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窝第一股”来了 燕之屋预计12月12日登陆港交所
北京商报
2023-12-02 02:09:25

原标题:“燕窝第一股”来了 燕之屋预计12月12日登陆港交所

作为中国燕窝产品市场的领先品牌,厦门燕之屋燕窝产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燕之屋”)即将登陆资本市场。公司11月30日公告称,拟在全球发售3200万股H股,预计12月12日在港股上市。成功上市背后,燕之屋整体财报数据亮眼,2020-2022年营收、净利均呈现稳步增长。目前,已是行业”领头羊“的燕之屋,仍不断推动产品创新,而在“她经济”的发展下,我国燕窝行业将迎来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进入资本市场

燕之屋最新公告显示,公司拟在中国香港发售股份320万股,国际发售股份2880万股,另有480万股超额配股权。招股日期为11月30日至12月7日,预计发售价为8.8港元/股-11港元/股。

招股书显示,燕之屋是中国燕窝产品市场的领先品牌,致力于研发、生产和销售优质的现代燕窝产品。

目前,燕之屋主要有三大产品类别,即纯燕窝产品、燕窝+产品及+燕窝产品,可满足消费者于不同生活场景中的差异化体验需求。其中纯燕窝产品主要包括碗燕、鲜炖燕窝、冰糖官燕及干燕窝等。

除纯燕窝产品外,燕之屋还研发了燕窝+产品,主要包括以燕窝为基底添加了额外成分以增强风味来适应不同消费场景的燕窝产品。+燕窝产品则主要包括使用燕窝或燕窝提取物以增强风味和功能的食品(如燕窝粥),以及使用燕窝肽以作提升的燕窝护肤品。

燕之屋表示,将持续迭代及丰富公司产品组合,以应对不断变化的消费者需求。

实际上,我国拥有广泛悠久的燕窝文化基础和消费历史,一直是燕窝产品的主要市场和最大消费地。在我国消费者生活水平提高和追求“美与健康”理念增强的推动下,燕窝已被许多中国消费者视为具有多种功效的健康产品。

权威数据源发表的现代科学研究进一步验证了燕窝产品的受认可的健康益处。例如,在《国际食品研究》上发表的《食用燕窝的综述》,汇总并揭示了燕窝改善皮肤质量(美白、真皮厚度改善)、调节免疫、增强认知功能和记忆力、抗衰老、抗病毒、抗氧化等的药理作用。

此次登陆港交所,燕之屋表示,假设发售价为每股H股9.9港元/股(8.8港元-11港元的中位数),在超额配股权未获行使的情况下,公司全球发售净所得款项约为2.63亿港元。其中,约10%将用于研发活动,以扩大产品组合及丰富产品功能;约25%将用于扩大及巩固销售网络;约15%用于加强品牌建设及营销推广力度;约35%将用于加强供应链管理能力;约5%用于加强数字基础设施;约10%用作营运资金及其他一般公司用途。

业绩强劲增长

近年来业绩的强劲增长,是燕之屋走进资本市场的底气所在。

财务数据显示,燕之屋的营业收入由2020年的13.01亿元增加至2022年的17.3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5.3%,并由2022年1-5月的6.97亿元增加12.3%至2023年1-5月的7.83亿元。利润方面,燕之屋净利润由2020年的1.23亿元增加至2022年的2.06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29.2%,并由2022年1-5月的0.84亿元增加20%至2023年1-5月的1.01亿元。

此外,燕之屋净利润率逐年提高,2020-2022年以及2023年1-5月,燕之屋净利润率分别为9.5%、11.4%、11.9%及12.8%。公司经调整净利润(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计量)由2020年的1.24亿元增加至2022年的2.11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30.5%,并由2022年1-5月的0.86亿元增加32.4%至2023年1-5月的1.14亿元。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燕之屋于往绩记录期间的盈利能力高于同期估计为5%至9%的行业平均水平。

燕之屋毛利率水平较高。2020-2022年以及2023年1-5月,燕之屋毛利率分别为42.7%、48.2%、50.8%、51.9%。以燕之屋明星产品“碗燕”为例,招股书显示,“碗燕”的销售占比在40%左右,产品毛利率由2020年的55.6%增长至2022年的61.6%,2023年1-5月达到62.4%。

秉持着为人们带来美与健康的理念,燕之屋把燕窝产品的品质与传承作为首要关注点。燕之屋在与上游供应商合作时,确保严控原料采购,实施严格的供应商筛选流程,并从东南亚获得天然优质及零残忍的燕窝,从而为消费者带来天然和纯正的燕窝。

为了给消费者带来更优质的产品,燕之屋多年来也在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据了解,燕之屋已建立研发平台,包括燕窝研究院、燕窝肽研究中心、燕窝护肤品研究中心和北京大学医学部-燕之屋联合实验室。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燕之屋自有研发团队由49名人员组成,其中30%以上的人员拥有硕士以上学位。此外,燕之屋与行业领先专家(例如来自中国科学院及中国工程院的院士)以及华南理工大学、江南大学及厦门大学等多家知名学术机构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

