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许多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带着创新项目落地成都,正处于发展阶段的它们,离不开资金的大力支持。成都通过“科创通”——成都科技创新云平台建设,推广实施“科创贷”“科创贴”“科创保”等一系列科技金融政策和服务,有效破解了科技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难题,实现科技创新链条与金融资本链条的有机结合。
12月5日,成都发布、红星新闻推出的“直播带政策,服务零距离”系列直播活动举行,聚焦科技金融,邀请到成都市科技局科技金融处一级主任科员袁洪彦、成都银行科技支行公司部经理沈宸,以及中瓴智行(成都)科技有限公司(下称中瓴智行)区域副总监李卫走进直播间,看成都如何运用科技金融力量撬动科技创新引擎,给科技型企业注入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
成都科技金融政策受益者:“未来有上市计划”
中瓴智行是成都高新区菁蓉汇孵化的科技型企业之一,自建立之初即步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
李卫提到,在初创期,中瓴智行也存在着中小微科技型企业的共同“痛点”——研发投入高、资金需求大、轻资产、无传统抵押物等,在创业、研发、投产等重要环节过程中面临着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就在今年,公司发展到一定阶段,需要资金支持。成都市科技局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与合作银行——成都银行一起主动上门沟通。了解到相关情况后,短短数天时间里,中瓴智行就获得了“科创贷”300万元授信,并实现快速提取,“不仅为企业解了‘燃眉之急’,也极大地便于我们从经营端口来考虑相应布局。”
“得益于成都良好的产业环境以及全方位的支持,企业发展良好,未来有上市计划。”李卫说。
一揽子政策护航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
近年来,成都市科技局通过“投、贷、贴”相结合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持续撬动银行资金、创投资本、保险资金等多元化的金融活水,有力支撑了成都市科技企业的高质量发展。
自2014年起,成都设立了规模为4亿元的成都科技创业天使投资引导资金、3亿元的成都市知识产权运营基金,建立了“引导+让利”的天使投资机制,以市场化的方式引导社会创投资本投资种子期、初创期科技企业,解决了科技创新企业“最先一公里”的资金来源问题,弥补资源配置市场失灵环节。截至目前,累计投资额超过30亿元。
聚焦科技型企业高风险、轻资产、无抵押物的特点,成都市科技局通过设立债权融资风险补偿资金,联合银行、担保、保险等金融机构共同开发了“科创贷”产品。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成都将科技成果转化作为科技创新工作的“一号工程”,出台了“科技成果转化新十条”,其中就加大科技金融赋能成果转化力度也提出了诸多举措。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彭祥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