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是铁了心要借助苹果的力量,将印度制造更上一个台阶。为此,印度不惜“强迫”纬创资通出售苹果的工厂。
不久前,塔塔集团宣布成功收购纬创资通的iPhone制造工厂,从而塔塔集团也成为了首家生产iPhone的企业,进一步奠定了印度制造本土化的基础。
然而,对于这一场收购案外界有颇多的质疑,其中之一就是“被迫”。
纬创资通是第一家在印度生产iPhone的公司,在印度经营超过了15年,曾为苹果生产国iPhone SE等机型。扎根如此多年,突然就被传来了收购的消息,其中水深是必然的。
据美国媒体报道,纬创资通在印度遭受过很多争议性的对待。例如说在2020年,遭遇了工人大规模的抗议。随后,纬创资通又遭遇了印度移除批准生产商的名单。而后,还以环境为由对该公司进行了处理等。可以说,纬创资通在印度的日子和很多大陆手机厂商一样,没有逃过不公平的对待。
在如此局面下,又恰逢他们需要扩大iPhone制造本土化的规模,难免会让人觉得这一场收购案存在被迫出售的局面。而在此之后,塔塔集团也确实开始发力iPhone制造。
据悉,他们目前正在需求收购的该工厂规模的扩张,预计扩大现如今的2倍,以进一步的满足苹果的需求。不过他们目前实力还颇有不足,想要直接代工iPhone的组装还有些难,所以他们计划只进行部分零件的组装,然后将这些零件运送到富士康等工厂进行组装。
显然,这是要富士康为印度iPhone制造表态了。富士康也如他们所愿,奉上15亿美元的“投名状”。
据悉,他们计划在印度投资15亿美元计划,以实现印度当地iPhone产能的扩张。与此同时,苹果也传来消息,将给塔塔集团更高的iPhone生产目标,将印度产的iPhone产品进一步扩大对全球市场的出货范围。不难看出,富士康的再次加码跟苹果以及印度企业牵头扩大规模有很大的关系。
而个人之所以说这是一个“投名状”,那是因为富士康目前的位置有些尴尬。
从印度企业收购外来资产打造印度本土第一家iPhone工厂的时候,富士康就该明白,这其实是冲着他们去的,毕竟富士康这些年来也在加码对印度iPhone产能的扩张,也势必想要抓住迁移供应链的苹果大订单。然而,富士康是一家台企,而且其大部分的制造核心供应还是来自于大陆供应。
这一点,是苹果目前都无法避免的。在这种情况下,富士康要想去和印度本土企业竞争,成功稳住苹果供应链一哥的位置,很直接的方式就是砸钱。
其次,作为一家台企,虽然在大陆市场上郭台铭曾有过“吃饭砸锅”的行为,但是他们仍旧改变不了自己长期依靠大陆营收的现状。而当下,印度市场本就想要和大陆制造一较高下,一个在大陆赚钱的富士康,还想要顺利的接近印度iPhone生产链,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可能性是不高的。
一方面,是身处角色尴尬,另外一方面,富士康是印度本土企业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如此背景,富士康只有顺势而为,用15亿美元来为自己的未来下赌注。
要说富士康不知道印度市场的不稳定性吗?个人想,他们应该是很清楚的。只是富士康现在的野心或许并不是仅仅在iPhone代工上,印度对半导体的芯片补贴才是他们关注的重点。对比全球掀起的芯片补贴风暴来说,只有印度市场目前是富士康最容易进入的地盘。因此,这15亿美元很大可能并不仅仅是冲着iPhone代工而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