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2日,中国证监会在时隔两年多后,恢复举行线下新闻发布会。证监会发行司司长严伯进、上市司副司长(主持工作)郭瑞明、机构司副司长林晓征出席发布会,就个人养老金投资收益、上市公司分红等投资者关注的热点予以回应。
2023年沪深市场核发IPO批文245家
2023年8月底以来,证监会加强逆周期调节,阶段性收紧IPO,合理把握新股发行节奏。严伯进介绍,2023年全年,沪深市场核发IPO批文245家,启动发行237家。这其中,2023年1月到8月核发IPO批文213家,启动发行193家;2023年9月到12月核发批文32家,启动发行44家。去年9月到12月,月均核发批文和启动发行数量明显下降。下一步,证监会和交易所将继续把好IPO入口关,从源头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做好逆周期调节工作,更好促进一二级市场协调平衡发展。
严伯进还介绍了注册制下新股发行定价相关工作情况。试点注册制以来,证监会在推进新股市场化发行的同时,全面加强发行承销各环节监管,通过制度安排、过程监管、监督检查等手段,督促市场各方归位尽责,抑制阶段性出现的抱团压价和大比例超募两种不合理倾向。
严伯进表示,全面实行注册制以来,证监会借鉴试点注册制成功经验,继续严格监管发行承销行为,引导网下投资者合理报价、督促发行人和承销机构审慎定价。同时结合不同板块特点,在完善以机构投资者为参与主体的询价、定价、配售机制基础上,兼顾中小投资者利益,在询价对象范围、网上网下分配比例等方面作出差异化安排。新股发行承销机制运行总体平稳。
应理性看待2023年养老目标基金业绩波动
2022年11月,五部委联合发布《个人养老金实施办法》,证监会同步发布个人养老金投资公募基金业务管理暂行规定,审慎确定可参与的机构及养老目标基金产品,实施管理费等费率优惠。林晓征介绍,一年来,相关业务稳步推进,至2023年11月底,个人养老金账户有57.6亿元资金投资养老目标基金。
林晓征表示,2023年养老目标基金整体业绩表现不佳,主要受基础市场短期波动影响,但与其他权益类基金相比,养老目标基金整体业绩表现相对稳定。目前相关制度试运行仅一年,应客观理性看待短期市场波动和收益表现,坚持通过长期投资更好实现保值增值,发挥好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制度优势和功能定位。
下一步,证监会将协同相关部委做好试点评估,同时督促基金管理人扎实提升个人养老金管理与服务水平:一是全面强化机构投研核心能力建设。二是稳步推出更多契合个人养老金需求的投资产品。三是持续优化投资者服务。
近年来上市公司分红水平稳中有升
郭瑞明介绍,近年来,上市公司分红水平稳中有升。近五年,沪深上市公司分红金额逐年增长,累计分红8.4万亿元,分红金额超过当期融资额。2023年,共有3361家沪深上市公司进行了现金分红,占2023年末上市公司总数的65.9%;全年现金分红总额2.13万亿元,再创历史新高;平均股息率达3.04%,与全球主要资本市场相比处于中上游水平;243家公司实施中期分红,同比增长54.78%。
下一步,证监会将在尊重公司自治基础上,更好发挥监管的引导约束作用,推动上市公司不断增强分红意识,优化分红方式,培育分红习惯,同时约束异常分红,促进上市公司整体分红水平稳中有升。
公募基金成为A股第一大专业机构投资者
近年来,证监会大力发展权益类基金、积极推动各类中长期资金参与资本市场,取得阶段性成效。林晓征介绍,截至2023年底,社保基金、公募基金、保险资金、年金基金等各类专业机构投资者合计持有A股流通市值15.9万亿元,较2019年初增幅超1倍,持股占比从17%提升至23%,已成为促进资本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其中,公募基金持有A股流通市值5.1万亿元,持股占比从3.8%提升至7.3%,成为A股第一大专业机构投资者。
2023年,证监会在推动公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吸引更多中长期资金入市等方面开展了系列工作。林晓征介绍,公募基金行业130余家公募基金管理人发布降费公告,降费产品超3300只,初步测算,平均每年将为投资者节约成本约140亿元。下一步,证监会将扎实推进制度建设,更大力度引入市场中长期资金。
记者:柏可林
来源:东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