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3500字,阅读约需9分钟
来源:
致极学院
请关注并星标“当代教育家传媒”
美国当地时间周二早上,全球著名的投资人、被誉为巴菲特的“幕后军师”和“伟大启蒙者”的查理·芒格(Charlie Munger)去世,享年99岁。巴菲特在声明中表示:“如果没有查理的启迪、睿智和投入,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不可能成就当今的地位。”
坐拥24亿美元身家的查理·芒格不仅仅是一名敏锐、成功的投资者,更是一位知识渊博、博采众长的智者。今天,小编择选了芒格关于教育的观点,缅怀逝人,启迪后人。
1924年,查理·芒格出生在一个律政世家——他的父亲是一名律师,祖父是一名地方法院法官和州代表。在密歇根大学学了两年数学后,芒格退学入伍,成了一名二等兵。因为在军队里的考试成绩优异,被派往加州理工学院学习工程学和气象学。退役后,芒格在数所大学学习了多门高级课程。
不过,因为他没有获得过任何学位,当他申请父亲的母校哈佛法学院时,招生主任以没有大学毕业文凭为由拒绝。后来,芒格因家族关系被哈佛录取,在法学院里,芒格的学业表现优异。1948年,24岁的他以优等生荣誉毕业,获得了哈佛法学博士学位。
▲ 年轻时的芒格
毕业后芒格做了律师。41岁那年,应巴菲特之邀放弃律师职业,从此开始投资生涯。
在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沃伦·巴菲特担任董事长,查理·芒格则是首席副董事长。为人低调的芒格不仅仅是巴菲特的左膀右臂,更是其“启蒙者”,巴菲特称,“芒格让我以超常的速度从猩猩进化为人。”
▲ 芒格(左)被巴菲特称为每方面都符合自己要求的合作伙伴
芒格不仅是功成名就的投资人,更是博采众长的智者。他把自己的“普世智慧”归因给多元的教育背景,芒格说“自己的生活无意间成了一种教育实验。”
虽然芒格为人低调、甘居幕后,但只要他开口,就金句频出,他因此被称为“金句王”(one-liner)。他持续35年的股东会讲话和在不同场合的演讲都留下了诸多启迪人智的箴言,我们择选他对人生、智慧和教育的金句以飨读者。
论人生
1. 每天都要努力变得比起床时更聪明一些。忠实而出色地履行职责。日复一日,一寸一寸地努力。如果你活得够久,大多数人最终都会得到他们应得的。
2. 职业生涯的三条规则:(1)不要卖任何你自己不会买的东西;(2)不要为你不尊重和不钦佩的人工作;(3)只与你喜欢的人合作。
3. 我喜欢有人承认自己是个彻头彻尾的蠢驴。我知道,如果我把自己的错误说出来,我的表现会更好。这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技巧。
4, 莫扎特就是一个被疯狂毁掉一生的好例子。他的成就并没有降低——他很可能拥有有史以来最出色的音乐天赋,但从一开始,他就相当悲惨。他一生都在透支自己的收入,这会让你痛苦不堪。
5. 我从未在我不感兴趣的事情上取得过很大的成功。如果你不能在某种程度上发现自己对某件事情非常感兴趣,即使你相当聪明,我也不认为你会取得很大的成功。
▲ 查理·芒格(1924-2023)
6. 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学习、修改或摧毁自己的想法。在适当的时候迅速摧毁自己的观点,是你所能获得的最宝贵的品质之一。你必须强迫自己考虑对方的论点。
7. 与你可以信任的人打交道,让其他人从你的生活中消失,这实在是太有用了……聪明人都想避开那些完全是老鼠药的人,而这样的人有很多。
8. 看看这代人,电子设备和多任务处理层出不穷。我敢自信地预测,他们的成功将不如只专注于阅读的巴菲特。如果你想得到智慧,你要把屁股坐定去得到它。智慧就是这样来的。
9. 生活总是会在某些方面伤害一些人,也会在某些方面帮助另一些人。我们应该更愿意承受生活的打击。这才是男子汉气概,接受生活的打击。而不是总是抱怨,试图通过抱怨来解决问题。
10. 我经常看到一些人在生活中崭露头角,他们并不是最聪明的,有时甚至不是最勤奋的,但他们是学习机器。他们每晚上床睡觉时都会比起床时更聪明一些,天哪,这确实很有帮助,尤其是当你前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的时候。
(以上内容摘译自 The Tao of Charlie Munger,作者David Clark)
▲ 查理·芒格(1924-2023)
论普世智慧
现代教育的理论是,在术业专攻之前,你需要接受通识教育。我认为,在某种程度上,在你成为一名出色的投资人之前,你也需要接受一些通识教育。
