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乳业烦恼多:业绩失速、经销商退出
经理人杂志
2024-01-21 14:20:23

原标题:光明乳业烦恼多:业绩失速、经销商退出

光明乳业掉队的背后,既有内部经营不善的责任,也有对市场变化反应迟钝的问题。

来源 | 于见专栏

中国的奶制品行业属于发展较晚,但发展速度快,且竞争激烈的行业。月前,多家上市乳企都发布了2023年前三季度的业绩报表。总体上来说,去年乳企消费市场复苏缓慢,乳企财报数据冷暖各半,业绩分化情况有所加剧。

其中,光明乳业在2023年前三季度,录得营收206.6亿元,同比下滑3.3%;净利润3.2亿元,同比下跌12.6%。

光明乳业的这一业绩表现,似乎已在市场的预期之内。毕竟,根据整个行业的竞争现状,在市场份额、营收规模、毛利率等几个经营面的关键数值上,光明乳业都不占有优势。要知道,光明乳业一度是乳制品市场的龙头企业 ,但如今已经被伊利蒙牛两家远远甩在身后。

仔细观察不难发现,光明乳业掉队的背后,既有内部经营不善的责任,也有对市场变化反应迟钝的问题。眼下,光明乳业除了要面对乳业双雄的“排挤”,还要提起精神应对层出不穷的行业新秀。在业绩走向滑坡之际,未来光明乳业是否能够守住千年“老三”的位置也成了悬念。

曾经的行业龙头,掉队成千年老三

我国乳制品产业在国内外的双重竞争压力下逐步发展,市场结构趋于稳定。伊利以全球化的供应链管理处于乳制品产业的领先位置,蒙牛则以高端产品和多元化战略与伊利相抗衡。

虽然乍看之下,百亿营收规模的乳业公司除了伊利、蒙牛之外,就只有光明乳业了。但光明与前两者的差距,可谓无法逾越的鸿沟,根本不在一个体量上。

2022年,伊利实现营收1231.7亿元,蒙牛实现营收926亿元,光明乳业营收仅为282.1亿元。

彻底沦为区域性乳企的光明乳业,其实有着辉煌的过去。1952年,光明品牌正式诞生;2002年,光明乳业登陆上海证券交易所,成为中国第一家乳业上市公司。

在上市之前,光明乳业一直领跑中国乳业市场。上市当年,公司营业收入为50亿元,彼时伊利的营收为40亿元,落后于光明乳业,蒙牛乳业更是只有5亿元。

然而,从2003年开始,伊利股份反超光明乳业,随后是蒙牛。伊利、蒙牛两家乳业规模日渐壮大,光明乳业很快就被踢出乳业第一梯队。

曾经的行业龙头为何会沦落至此?理由或许有三。

首先,光明乳业内部经营较为混乱,高层变动频繁。2015年至2021年这六年期间,光明乳业的董事长和总经理两个职位,都换了三届人选。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掌舵者换人后,不仅外部对企业经营稳定性存有疑虑,企业内部也难免出现“朝令夕改”的问题。

反观伊利蒙牛两家,其内部管理相对稳定。伊利如今来到千亿营收规模的阶段,其业绩增速依旧比百亿营收的光明乳业表现更好。

其次,光明乳业对行业发展方向缺乏前瞻性布局,错失市场先机。

从低温奶、常温奶到奶粉,光明乳业的决策似乎常常慢半拍,落后于竞争对手。这就让伊利和蒙牛两家找到机会反超光明乳业,并将双方之间的差距越拉越大。

在光明发展初期,以低温奶为主营业务。伊利和蒙牛避其锋芒,大举进攻常温奶市场,在伊利和蒙牛进入常温奶赛道四年之后,光明乳业才姗姗来迟。幸好其常温奶“莫利斯安”品牌,成功打响了名堂,给光明乳业带去了曙光。

只是竞争对手的反击也很迅速,伊利的安慕希,蒙牛的纯甄上市后,莫利斯安瞬间就失色了。在常温奶赛道失利之后,光明乳业似乎再无明星产品。而伊利和蒙牛几乎瓜分了常温奶的市场份额,随后一路走向综合型乳企的道路。

最后一个问题,是光明乳业在营销投入方面,有点“抠”。

在营收前十名的乳企当中,从各家2022年销售费用比率进行排名的话,光明乳业以12.3%排名第九,几乎垫底。销售投入最高的是健合集团,41.0%,而蒙牛和伊利分别是24%、18.6%。

光明乳业吝啬于此,或许有其他的考量。但足够的营销费用投入,是乳企加大曝光,继而渗透消费者心智、影响购买决策的有力武器。光明乳业所奉行的轻营销路线,难免会显得吃亏

原奶过剩需求低迷,光明旗下牧场难脱困

时至今日,我国人均奶制品消费量依旧没有达到世界平均水平。按道理来说,中国奶制品消费市场上涨空间巨大,行业前景应当一片光明才对。但事实上,近两年,我国奶制品需求不振,已经影响到了产业链的各个环节。

