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一个跑一线的业内人士,跑来跟我诉苦:
现在的客户,真的是太难搞定了。
他有一个客户,看房看了挺久了,从7月到现在,新房二手同步在看,都不知道看了多少套房了,光是跟他一起去看的,就不下五个新盘。
重点是!他带这位客户跟某项目谈价都谈了三次了,最终还是没买成,客户转头就去买了二手房。
他听到消息后,人都麻了,相当于这几个月都白做工了。
关键这并非个例,而是目前新房市场的常见现象。现在看房的人并不少,但最终能不能成交却是另一回事。
前几天我写了二手房成交创新高之后,一直有人问我上个月新房成交怎么样?我想,从这个案例,大家应该可以看得出个大概了。
这两天,11月广州新房成交数据也出炉了,一起来看看。
环比跌26%
广州新房市场怎么了?
说实话,这个成绩,确实不意外。
上个月的时候我就说过,现在的购房者都是相对比较理性的。
虽然新政+国庆冲了一波热度,10月新房成交大涨,但这种炽热的势头并未能高度保持,成交在920之后的第三周开始就有了下滑的趋势。
之前也分析过,这里就不多说了。目前广州楼市的状态,依旧是我之前说的:回归到平稳发展的状态。
根据最新数据显示,11月广州新房网签4817宗,环比下跌26%。
由于阳光家缘11月23-25日数据缺失,对成交数据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根据广州中原研究发展部对市场主流项目实时成交测算,预计23-25日共成交约500-600宗。
因此,在统计周期内11月实际网签量,应该是5300-5400宗,环比下跌18-20%左右。
对比今年其它月份,11月的成交量可以说是回归到了均值水平,新政带来的热度下降了,但总体的实际成交比今年1月、2月以及8月、9月要稍微好点。
不过,拉长时间线来看,11月广州新房的成绩是比较一般的。虽然同比去年11月涨了20%,但去年处于“口罩时期”+市场冷淡期,成交本就比较惨淡。相比2021年的话,这个月新房成交几乎腰斩了。
广州新房市场,究竟怎么了?政策对市场的刺激,会不会只是昙花一现?
我觉得,大家也无需这么悲观。
三大缘由
导致新房成交下滑
11月广州新房成交量下滑,主要有以下三大缘由:
一是二手房市场的分流。
前几天我们也说了,广州二手房11月成交刷新了这几个月的历史新高,高达上万套,达到了全年第二高位。回顾请戳:广州二手成交破万套!嘴上说不买,实际都在偷偷抄底!
920新政,原本就比较利好二手房市场,再加上这两个月二手房放盘激增,且降价幅度相当大,不少小区的房价都回到了两年前,市场上的笋盘也比较多,吸引力还是比较大的。
因此不少原本打算入手新房的购房者,被分流到了二手房市场,造成了二手成交猛涨,一手成交下滑的现象。
二是价格因素。
之前我们也提到,不是新房买不起,而是二手房更具性价比。
国庆期间+新政刺激,不少开发商趁机推了一波货,活动力度也比较大。但迈入11月之后,新房的优惠促销减少,价格不到位,加上市场信心还未完全恢复,大家比较犹豫不决了。
其实很好理解,谁买东西的时候不想挑低价买入?这就好比,在双十一过后和双十二来临的这段时间,电商的成交量往往是相对较低的。
楼市也一样。前有国庆,后有12月年底大促,看着国庆有人以笋价买了房,自然买不下手,想蹲一蹲年底的大促。
第三个原因,是11月新房整体的推货量本就不高,且集中在中心区。
根据广州中原研究发展部数据,11月广州开盘/推新1032套,对比10月及9月末国庆前夕明显减少。
关键是,新推项目主要为市区小批量供应为主,如越秀区中山四路板块的万科·瑧樾府、海珠区滨江西越秀·滨江樾,首推货量均不超过百套,加上超10万+/平的均价,本身能匹配的客群较少。
整个市场,缺乏优质的全新大盘大量加推,给予客户的“新鲜感”不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920新政的持久力。
接下来
广州楼市会怎么走?
那么问题来了,接下来,12月广州新房的成交会不会涨?
我觉得大概率会上涨。
一方面,由于开发商本身会有年度销售压力,12月就到年底了,成绩总是要搞上去的,加上11月的去化一般,我估计不少开发商都会在12月调整销售策略。
除了加大推售的房源量之外,可能还会推出比较大的优惠活动,购房者们也可以蹲一蹲。
另一方面,12月广州将会有多宗地块出让,其中不乏核心区的优质地块,如天河、海珠等。
目前广州地价上限也取消了,可能会出现区域新地王,对新房市场带来一定程度的刺激作用,部分购房者可能也会加快入市的步伐。
再者,现在市场上其实有不少置换客,是打算将手上的房子卖掉再买新房的。这两个月一来,二手成交上涨,估计已经有不少置换客的资金到位了,接下来会有一波进入市场。
接下来的12月,广州新房市场或许不会大热,但起码成交不会继续跌了,不信的话,我们就拭目以待吧。
最后插播一则消息:
广州PLUS看房团小程序已经正式上线啦,如果大家有任何购房需求,点击进入小程序填写相关资料,即可报名参与,报名成功后将有专业人士一对一跟进~
免责声明:
本文对项目或产品的介绍,对项目周围环境、交通、教育资源、商业配套及其它公共设施的介绍,均旨在提供相关信息,不作为任何购买要约,不意味着本公司对此作出承诺。本文涉及面积均为建筑面积。买卖双方的权利义务以双方签订的《商品房买卖合同》及附件等协议为准。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