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递网 雷建平 2月8日
在冲刺港股上市超过3年后,嘀嗒出行终于通过了证监会IPO备案,这意味着拿到了上市的钥匙。
嘀嗒出行在2020年10月就已经递交招股书,但迟迟未能完成上市。嘀嗒出行于2023年2月重启上市。中金、海通国际及野村国际为联席保荐人。
招股书显示,此次IPO募资拟重点用于以下方面:提升技术能力及升级安全机制;扩大用户群并加强营销及推广计划;增强变现能力;在中国出行市场价值链中选择性地寻求战略联盟及投资收购机会等。
平台保持着持续的“自我造血”
嘀嗒出行是一家出行信息的整合服务商,其商业模型是轻资产的业务模式,不依赖大量资本投资或流量购买,不拥有或租赁车队车辆,不承担任何汽车拥有成本,也不需要向私家车主和出租车司机提供大量补贴。
这种轻资产商业模式,使嘀嗒以最小的增量成本来快速扩大业务规模,实现高于行业水平的单位经济性和运营杠杆率。
上市申请资料显示,疫情之下的2020年、2021年和2022年前9个月,嘀嗒出行顺风车交易总额(GTV)分别约为81亿元、78亿元和46亿元,全部营业收入分别为7.542亿元、7.806亿元和4.283亿元,调整后净利润分别为3.433亿元、2.380亿元和0.654亿元。
这意味着,虽然近3年持续受疫情影响,但自2019年首次盈利的嘀嗒出行,实现连续四年盈利,平台保持着持续的“自我造血”。
嘀嗒出行创始人兼总裁宋中杰近期透露,2023年,嘀嗒顺风车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云算法等技术和各种应用创新,持续提升从行程前中后各环节的效率和搭乘体验。
宋中杰还说,截至2023年6月30日,嘀嗒出行协助创造了5.32亿个未利用汽车座位的运力,相当于中国小型私人乘用车座位总数的4.6%。
蔚来资本、IDG、崇德资本、易车网、高瓴、京东是重要股东
自成立以来,嘀嗒吸引了许多机构或企业投资者投资本公司,包括蔚来资本、IDG、崇德资本、易车网、高瓴、京东及携程旅行。
2015年 嘀嗒完成由IDG及易车等机构及企业投资者牵头的B轮融资,同年,完成1亿美元C轮融资。2017年,嘀嗒完成由蔚来资本牵头的D轮融资。
IPO前,宋中杰、李金龙、朱敏、段剑波及李跃军5位联合创始人通过5brothers Limited持有公司33.11%,为大股东;
宋中杰、李金龙、李跃军、朱敏及段剑波分别拥有5brothers Limited的59.33%、10.87%、10.87%、10.87%及8.06%权益。
蔚来资本通过Leap Profit及SMART共持股21.92%,易车持股5.05%,IDG资本持股10.43%,崇德资本旗下Eastnor Castle持股7.29%;
高瓴资本旗下HH SPR-IV持股4.23%,京东旗下Sumptuous持股4.23%,携程持股为2.92%,Trustbridge Partners V, L.P.持股为1.46%。
———————————————
雷递由媒体人雷建平创办,若转载请写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