停。
3、游戏、传媒等AI应用方向爆发,昆仑万维、盛天网络、因赛集团、果麦文化、万兴科技均20cm涨停,游族网络、姚记科技、网达软件、焦点科技、引力传媒等多股封板。
4、下跌方面,汽车产业链继续调整,神通科技、贵航股份、日盈电子盘中跌停,威唐工业跌超12%。
5、个股涨多跌少,两市近3000股飘红,今日成交8341亿元。
6、以每日额度余额口径,北向资金截至A股收盘净流入近24亿元;以买卖成交额口径,北向资金净卖出50亿元。
7、截止收盘沪指涨0.07%,深成指跌0.07%,创业板指涨0.19%。
8、主要行业ETF涨跌不一,传媒ETF涨超4%。
(华尔街见闻)
恒生指数收盘跌1.25%,微博跌近11%
恒生科技指数跌1.76%。知乎跌超7%,小鹏汽车跌超5%,吉利汽车跌超4%,美团跌近3%。
(华尔街见闻)
行业动态
又有国家队出手!国有资本运营公司进场买入ETF
12月1日,又有国家队出手增持ETF。今日有消息称国有资本运营公司于进场买入多家公募基金公司旗下ETF产品,且所购入的ETF产品多为跟踪央企指数产品。
盘面变动也对上述消息有所验证,央企创新驱动ETF和央企科技ETF出现了明显放量拉升的行情。随后,中国国新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公告,旗下国新投资有限公司今日增持中证国新央企科技类指数基金,并将在未来继续增持。
(新京报)
份额与规模“狂飙” ETF成今年基金业“最亮的星”
今年以来,公募基金市场整体发展趋缓,新基金募集能力偏弱,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ETF(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的份额和规模一路“狂飙”,新发基金数量同比大增,成为年内基金业“最亮的星”。Wind数据显示,截至11月30日,与年初相比,年内ETF份额增长约35%,总规模增长22%。新发ETF产品129只,同比增长31.6%。
在指数基金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有一些问题引起业内人士冷静思考。比如,产品同质化竞争明显,多数产品未能完成募集目标等。
(证券日报)
五年最牛大赚超300%!最新业绩,来了
从最近五年投资来看,诞生出两只“三倍基”,缪玮彬管理的金元顺安元启、周海栋管理的华商新趋势优选近五年业绩回报分别达305.36%、305.32%,在主动权益基金中暂列近五年业绩的冠亚军。紧随其后的是余懿管理的华商乐享互联A,近五年业绩回报也达到了293.06%。
此外,广发多因子、交银趋势优先A、华安安信消费服务A、大成国企改革A、农银汇理研究精选、大成新锐产业A、招商稳健优选A等基金也表现较好。在这个过程中,也涌现出一批如唐晓斌、杨金金、韩创、万民远、神爱前等绩优基金经理。
(中国基金报)
全国企业年金基金三季度“成绩单”出炉
近日,社会保险基金监管局披露了三季度全国企业年金基金以及养老金产品的投资情况,数据显示,截至三季度末,全国企业年金基金投资资产净值约为3.09万亿元,三季度投资收益为-78.38亿元,加权平均收益率为-0.25%,而今年以来的加权平均收益率为1.45%。此外,在养老金产品方面,截至三季度末,资产净值约为2.3万亿元,三季度投资收益率为0.18%。
(每日经济新闻)
新发基金规模走出阶段性“低谷” 债券型仍为吸金主力 结构性机会值得关注
与今年10月相比,11月新发基金数量、规模已走出阶段性“低谷”,新发数量136只,合计发行份额超1200亿份,环比均增逾100%。其中债券型基金的发行规模占比超过八成。
今年以来,基金发行市场整体表现较为低迷,目前全年发行份额不足万亿份,为近三年来的较低水准。不过,机构人士表示,在对2024年经济预期相对乐观的情况下,债市以及当前估值较低的权益类市场的反弹机会均值得关注。
(经济参考报)
年终控制产品规模 多家基金公司宣布限购
年末将至,包括天弘基金、海富通基金、中信保诚基金、长城基金等在内的多家基金公司均发布了限购公告,暂停旗下部分产品的大额申购。类型方面,权益、债券以及货币基金等均有涉及。此外,近日还有部分基金调整了单个投资人的单日累计申购上限。业内人士表示,临近年末,基金公司往往会频繁发布此类限购公告,与基金经理控制仓位及锁定收益等均有关系。
(新华财经)
11月公募基金新发规模重回千亿元 债券基金占比八成 权益产品遇冷
刚过去的11月,公募基金新发规模重回千亿元。根据WIND统计,按基金成立日计算,11月共有136只新基金发行,发行份额1200.64亿份,环比10月大增翻倍,创出今年4月以来新高。其中,债券型基金发行规模占比超过八成,显示出市场对于权益类产品依然较为谨慎。
(读创)
多只宽基ETF规模显著增长 机构逢低“扫货”迹象明显
近期又有宽基ETF成交量频频放大,短期内规模快速提升,机构“扫货”迹象明显。与此同时,多只新发ETF及ETF联接基金强势吸金,部分新成立的ETF前十大持有人名单中频现机构身影。A股处于底部区域已成为多数机构的共识,更有机构积极自购,并宣布跟投份额永远不主动赎回。
(上海证券报)
债市要回暖?多基金提前结束募集
自今年8月下旬以来,债市从之前持续上涨的行情掉头转为震荡调整,但临近年底,资金配置债市的热情又高涨了起来。《国际金融报》记者注意到,11月以来,有多只债券基金发布提前结束募集公告。同时,债基成立规模创年内新高,是当月基金发行的“主力军”。
分析人士认为,目前债券收益率仍存下行空间,跨年后有望迎来一波配置需求。
(国际金融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