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璟璟
近期,不少外卖平台设立一项新机制:商家可以将自己认为的不合理差评交由大众评审员评判,平台会把用户评价、商家回评、用户订单、用户备注、配送信息等内容推送给大众评审,评审以投票的方式决定支持用户或者商家。在线“断案”的年轻人被称为“赛博判官”,已成网络热词。不少人分享外卖平台上买家与卖家间的争议和“神回复”,让“赛博判官”这个词为人所知,甚至有人戏称“自己做‘赛博判官’比上班都积极”。(中新社)
外卖App的所谓“大众评审员”,是个很有意思的模块设计。一般意义上,外卖App就是个典型的工具软件,需要点餐的时候点开,平时一般都是关闭或者后台静默。此类App原本是没有做社交拓展来强化社群黏性的可能性的,而“大众评审员”的出现和走红,则打破了陈规、打开了新的想象。由这一机制所衍生的“赛博判官”概念,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外卖App上的表达语系和社交文化,这着实可说是意外收获了。
所谓“赛博判官”,发端于某些App推出的“评审员”功能。当商家收到一些来自顾客的差评,他们可以申请上“网络法庭”,邀请评审员来决策这条评价是不是有失偏颇。任何用户都可以成为评审员,通过投票的方式参与到一场场商户和消费者之间的是非对错之争……这一看似不起眼的小板块,非常巧妙地投合了网友们的隐秘心理:“爱吃瓜”“爱看热闹”“爱管闲事”“爱评判是非”。而App评审员功能,似乎给了这种世俗趣味以某种“正义凛然”的用武之地。
网友热衷于当判官,乃是早已有之的现象。比如说,在社交媒介上,每每有热点事件,不少网友照例都会站队、对骂一番,无论是热捧、点赞,还是批评、贬踩,其实都是一个“舆论断案”“广场审判”的过程。一个很实际的问题在于,此类过程往往会涉及一些高敏话题,不同人群激烈的观点交锋,经常会过激乃至失控,甚至稍有不慎就转化为网络暴力。参与其中者,往往身心俱疲。久而久之,自然就有所顾忌了。
与之相较,外卖App的所谓“大众评审”,则是一个受控的场景,其涉及的无非就是一份盒饭这类鸡毛蒜皮的小事,故而网友得以以一种相对轻松、享受的心态,“掺合”其中。平台看似是用之来裁断买家和商家之间的矛盾,其实还是为了推动用户向社群的转化,提高其活跃度和留存时长,为后续的流量转化和二次开发铺路。而与此同时,用户通过当“赛博判官”也收获了某种正义卫道士的道德与情绪快感。从某这种意义上说,这还真是一个各取所需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