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近两年,股市波动加大。
越来越多人将目光转向了收益更加稳定的固定收益类基金。
就像这位宝子解释的:“能稳就好,收益是良好或优秀都满足”。
那固收类基金应该怎么选呢?
首先是大厂。
科普一个知识点:
股票基金,季报披露十大重仓股,半年报和年报会披露全部持仓。
但债券基金不一样,不管季报,还是半年报、年报都只披露前五大重仓债券,这就导致我们无法一窥债基的全貌,只能从基金经理的只言片语,以及行情对比中猜测基金经理可能的操作。
如果说主动基金是盲盒,那债券基金就是更“盲”的盲盒。我们不容易识别背后的风险,更多是依赖基金公司的风控体系。
而通常来说,越是大厂,风控体系越完善,基金经理犯错的概率也相对较小。
今天要介绍的建信基金,就是一家固收大厂。按三季度数据算的话,懒猫统计了下,所有股票仓位低于30%的基金中,建信基金管理规模是6906亿元,在100多家基金公司中排名第8,妥妥的固收大厂。债券基金规模1461亿元,全市场排名第18(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3年9月30日)。
其次,风控体系完善。
面对风险,建信基金坚持“事前控制”的原则,建立了庞大的信用研究团队。
在固定收益投资部下设债券研究部,专人专岗,配有宏观研究员、转债研究员、信用研究员。
其中,信用研究员团队最为庞大,分为城投组、地产组、金融组、新兴产业组、大消费组,基本实现了对信用债发行主体的全覆盖。
职能上,建信基金的信用研究团队既承担风控的职能。比如内部规定:基金经理必须对信用研究员提示的风险进行应对,如未在规定时间内处理风险券,公司的风控部门将介入问询。
也承担价值发现的职能。
比如,一份调研纪要显示,2021年5月重新推荐煤炭债。当时因为永煤风波,不少基金公司都限制了对煤炭行业的投资,建信基金也限制了。
但在2021年5月,也即永煤风波发生半年后,建信基金的信用研究团队关注到双减政策下,因为煤价上涨,煤炭企业的现金流以及偿债能力都得到了大幅改善,就重新推荐了煤炭债,极大增厚了组合的收益。
最后,团队稳定。
建信基金的固收基金经理团队有多稳定呢?
看数据,固收条线的很多基金经理,任职基金公司数都是“1”。意思是,这些基金经理没在其他基金公司任职过,基金经理职业生涯的第一站就是建信基金。
而且仔细看他(她)们的从业年限,有从业15年左右的老将,也有新人,人才梯队建设做的蛮好的~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3年12月15日)
接下来,从中挑几位简单介绍下~
(1)黎颖芳
黎颖芳是一位任职将近15年的老将了。2005年11月加入建信基金,历任研究员、高级研究员、基金经理助理、基金经理、资深基金经理兼首席固定收益策略官。
现任建信基金固定收益部高级基金经理,同时也是投委会成员之一。建信基金的第一只纯债产品——建信纯债,2012年11月15日成立后就由黎颖芳管理,任内基金涨了59.44%,年化4.3%(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3年12月15日)。
投资方法上,黎颖芳是“自上而下”做资产配置。
她通过宏观经济、流动性、估值三个定量指标,再加上个人经验,判断出未来哪类资产的相对胜率和赔率更好一点,然后重点配置。
值得一提的是,黎颖芳还比较看重回撤。
她曾表示:“对一些又贵又处于风口上的资产,虽然不配会有排名压力,但看不清楚的时候我们仍然不愿意拿持有人的钱去赌,这是我个人的风格,先降一降,退一退,少做多看”。
看数据的话,建信纯债过去5年的最大回撤是1.31%,同期,代表行业平均水平的中长期纯债型指数的最大回撤是1.75%(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3年12月15日)。
黎颖芳独立管的一只二级债基金——“建信稳定得利”则是严控股票仓位、行业分散,以及自上而下择时控制回撤。
看数据的话,过去5年,建信稳定得利的最大回撤是3.03%(截至2023年12月15日)。同期,代表行业平均水平的混合债券型二级指数的最大回撤是6.93%。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3年12月15日)
从规模来看,建信稳定得利也实现了大爆发,从2021年一季度的4.71亿元增加到2023年三季度末的 72.73亿元(数据来源:Wind)。
(2)尹润泉
尹润泉在建信基金内部被称为“固收+”种子选手。他是可转债研究员出身,多年的积累让他对可转债这品种有深刻的理解。整体而言投资风格较为灵活,配置股票仓位的同时也会积极运用可转债这投资工具。通过各类资产和策略的灵活搭配打造出特点鲜明的固收 +基金序列。
以他的代表基金“建信稳定增利”为例,上任以来显著提升了可转债的仓位。虽然过去两年遇到了权益的大熊市,但基金在可转债仓位并不低的情况下依然实现了年度正收益,这也体现出基金经理自下而上的择券与交易能力。
稳定增利资产配置情况: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3年9月30日)
另外一只定位高弹性固收+的基金“建信双息红利”, 主要对标可转债和灵活配置型基金,是一只有着“权益底色”的进攻型产品。相对于市场上可比产品,该基金在过去两年市场剧烈调整的时候也展现出较强的抗跌性。
投资方法上,
尹润泉是险资出身,加入建信基金之前曾任职于华安财保资产管理、中国人寿养老保险等保险机构,从事年金投资相关的工作,投资理念上注重绝对收益和性价比。
他曾说:“不会特别在乎标的是小盘还是大盘股,价值还是成长股,对我来说最重要的是它的性价比,未来是否有足够高的胜率和赔率去实现我绝对收益的目标”。
持仓则以“分散”为主。
股票上,他坚持行业均衡配置。以2023年中报为例,电力设备、通信、机械设备,排名前三的行业分别占到股票市值的18.06%、16.03%、14.89%,单一行业的仓位控制在20%以下。可转债上,持仓也相对分散,单一转债的仓位也大多控制在5%以下。相对于仓位的择时,基金经理更习惯通过行业的均衡配置以及个股个券集中度管理来控制回撤风险。
(3)牛兴华&吕怡
牛兴华是一位任职超9年的老将。2013年4月加入建信基金,任债券研究员,2014年12月2日当上基金经理,上任伊始就是和黎颖芳共管建信稳定利得。
牛兴华的操作带有一定的择时思维。他的精彩操作是在2022年2季度将建信兴利的股票仓位从61.22%降到了1%以内,并在2022年4季度后清仓,躲过了大跌。
相对来说,吕怡的资历要浅一些,是一位任职1年零3个月的新人。
她曾于2016年7月至2019年12月在国海富兰克林担任债券研究员,2019年12月加入建信基金后,先担任转债研究员,然后在2022年9月13日走上基金经理岗位,不过目前管的2只基金都是和牛兴华共管。
所谓千人同心,则得千人之力,建信基金固收团队有着默契的团队配合,攻守兼备的投研能力,想配置固收基金的小伙伴们不妨多关注他们的产品。
风险提示:
*以上为基金品牌推广内容。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请独立判断和决策。本公众号所载内容仅供研究和学习使用,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用户应考虑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基金的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并不预示其未来业绩表现。本公众号对所载信息的完整性和数据的准确性不作任何保证。
在投资基金之前,投资人应详阅《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基金法律文件,全面认识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判断基金是否和投资人的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在投资者做出投资决策后,基金运营状况、基金份额上市交易价格波动与基金净值变化引致的投资风险,由投资者自行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