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美股固态电池板块大涨7%。
个股上,美股固态电池股Quantumscape大涨了43.08%!直接带动整个板块。也是带动了今天A股市场固态电池方向,今天开盘固态电池概念股也跟着水涨船高,竞价大涨,金龙羽、新纶新材、上海洗霸涨停,东方锆业、正业科技、中自科技、瑞泰新材、紫建电子等涨超5%。电池涨过好几拨了,这回又一次势不可挡。
固态电池不是个新概念了,有看好的,也有不看好的,这回Quantumscape的强势表现,算是给看好的打了一剂强心针。现在行业里的固态电池多是半固态的,而且这种电池,它的技术不是最难的,最难的是成本,行业里应该说是成本一直太高。成本、生产工艺、产业链配套等问题都是摆在固态电池商业化道路上的拦路虎。
其实固态电池不是国内厂商研究的重点,国内主要是作氧化物类,比如宁德时代,容百科技,欧美一些厂商在研发固态电池。当然也有一些厂商在研究,也多是半固态的,前一阵据蔚来实测搭载150kWh电池包的蔚来ET7,单电芯能量密度360Wh/kg,实测全程续航1044公里(剩余CLTC里程36公里),其中智能驾驶里程为957公里,全程综合百公里电耗为13.2度,在实测续航达成1000公里时,剩余电量百分比为7%,虽然研究了那么多年,但这是半固态电池车型首次公开直播实测。长安汽车正向开发固态电池技术,但也是计划从2025年开始逐步量产应用。
其实任何新兴技术的商业化进程都不可能一帆风顺。固态电池也不例外。从国内进展来看,怎么把成本压下去,可能是最关键的,成本、生产工艺、产业链配套什么时候做好了,成本可能才会降下来。
现在对于新能源汽车厂商来说,成本是关键中的关键,而且是无论用什么电池,成本都是现在车企最关注的。
去年是没有新能源补贴的时候,压抑的前两年的汽车销量有了小幅度反弹,不知道是否会影响今年的销量,之前在大力补贴下,欧洲主要国家的电动车市场份额从2020年的6.7%增长到了2021年的11.2%。欧洲电动汽车的销量繁荣一部分原因是政府补贴刺激下,补贴退出之后,这种依靠高额补贴吹起的需求泡沫就会随即破裂。
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说,都是如此,补贴的退出,意味着新能源汽车已经从政策驱动转向市场驱动,行业竞争将更加激烈,消费者的选择也将更加多样。
这对于车企来说是残酷的,一方面,补贴的退出已经对部分车企和消费者造成一定的冲击。当然,国补退出后意味着新能源汽车与燃油车将回归到同一起跑线,对于广大消费者而言,纯电车未必就是最佳的选择了。另一方面,国内厂商如何与特斯拉这样的外国新能源头部厂商竞争的问题。在知名度、车型以及综合性能上,特斯拉的竞争力超过很多车企。
所以,这两年我们发现了,两极分化已经越来越严重,对买车的人来说,价格自然是所有衡量指标中最重要的因素。也许国内新能源汽车厂商为了保证利润率肯定会适当调高产品的售价。要是国内厂商产品全线涨价,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必将迎来新一轮企业淘汰的过程。
昨天乘联会发了相关销售情况,初步预估2023年12月乘用车市场零售236.1万辆,同比增长9%,环比增长14%,2023年以来累计零售2170.6万辆,同比增长6%。初步预估2023年12月新能源车市场零售93.6万辆,同比增长46%,环比增长11%,2023年以来累计零售774.4万辆,同比增长36%。
这对于市场里的车企来说也是两极分化,旱的旱死,涝的涝死,新能源销量万辆以上的有十几家厂商,这十几家车企批发销量占总体新能源乘用车全月销量的百分之八十以上,部分头部车企卖得最好,不愁销量。尾巴上的那些车企是卖也卖不出去。
最终,行业里可能只会留下几家车企,一些依赖补贴生存的低端产品可能会被淘汰出局,一些对价格敏感的消费者可能会暂缓购买计划。好处就是补贴的退出也将促进行业的优化升级和创新发展。一些具有技术优势、产品优势、品牌优势和服务优势的车企将脱颖而出,一些追求性能、品质、体验和个性化的消费者将成为主流。
没有了国家新能源补贴,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就已经迈向市场驱动,市场竞争会更加激烈,会把产品中的一部分售价要转嫁到消费者的身上。要是车企好品质的车,性价比高的车,或者是特别智能化的车,恐怕未来的业绩也不特别好看。
从特斯拉的降价动作可以看出,它就是瞄准了国补退出的重要时机,想要和国内厂商抢市场。去年也刺激了很多国产车降价,确实是特斯拉的降价的变了市场格局,只是这种趋势没人能够掌控。
市场化的时候,价格倒闭机制是推进产业技术革新的“良方”,在市场机制的引导下,国内新能源车企的技术创新能力将会被进一步激发。比如都在研究续航能力更强,成本又更低的电池,研究更先进更人性化的智能产品出来。
吕长顺(凯恩斯) 证书编号:A0150619070003。【以上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不构成买卖依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