受益于研发平台,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燕之屋共获得133项专利,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燕之屋在行业中排名第一,远超第二名。许多专利极大地改善了客户对产品的体验,巩固了公司行业领先地位。例如,燕之屋的高温无胶封口技术,以使产品在室温下储存和随用随取,同时避免使用潜在的有毒黏合剂。公司的消毒设备具有温度控制功能,控制精度在0.2摄氏度以内,确保了标准化的口味。

销售渠道优势明显

燕之屋拥有明显的销售渠道优势。

据了解,燕之屋已建立起地域多元化的实体销售网络,其包括自营门店及经销商门店。截至2023年5月31日,燕之屋拥有全国性的线下销售网络,由91家自营门店及214名线下经销商组成,涵盖614家经销商门店。

具体来看,燕之屋的线下经销商数量由2020年初的136名增加至截至2023年5月31日的214名。2020年初136名经销商中,111名或81.6%的经销商截至2023年5月31日仍为公司的经销商。

此外,为把握住近年来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机遇,燕之屋扩大了公司在天猫、京东、抖音及小红书等主要电商或社交媒体平台的在线业务。值得一提的是,燕之屋推出鲜炖燕窝等专为在线渠道设计的产品,迅速受到年轻消费者的青睐。

与客户保持密切关系,是燕之屋保持良好的渠道优势的秘诀。通过燕之屋会员小程序、金燕荟会员计划及主要电商平台上的其他会员计划,燕之屋凭借分级会员制度建立了忠诚的客户会员网络,以提高客户黏性及复购率。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有超过180万名客户注册公司的会员计划。通过该会员网络,燕之屋组织各种互动活动,以与客户保持直接联系。

燕之屋表示,公司从与客户的互动中获得了深入的见解,这使公司能够不断优化产品供应和客户服务。2020-2022年,公司的会员计划分别约有143700名、168200名及204800名注册付费客户,分别占当年注册客户总数的25%、22.1%及23.5%。2023年1-5月,燕之屋的会员计划约有117600名注册付费客户,占注册客户总数的7.2%。2020-2022年以及2023年1-5月,燕之屋会员计划中注册付费客户的购买额分别为6.16亿元、8.06亿元、10.58亿元及5亿元,每名注册付费客户的平均购买额分别约为4280元、4790元、5150元及4240元。

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燕之屋在国内拥有三个生产基地,分别位于福建省厦门市、上海市松江区及甘肃省广河县,总建筑面积约为39300平方米。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截至2022年12月31日,按总建筑面积计,燕之屋拥有中国最大的燕窝产品生产基地。

市场广阔

已成为行业龙头的燕之屋,面对的是燕窝广阔的市场空间。

据了解,全球的燕窝产品产量整稳定提高,且预期将持续提高。具体而言,全球的燕窝产品产量以7.8%的复合年增长率由2017年的1695.5吨增加至2022年的2468.4吨,并预期于2027年将达致3299.3吨,自2022年至2027年的复合年增长率预期将为6%,主要归因于中国对燕窝产品的需求持续增长及原料燕窝主要生产国有利的政府政策。

随着人们越来越注重自己的外表和健康,对具有天然益处的产品的需求亦显著增加。燕窝以其养颜保健的功效而闻名,已成为广受欢迎的产品。招股书显示,2022年,纯燕窝市场规模为399亿元;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显示,"燕窝+"市场和"+燕窝"市场的潜在规模分别达到800亿元和4500亿元。

2022年,中国燕窝市场的市场规模占全球燕窝市场的70%。从2020年到2022年,按零售额计算,燕之屋连续三年为全球最大的燕窝产品公司,2022年的全球市场份额为4.1%。2022年,按零售额计,燕之屋同样于中国燕窝市场排名第一,占有5.8%的市场份额,而中国五大燕窝公司所占合并市场份额为11.9%。

此外,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燕之屋始终积极投身于科学、完善的行业标准体系建立当中。2014年,燕之屋联合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等单位,牵头起草并推出国内首个燕窝行业标准GH/T 1092-2014《中华人民共和国供销合作行业标准燕窝质量等级》,结束了燕窝行业长期处于无标准的状态,是燕窝行业向标准化发展的开端。2019年,燕之屋联合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牵头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行业标准燕窝制品》的制定工作。系列标准的制定进一步对行业予以规范,同时也是燕之屋科研成果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具体体现。

