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后第一个交易周,A股表现出来的强势的确令人刮目相看,因为沪指已经重新站上3000点,也就是说从2月5日创出2635.09后,指数涨了10%左右,更夸张的是从2月6日至2月23日阶段涨幅高达22.59%(从1503.44涨至1977.89)已经进入技术性牛市,面对如此强势的市场,突然感觉美股也不香了,要不要降低海外资产配置比例从新回流A股里去?本次周评重点研究的就是这个问题。
先回顾这本周的市场行情,上证指数周四收盘2865.90点,周五收盘3004.88点,区间涨幅4.85%, 创业板指周四收盘1726.86点,周五收盘1758.19点,区间涨幅+0.67%,美股道琼斯指数本周报收39131.53上涨0.92%,标普500本周报收5088.80点上涨1.17%,纳斯达克本周报收15996.82点上涨0.57%。
从数据上看,本周大部分指数涨幅都在0-1%的区间,唯一突出的是上证指数,即使是同类别的恒生指数,本周涨幅也只是2.36%远逊沪指。此前出现过沪强深弱或深强沪弱的现象,都没有这一次大,说明资金流入的力度更猛烈一些。虽然市场是普涨状态,但更偏好于大盘指标股,这何尝不是一种结构化行情?这样我想起了2018年后市场围绕上证50开始抱团的基金牛市行情,可以这样说,随着上证指数的走强,A股已经走出低迷步入正常震荡的阶段,但美股也没有明显走弱,起码比创业板指强势,单从指数表面分析,暂时未能得出加大配置A股的观点。
复盘一下本周市场的主要表现。资金进出情况是这样的:【备注:这是板块均涨幅,不是板块指数涨幅】
从本周市场运行情况看,成交量较大(1000亿以上)的领涨板块是互联网(1275亿)、软件服务(2727亿)、通信设备(1926亿),换手率靠前(10%以上)的上涨板块是IT设备(13.36%)、互联网(17.93%)、软件服务(14.44%)、广告包装(10.84%)、传媒娱乐(12.68%)、通用机械(11.97%)、文教休闲(17.83%)、通信设备(11.97%),两者交集在互联网、软件服务、通信设备,这三个板块估计大家最也熟悉不过了,就是节前资金流入与流出最多的板块。
本周由于是普涨,并没有发现下跌板块,但从涨幅来说,反而是银行、保险、电力等高股息板块,它们的换手率并没有出现明显变化,并不能说明增量资金无差别回流市场。或者这样说,近期指数企稳后,此前活跃的TMT板块率先得到资金的青睐,其它板块更多是情绪回暖后的修复,当前数据并未发现资金全面流入的证据,但看成是结构化行情或者是结构化牛市是可以的,市场起码是止跌了。
再从公开可查询到的资金面情况看,北向资金本周净买入106.98亿,融资余额(借钱炒股)本周以净流出为主,净流入328.07亿;融券余额(卖股做空)比上周增加-19.40亿。整体来说本周资金面以巨幅净流入为主(三个资金并非同向),其中国内资金流入约300亿(前周流入约-1500亿),北向资金流入100亿左右(前周流入260亿左右)。由于资金开始出现回流,指数也在连续调整后有技术修复的要求,两者容易得到共振产生反弹,但大家知道,此前流出的资金幅度过大,离修复失地还很远,只能说A股还有技术修复的潜力,至于能不能重新走牛,还需观察。
最后看看成交量:本周日均成交量分别是8942.66亿(上周均量是9607.75亿),从量能水平看,本周并无新增资金进场,而是在存量博弈中继续上行,从修复行情看,2月千股跌停后合计有1644次股票涨停,有1933次跌停,修复力度依然不足,市场还存在向上修复的可能,但修复结束后回到的也仅是前期弱震荡市行情,要想真正走稳走强,下周还要继续努力。
所以现在就可以回答一个很经典的问题:为什么指数都涨到3000点,你的市值并没有回来。第一个原因:沪指涨了、中证2000涨了,但结构化行情为主;第二个原因:本次反弹前离开的资金,并没有全面回流,甚至还出现分歧;第三个原因:尽管每天都有百股涨停,但此前千股跌停的后遗症还存在。统计了一下,今年以来,
上证指数年度涨幅1%,
上证50涨幅5%了,
创指年度跌幅7%,
国证2000年度下跌13% 。
个股层面数据:
红盘的股票639家,占比近13%
跌幅30%+的股票500家,占比10%
跌幅20%-30%的股票1557家,占比31%
跌幅10%-20%的股票1492家,占比30% 。
因此指数归指数,个股归个股,基金归基金,属于结构化行情,并未发现全面走好的现象,即使是技术性牛市的中证2000,今年依然没有回本。