作为一个资历最深的老牌乳企,在其他中小企业都在争夺奶源的时候,光明乳业拥有25个规模以上的牧场,是我国最大的牧业综合型单位。

可惜的是,牧业行业近两年出现了结构失衡的状况。从2022年开始,液态奶需求不振,导致当期产生340吨的过剩原奶。

奶源过剩的直接后果就是原奶卖不出去,然后是奶价下跌,挤压利润空间。2023年上半年,光明乳业牧业营收同比下滑27%,并产生3000万元的亏损。

2023年奶制品消费复苏缓慢,奶源消化压力依旧未能改善。所以,恐怕光明乳业的牧场还得再熬上一阵子。

再看在营收中占比过半的液态奶业务,光明乳业一直希望能形成鲜奶、常温奶以及奶粉“三驾马车”齐头并进的格局。在过去,鲜奶是光明乳业的传统强项,尤其在华东地区的市占率较为领先。只是,在光明乳业原本擅长的领域,挑战者也越来越多。

2023年上半年,光明低温鲜奶中的定价最高的“致优系列”销售额同比下滑5%。这失去的五个百分点,则是被蒙牛的“每日鲜语”和君乐宝的“悦鲜活”抢夺了。

悦鲜活连续3年复合增长率超过100%,目前已进入鲜奶市场第一阵营。光明乳业的基本盘,也面临失守的危机。

更麻烦的地方在于,如今就连光明乳业的大本营也出现了经营危机。上海是光明乳业的发家之地,根据2022年的数据显示,来自上海地区的业绩同比下滑6.8%。

像上海这样消费力强劲的一线城市,向来是高端产品的主力销售地区。数月前,一则“如实酸奶从上海超市下架”的消息在业内引起了关注。

随后有媒体发现在某连锁超市的小程序上,包括上海在内的几个城市已经找不到如实酸奶的身影。

光明乳业很快出面主动回应,表示企业和渠道之间是双向选择的关系。究竟是超市方面觉得如实酸奶卖不动所以下架了,还是光明乳业觉得这条渠道不够好所以取消合作,外界不得而知。

“瘸腿”的经销渠道,失速的股价

不管如实酸奶是不是真的卖不动了,实际上光明乳业的渠道管理能力的确谈不上优秀。光明乳业的销售模式,是经销和直销两相结合。2023年前三季度,直营渠道收入48.53亿元,同比下降11.99%;其他渠道收入8810.45万元,同比下降16.55%。

当下的各大乳企,不管是产品线布局还是品牌定位,可以说是复制黏贴的程度,高度同质化。因此,随着乳制品市场竞争不断升级,规模效应已成为企业建立竞争优势的基础。而规模效应,建立在完善的经销渠道基础之上。

2022年,光明乳业在上海地区以外的经销商数量,减少了将近200家。从侧面也能感受到,光明乳业多年困守华东地区的无奈。

光明乳业在市场竞争中的节节退败,投资者自然也看在眼里。2022年1月光明乳业的股价为12.51元每股,到了2024年1月就在8.5元每股徘徊,两年时间跌幅达到了31%。

目前,中国乳制品市场基本上被头部的强势品牌所垄断。以常温奶为例,2022年伊利、蒙牛两家就占据87%的市场份额,可以说是两分天下的格局。

光明乳业的净利润率,已经连续三年呈双位数下降。逐渐被竞争对手吞噬的市场,再加上无处可寻的盈利增长点,让光明乳业开始慌不择路。

2023年年初,光明乳业推出大白兔龙井茶风味牛乳、与太极集团合作推出小藿香雪糕,还与英雄联盟跨界合作,推出光明莫斯利安英雄系列酸奶等等。

在瑞幸和茅台的联名款酱香拿铁爆火之后,光明乳业也照本宣科,找到泸州老窖,在去年中秋节前推出“酒味冰淇淋月饼”。

跨界联名合作,通常都是为了炒作和流量。但光明乳业的这些合作款,可以说毫无水花。就拿联名月饼来说,一盒6枚装售价318元。尽管称不上天价月饼,但消费者依然不买账。

在中秋节前夕,伊利和甄嬛传联名月饼冰淇淋礼盒销量达到50万+,但光明和泸州老窖的月饼销售止步于两位数。

打铁还需自身硬,跨界产品需要足够的品牌力去支撑。否则,即便营销流量到位了,也无法成功转化变现。

回顾光明乳业过去数十年的发展,这家曾经的乳业龙头企业如今略显潦倒。在掉队的日子里,光明乳业也不乏有一些亮眼的成绩,但距离重返第一梯队的那天,似乎还有不小的距离。

随着乳制品行业马太效应加剧,光明乳业需要拿出更多的精力去应对。按照行业机构判断,乳制品的市场集中度会进一步提高。如果光明乳业再无破局之道,时间越久,生存威胁就变得越大。