因此,为了强调我有时候会开玩笑地称之为灵丹妙药的“普世智慧”,我想先来灌输给你们几个基本的概念。
基本的、普世的智慧是什么?第一条规则是,如果你们只是记得一些孤立的事物,试图把它们硬凑起来,那么你们无法真正地理解任何东西。如果这些事物不在一个理论框架中相互联系,你们就无法把它们派上用场。
你们必须在头脑中拥有一些思维模型。你们必须依靠这些模型组成的框架来安排你的经验,包括间接的和直接的。你们也许已经注意到,有些学生试图死记硬背,以此来应付考试。他们在学校中是失败者,在生活中也是失败者。你必须把经验悬挂在头脑中的一个由许多思维模型组成的框架上。
思维模型是什么呢?这么说吧,第一条规则是,你必须拥有多元思维模型——因为如果你只能使用一两个,研究人性的心理学表明,你将会扭曲现实,直到它符合你的思维模型,或者至少到你认为它符合你的模型为止。你将会和一个脊椎按摩师一样——这种医师对现代医学当然是毫无所知的。
那就像谚语所说的:“在手里拿着铁锤的人看来,每个问题都像钉子。”但这绝对是一种灾难性的思考方式,也绝对是一种灾难性的处事方式。所以你必须拥有多元思维模型。
这些模型必须来自各个不同的学科——因为你们不可能在一个小小的院系里面发现人世间全部的智慧。正是由于这个原因,诗歌教授大体上不具备广义上的智慧。他们的头脑里没有足够的思维模型。所以你必须拥有横跨许多学科的模型。
你们也许会说:“天哪,这太难做到啦。”但是,幸运的是,这没有那么难——因为掌握八九十个模型就差不多能让你成为拥有普世智慧的人。而在这八九十个模型里面,非常重要的只有几个——数学,心理学,和微观经济学,就构成了我所说的普世智慧的普遍基础。
(以上内容摘译自查理·芒格1994年在南加州大学商学院发表的演讲)
论博雅教育
我们的教育太过局限在一个学科里面。但是,重大问题往往牵涉到许多学科。相应地,用单一学科来解决这些问题,这是很神经、很疯狂的。
但在当前的专业实践中,这种行为已经非常普遍,而且更糟糕的是,多年以来,人们认为各种软科学——就是一切没有像生物学那么基础的学科——彼此之间是相互独立的。
如果我们想把优秀学生培养成优秀人才,就必须让学生学习大量的跨学科知识,持久地掌握能够应用自如的所有必要技能,拥有根据实际情况综合熟练使用各种知识的能力,以及证明代数问题用到的那些正向思考和逆向思考的技巧,再加上核对“检查清单”的终身习惯。
掌握跨学科技能确实是可以做到的。我们知道当代也有许多本杰明·富兰克林式的人物,他们接受正式教育的时间比现在大量优秀的年轻人少,却获得了巨大的跨学科综合能力,从而使得他们在本专业的表现更加出色,而非更加糟糕,尽管他们花了不少时间分心去学本专业以外的知识。
跨学科知识的合理组织模式应该是这样的:(1)必须完全弄清楚所有知识的原始出处;(2)必须把更基本的解释放在第一位。
这个道理太过简单,似乎没有什么用,但在商界和科学界,有条往往非常有用的古老守则,它分两步:(1)找到一个简单的、基本的道理;(2)非常严格地按照这个道理去行事。
(以上内容摘译自查理·芒格1998年在哈佛法学院1948届毕业生50周年聚会上发表的演讲)
论运气
我认为我的思维方式对任何想变得理性、自律的人都适用。
但像我一样穿梭在不同职业生涯,闯入别人的专业领域,并不适合大多数人。
我时常分享一件事。有一个年轻人问我,我正在做律师但我并不喜欢,我想做一个亿万富翁,我该怎么办?
我和他说,让我先和你说个故事吧!
一个年轻人跑去拜访莫扎特,他说,莫扎特,我想创作交响乐,该怎么做?
莫扎特问:你多大了?
年轻人说:22了。
莫扎特说:那你太年轻了,还无法创作交响乐!
年轻人反问:但你10岁时就已经开始创作交响乐!
莫扎特答:没错,但我那时并没有跑来跑去问别人我要怎么做!
如果再让我活一遍,或许不一定能像现在一样诸事成功。我确实把握住了运气。
运气和技巧的结合——这就是所有伟大唱片的本质。
(以上内容摘译自查理·芒格2019年的媒体专访)
▲ 查理·芒格(1924-2023)
喜欢今天的文章,别忘了在文末右下角点个“在看”
并转发给更多人看哦~
— END —
因为微信公众号改革了推送机制
如果不常点开则会晚收到我们的推送
我们想产出更有价值的文章
请关注并星标“当代教育家传媒”
不再失联
点击下方查看往期精彩好文↓ ↓ ↓
封面人物 | 两年破局,这位局长为乡村教育找到了一条出路
引领名校突围!这位校长守正出奇,令人惊叹……
封面人物 | 芬兰驻华教育参赞访问这所学校后,由衷感叹:我闻到了幸福教育的芬芳
封面人物丨聂明智:用一生的时光,打造教育的理想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