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经济与金融:美元潮汐对全球南方形成伤害
全球货币与经济体系的不公平性,在疫情应对过程中表现得淋漓尽致。美欧日英等国在疫情应对上的表现参差不齐,甚至令人失望,但是他们都祭起了同一种法宝,那就是大规模地印钱和发钱。所谓印钱,就是凭空地扩张央行资产负债表买入更多的本国国债,从而让政府能够各种方式给民众发钱搞补贴。央行资产负债表在两年内扩张十万亿美元,是发达国家渡过疫情带来的政治与经济危机的核心办法。发钱的好处是美欧日英的十亿民众获得的,表现为旺盛的消费和反超中国的惊人经济增速,但是其代价却由全世界一起承担,因为这四种货币是全球最主要的国际货币,占据了国际货币体系(以加权平均计算)的约九成份额,其中美元一家独占55%左右。美国联储的资产负债表自新冠疫情爆发以来扩张了一倍多,但是累积的通胀却没有那么多,因为一部分超发的美元以购买外部商品、服务和资产的方式流向了全球,带动了全球南方的高通胀。这再次让人想起美国前财长的那句名言:美元是我们的货币,却是你们的问题。
正是由于疫情期间主要央行的“印钱”和财政的借债发钱,导致了西方国家通胀的抬头,两者之间的存在大约18个月左右的时滞。而在疫情消退之后,美联储又进入了延后但是迅猛的加息周期,导致全球外围地区的美元迅速回流美国。美国的放水和缩水,完全是根据其国内的需要展开的,但是却给世界、尤其是全球南方国家带来巨大的负外部性。自美元进入加息周期以来,许多发展中国家陷入本币汇率大跌、通胀严重的局面之中。美元的潮涨潮落,给美国经济带来了稳定,却将全球南方的数十亿人口置于时而大涝时而大旱的境地。
受新冠疫情后遗症和地缘政治不稳定等因素的影响,全球经济应对短期冲击的韧性严重不足,同时中期增长前景不够乐观。疫情后的“疤痕效应”显著,经济复苏放缓,全球经济缺乏足够的牵引力。美国经济表现出的强势超过预期,但是欧洲日本等发达经济体受通胀和能源供给的影响,债务高企,产业外移,经济疲软程度加剧。
尽管欧元区通胀率在下降进程中,但此前能源危机、原材料价格上涨、供应链不稳定等因素对通胀产生的推动作用仍需要较多时间进行消化。疫情和对俄制裁造成的经济衰退,使欧洲企业和消费者的行为更为谨慎,一定程度上抵消了货币政策的刺激效果,并额外提升了社会福利的需求。
日元在过去两年里出现了比较大幅度的下跌,其中除了美元因加息而强势的原因外,日本在其核心产业上面临失去竞争力的风险,也是日元趋势性走弱的重要因素。随着中国在汽车等领域的崛起,日本正在失去第一大汽车出口国的地位。与之相似,德国法国等欧洲汽车大国也在面临中国新能源汽车带来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