好在光明乳业在鲜奶赛道的市场优势仍在,如果能在守住基本盘的同时,开拓新市场的话,光明乳业的明天,依旧值得期待。

本文仅作为知识分享,并不构成提供或赖以作为投资、会计、法律或税务建议。任何据此做出投资决策,风险自担。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上汽大众成立动力系统新公司 含... 每经AI快讯,天眼查App显示,近日,上海峰梅动力系统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李文辉,注册资本10...
惠民消费券叠加世界美酒!宁夏·... 6月9日-11日,第五届中国(宁夏)国际葡萄酒文化旅游博览会-国际葡萄酒名庄名酒展将在银川国际会展中...
基金分红:华夏合肥高新产园RE... 证券之星消息,5月28日发布《华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关于华夏合肥高新创新产业园封闭式基础设施证券投资基...
凯辉创新基金三期完成10亿美元... 5月28日,凯辉基金正式宣布旗下凯辉创新基金三期圆满完成最终关账,基金管理规模达10亿美元,成为欧盟...
直击蓝晓科技股东大会:董事长高... 界面新闻记者 | 陈慧东 2024年,蓝晓科技(300487.SZ)营业收入25.54亿元,同比增...
总起价近20亿!深圳光明挂牌一... 粤进深 赵盼盼 5月28日,深圳光明区挂牌一宗宅地,宗地号为A509-0074,挂牌起始价19.94...
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院长朱... 5月28日,由北京商报社、《中外企业文化》杂志社主办的“2025深蓝媒体智库年度论坛”在北京国际饭店...
原创 A... 昨夜的美股高歌猛进,虽然这与A股的关系不大,但是美股大型科技股的上涨跟我们多少还有些关联吧,比如说看...
原创 深... 文丨詹詹 郭小兴 编辑丨杜海 来源丨新商悟 (本文约为800字) 近期,深蓝汽车可谓连遭舆论风波。...
原创 武... 武清,已经找到了楼市“甜区”。 今年以来,大打改善牌,核心地段的改善洋房掀起一股热潮。 城投春上...
重磅活动!王涵:长期视角下的经... 上证·首席讲坛”由上海证券报和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共同打造,致力于搭建高端交流平台,邀请业内顶级专家...
银行行业28日主力净流出6.1... 5月28日,银行行业上涨0.28%,今日主力资金流出6.1亿元,成分股21只上涨,17只下跌。 主力...
深铁5个月四次“输血”万科近1... 金融界5月28日消息 在万科深陷债务的关键节点,已经从万科退休多年的大佬王石罕见发声,正在尝试与万科...
原创 A... 今日的A股,成交量又只有万亿成交量了,比昨日更离谱的是沪深300成交量只有1600亿,TMT赛道的成...
医疗大模型浪潮:讯飞医疗领航,... 在医疗人工智能领域,大模型的发展正迎来政策与市场的双重机遇。近日,动脉智库发布了《2025医疗大模型...
食品饮料-零食行业:鸣鸣很忙(... 今天分享的是:食品饮料-零食行业:鸣鸣很忙(02143),招股说明书梳理,零食量贩龙头,引领万亿元赛...
收评:沪指震荡跌0.18%,医... 27日,两市主要股指盘中弱势下探,深证成指、创业板指一度跌约1%,全A成交额再度萎缩。 截至收盘,沪...
刚刚,备案!万亿巨头出手 【导读】泰康稳行完成私募基金管理人备案登记,泰康人寿首期投资规模预计为120亿元 中国基金报记者 吴...
助小微企业走出融资困境 小微企业创新迭代快捷、市场反应敏锐、细分领域广泛,在推动科技创新、吸纳人员就业、丰富文化业态等方面发...
越跌越买!红利又被抢疯了 上周三$中证红利ETF(SH515080)$创了阶段新高后有些回调,一下子又被买疯了,这周一和这周二...
李彦宏念念不忘,百度电商重启在... 文/华尔街科技眼 Leon 临近6.18大促,各大平台、商家都开始了预热。网红罗永浩于5月23日...
特朗普:若加拿大成为美国第51... 当地时间5月27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其社交媒体平台“真实社交”上发文表示,加拿大非常希望成为美国“金...
煤炭板块午后逆势上行,国企红利... 5月28日,三大股指午后小幅走低,而国企红利板块逆势上涨。截至下午13:30,国企红利ETF(159...
比亚迪回应山东经销商“资金链断... 针对近期“比亚迪山东经销商济南乾城汽车贸易有限公司‘资金链断裂’”传闻,比亚迪集团品牌及公关处相关人...
精致时代下,国际品牌如何赢得中... 汇聚行业论坛洞察,解读前沿报告观点,提炼关键趋势,为您呈现深度思考与精准研判。 作者|Huiyan ...
重磅!牧原递交港股IPO申请,... .................. 5月27日,牧原股份向香港联交所提交上市申请。牧原股份提到,按...
东南亚消费者为何愿为猫人买单?... 在国货出海浪潮奔涌的当下,越来越多中国品牌怀揣着“品牌全球化”的野心踏浪而行。 当多数玩家困守低价红...
又一场暴风雨来临?日本长债拍卖... 周三,投资者屏息以待日本40年期国债拍卖,因该国收益率波动持续冲击全球债券市场,全球借贷成本上周遭遇...
确认了!她接棒父亲任董事长 近日,利群商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利群股份”)发布公告称,现年42岁的徐瑞泽接棒父亲徐恭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