今年8月,中国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促进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发布了由燕之屋参与制定的《药食同源类食品质量要求》团体标准(T/CIET 167—2023),该标准于8月1日正式实施,意味着其将为中国药食同源产品的生产、规范化及国际化提供依据,对合理利用和开发药食同源的产品和技术,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院长朱... 5月28日,由北京商报社、《中外企业文化》杂志社主办的“2025深蓝媒体智库年度论坛”在北京国际饭店...
原创 A... 昨夜的美股高歌猛进,虽然这与A股的关系不大,但是美股大型科技股的上涨跟我们多少还有些关联吧,比如说看...
原创 深... 文丨詹詹 郭小兴 编辑丨杜海 来源丨新商悟 (本文约为800字) 近期,深蓝汽车可谓连遭舆论风波。...
原创 武... 武清,已经找到了楼市“甜区”。 今年以来,大打改善牌,核心地段的改善洋房掀起一股热潮。 城投春上...
重磅活动!王涵:长期视角下的经... 上证·首席讲坛”由上海证券报和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共同打造,致力于搭建高端交流平台,邀请业内顶级专家...
银行行业28日主力净流出6.1... 5月28日,银行行业上涨0.28%,今日主力资金流出6.1亿元,成分股21只上涨,17只下跌。 主力...
深铁5个月四次“输血”万科近1... 金融界5月28日消息 在万科深陷债务的关键节点,已经从万科退休多年的大佬王石罕见发声,正在尝试与万科...
原创 A... 今日的A股,成交量又只有万亿成交量了,比昨日更离谱的是沪深300成交量只有1600亿,TMT赛道的成...
医疗大模型浪潮:讯飞医疗领航,... 在医疗人工智能领域,大模型的发展正迎来政策与市场的双重机遇。近日,动脉智库发布了《2025医疗大模型...
食品饮料-零食行业:鸣鸣很忙(... 今天分享的是:食品饮料-零食行业:鸣鸣很忙(02143),招股说明书梳理,零食量贩龙头,引领万亿元赛...
收评:沪指震荡跌0.18%,医... 27日,两市主要股指盘中弱势下探,深证成指、创业板指一度跌约1%,全A成交额再度萎缩。 截至收盘,沪...
刚刚,备案!万亿巨头出手 【导读】泰康稳行完成私募基金管理人备案登记,泰康人寿首期投资规模预计为120亿元 中国基金报记者 吴...
助小微企业走出融资困境 小微企业创新迭代快捷、市场反应敏锐、细分领域广泛,在推动科技创新、吸纳人员就业、丰富文化业态等方面发...
越跌越买!红利又被抢疯了 上周三$中证红利ETF(SH515080)$创了阶段新高后有些回调,一下子又被买疯了,这周一和这周二...
李彦宏念念不忘,百度电商重启在... 文/华尔街科技眼 Leon 临近6.18大促,各大平台、商家都开始了预热。网红罗永浩于5月23日...
特朗普:若加拿大成为美国第51... 当地时间5月27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其社交媒体平台“真实社交”上发文表示,加拿大非常希望成为美国“金...
煤炭板块午后逆势上行,国企红利... 5月28日,三大股指午后小幅走低,而国企红利板块逆势上涨。截至下午13:30,国企红利ETF(159...
比亚迪回应山东经销商“资金链断... 针对近期“比亚迪山东经销商济南乾城汽车贸易有限公司‘资金链断裂’”传闻,比亚迪集团品牌及公关处相关人...
精致时代下,国际品牌如何赢得中... 汇聚行业论坛洞察,解读前沿报告观点,提炼关键趋势,为您呈现深度思考与精准研判。 作者|Huiyan ...
重磅!牧原递交港股IPO申请,... .................. 5月27日,牧原股份向香港联交所提交上市申请。牧原股份提到,按...
东南亚消费者为何愿为猫人买单?... 在国货出海浪潮奔涌的当下,越来越多中国品牌怀揣着“品牌全球化”的野心踏浪而行。 当多数玩家困守低价红...
又一场暴风雨来临?日本长债拍卖... 周三,投资者屏息以待日本40年期国债拍卖,因该国收益率波动持续冲击全球债券市场,全球借贷成本上周遭遇...
确认了!她接棒父亲任董事长 近日,利群商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利群股份”)发布公告称,现年42岁的徐瑞泽接棒父亲徐恭藻,...
液相捕获技术掀起肿瘤精准医疗革... 近年来,精准医疗领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浪潮。从基因检测技术的迭代升级,到靶向药物的精准应用,再到免...
国电南瑞跌0.58%,成交额3... 5月27日,国电南瑞跌0.58%,成交额3.53亿元,换手率0.20%,总市值1775.89亿元。 ...
阳光电源:5月27日融资买入6... 证券之星消息,5月27日,阳光电源(300274)融资买入6679.61万元,融资偿还1.06亿元,...
新易盛:5月27日融资买入5.... 证券之星消息,5月27日,新易盛(300502)融资买入5.26亿元,融资偿还6.93亿元,融资净卖...
创业板系列指数走势分化,同类规... 截至午间收盘,创业板成长指数上涨0.7%,创业板指数上涨0.02%,创业板中盘200指数下跌0.3%...
深化“医险协同”模式,泰康绿通... 在长寿时代背景下,健康管理需求日益凸显,人们对于高品质就医资源的需求愈发迫切。作为一家大民生工程骨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