再分析一下美股,纳指本周跌了四天,实在是太惨了,不少分析家认为纳指见顶了,大家可以看看嘛,别人家的股市,一周跌了四天还是上涨的,而且 还创了年内新高,你觉得这样的股市风险大还是机会多?客观分析,当前纳指依然运行在第一大修复浪,此前虽然出现过四次调整,但调整时间均不超两周,与此前调整浪时间周期(四周)并不吻合。周一至周三的调整,加上国会山股神大幅减持不少分析家就认为美股牛市结束了。我觉得嘛,人家连第一浪都没有走完,现在即使出现二浪调整,估计最低点可能比2024年年初高,如果从知道修复浪起不断周定投,估计持有成本低于每天盯着美股等待第二浪调整结束时加仓的成本低。与其天天盯美股调整不放,还不如忽略成本参与定投,直到第五大上升浪出现后才撤退,这样做既然简单又安全。
经过上述分析,可以认为A股暂时脱离了持续下跌的风险区有待技术修复,当前还有上升空间但技术修复完后会是继续走强还是重回2023年的弱势行情,现在主力也不敢打包票,而美股当前还在创新高的过程中,更可怕的是,一家市场高达3个茅台的英伟达,在业绩公告后可以在一天时间涨了16%,这还怎么玩?对于美股来说,当前还没有开启降息时间窗,一旦降息落地后市场流动性更强,真的不知道这一次大牛市到底可以涨到什么时候。也就是说,A股止跌后有一定概率走强,而美股是明摆着必定会走强,就看大家如何选择了。
在展望下周A股前,先重温上周的市场观点,当时是这样看的:
在资金大幅流出的大环境下谈止跌企稳,数据上是不支持的,下周看点依然是资金的流动,因为发现资金回流才是A股止跌的关键。同样的道理,只要资金继续流入美股,美股的新高依然可期。上证指数近两周市场重心继续下移,虽然反弹力度比前期要大,但并未出现持续性,要出现持续性才是走稳的关键,万一下周继续出现周阴线,所有中线策略都无从谈起。 创业板指节前出现反弹,周阳线力度较强,但这个反弹出现在连续调整5周后,光以单根周阳线是无法说明问题的。我认为还需要继续一至两周的观察时间。题材方向,由于是存量博弈,资金近期并没有出现明显流入的板块,只要市场指数稳住了,所有板块都有可能成为资金流入的对象。节日期间人工智能行业又出现变革性升级,我猜TMT行业受益的可能性更大一些,存量博弈又会从无到有回流。我们只需要记住,当前依然是存量博弈就行,在没有明确数据信号前,请不要认为A股出现牛市特征。
从上周的展望来看,很明显这个观点是99.99%正确了。比如资金回流A股企稳,美股新高出现了,题材方面,由于我的判断是存量博弈,前期没有一个板块出现资金流入,本周就没有一个板块出现资金流出,加上人工智能此前资金介入度很深,存量博弈状态下得到资金关注的力度是最强的。所以从这个角度看,A股存量博弈特征并未改变,能不能出现超预期的表现,要看能否打破存量博弈后的市场表现,即出现持续做多的板块!正因为存量博弈还在,指数层面上看,美股依然优于A股,因此下周我是这样看的:
1、资金回流力度影响市场上涨强度,如果下周A股出现更大规模的资金流入,九连阳,十连阳,甚至是十三连阳都是可以的,但资金如果出现净流出,市场分歧会出现,又将陷入此前弱势震荡的行情中。美股当前还在创新高,明显得到资金的关注,千万别轻信美股见顶的观点。
2、上证指数周线连阳,力度与此前两次见底回升相当,可以确认已经止跌。从以往经验看,确认反弹后的调整力度都不强,可以原地上车逢低看涨(如果出现强回调,那就不是机会而是风险了),当然这是指数层面的,个股另当别论,或者可以参照近期影响指数上涨的板块如高股息概念进行中线布局。
3、创业板指本周没跑赢沪指实属不该,因为创业板调整比沪指惨烈数倍,长阳挂星没有中阳反弹,并不能说明创业板出现企稳信号,只能先以超跌反弹看待,一旦上涨无力出现较大的调整,请马上进行止盈工作。只有像沪指这样干脆利落的涨幅,方可消除市场对调整的恐惧。下周切记,当前市场只是存量博弈市场,只是存量博弈市场,只是存量博弈市场!
4、题材方向,本周虽然出现全线普涨,但属于存量博弈还是增量资金全线回归还有争议(特别是创业板基本没涨),下周需要留一下心眼。若发现市场依然处于板块轮动的快节奏,这属于存量博弈特征,如果出现持续性或全板块都走强,可以认为是资金回流现象。两者处理方式是不一样的:前者需要逢高止盈,后者可以随机看涨。对于美股就没这么多花七的策略了:继续看涨就完事了。比如从11月至今,道琼期指数以20.71%的涨幅进入技术性牛市,关键是国内投资人大部分只能定投指数,比起选股选题材要简单多了。
省流:虽然沪指重回3000点,但大部分朋友还是只赚指数不赚钱,创业板甚至没有涨幅,从当前数据只能得出A股专注存量博弈,结构化行情为主,只要没有踏准节奏,那怕沪指再涨500点与您也没有关系。由于国内的局限性,美股反而更容易分析,由于指数进入结构化牛市,继续看涨就可以了,两者对比下来,论确定性高的可以选美股进行关注,如果对A股节奏把握较好的,可以尝试一下A股短期的回暖行情。
------------
特别提示:
1,以上内容仅仅是个人的投资日记,不具有指导功能。
2,观点仅供参考,是否跟随思路操作需要投资者自行判断。
3,创作不易,如果觉得喜欢的话,欢迎点赞、评论+关注我:风雨顺德人。
上一篇:进入第三年,俄乌冲突走向何方?
下一篇:珈伟新能:A股融资奇遇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