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掉造车项目的苹果,酝酿着日后的卷土重来
蓝鲸财经
2024-03-05 23:46:27

原标题:停掉造车项目的苹果,酝酿着日后的卷土重来

文|车市物语 furfun

编辑|曼达

历时十年,苹果有名的“造车运动”终于画上了句号。据彭博社报道,2月27日,苹果公司在内部披露:计划取消名为“Titan”的整车制造项目(即“苹果造车”)。这一决定是由苹果公司首席运营官杰夫·威廉姆斯(Jeff Williams)以站内信的形式向相关人员通报,而目前服务于该项目的2000余名员工,将逐步转向人工智能项目或退出。

此消息一出,苹果股价于当日(美东时间2月27日)收涨0.81%。并引发科技与汽车领域一众从业者热议。

有趣的是,特斯拉CEO马斯克发表了致敬加香烟的表情符号,并对他人关于“苹果放弃造车”的分析作出了“破产是一家车企的常态”的回复。亦从侧面反映出造车领域的艰辛与考验。

十年磨一剑,最终黄粱一梦。苹果在造车的道路上经历了战略的摇摆、合作的探索、技术与美感的融合、可行性的思考。最终,在利润与成本的矛盾下 “梦碎”。

01 投入难敌产出,盈利为当下新能源行业的第一要务

2023年以来,国内汽车行业的“价格战”使资本的投资逻辑发生改变。投资要素从“复合增长率、行业预期规模、创始人综合影响力”等维度向“退出机制、盈利时间、市场占有率”三个方向转移。

具体来看:产业投资基金不再迷信初创汽车企业,并对已经实现产品落地的被投资公司,提出了越来越苛刻的具体要求。更为重要的一点,资本对于汽车公司的盈利周期不再宽容,若未能实现投资要求,汽车公司所承担的资金成本甚至远高于银行借贷。

据苹果财务数据显示,2023财年(注:苹果“930”时间规则,即2023财年为2022年10月1日-2023年9月30日)总营收3833亿美元,归母净利润969.95亿美元,净利润率约为25.3%,远高于全球最赚钱的新能源汽车公司特斯拉的15%。

乍一看,汽车行业的利润尚可。如果持续优化与精进,是否存在突破的价值与意义呢?

作为全球最赚钱的五家汽车公司,2022年它们在全球市场的单车交易均价依次为丰田18.5万元、宝马40.9万元、奔驰50.0万元、大众16.2万元、特斯拉30.6万元。对应利润及利润率分别为丰田254亿美元,9.1%;宝马247亿美元,16.5%;奔驰216亿美元,13.7%;大众156亿美元,5.3%;特斯拉126亿美元,15.5%。

而2022年,苹果公司录得净利润998亿美元,净利润率25.3%。由此不难看出,成立时间久远,业务条线相对成熟的传统车企与新能源汽车巨头的盈利能力均不足以匹敌苹果的盈利水平。因此,仅从财务角度考量,造车业务即便盈利,也会成为苹果整体利润的拖累。

纸面的数据或许难以诠释行业风貌,从渠道费用角度分析或许更能印证苹果放弃造车的成本考量。

业内人士指出,苹果在华零售渠道以重点城市的直营门店为主,授权经销商、服务商作为直营体系外的补充。而苹果直营网点的选址,多为重点城市的核心商圈、核心商业地产的1楼。这样的渠道设定,意味着高房租;而直营店员工均为苹果公司职工,意味着后者在流通体系中独自承担了“房租+人工”的两项成本大头。

“一般一线城市的汽车贸易商圈,房租大致为2元-5元左右(每平米日租金);每季度的物业费大致相当于一个月的房租;大型综合商场(多指A类商圈),租金基本上15元起步,20多元甚至更高的租金也屡见不鲜。”汽车分析人士向涛认为,苹果直营网点每平米年营收可达6万美元,而豪华品牌4S店每平米年营收约为15万元人民币(2万美元左右)。倘若苹果参考传统车企渠道模式选址,则不符合品牌调性;如果强行将苹果汽车产品置于苹果直营店铺当中,又不符合品牌审美。

仅从渠道来看,苹果即便将汽车产品落地。如何销售则又成为一大阻碍。

曾有媒体报道,苹果在造车项目的投入约为10亿美元/年,从2014年项目启动至今,约投入百亿美元。回归商业的本质,公司就应该以营利为目的。即便手握1600亿美元现金的苹果,也没有必要为了“投研机构口中难以达成的目标,豪赌2万亿美元的市值增长”。早就成为消费电子乃至高端科技制造龙头的苹果,无需在不擅长的领域过度投入。

02 “苹果美学”与汽车行业现状屡屡“擦肩而过”

新能源汽车高速发展以来,汽车行业经历着“百年一遇”的重大变革。但对于整车企业而言,自始至终遵循着“以汽车产品为主线”的发展历程。

简言之,车企围绕整车产品进行立项-可行性论证-试制-测试-批量生产-交付这样一条相对固定的流程。反观苹果,仍保留着消费电子领域屡试不爽的“颠覆性”思维,企图通过软件来确定产品。

自2014年确立Titan项目以来,苹果历经两年的组织架构建设,于2016年收编QNX团队,确立了以“自动驾驶为核心”的系统建设,忽视了对整车产品的研发投入。

反观整个汽车行业,2016年国内第一批新势力已经入局造车,传统汽车企业对已有新能源汽车产品开始集中资源提升续航里程;而特斯拉在这一年推出了Model 3轿车,并取得了数十万台门店预定订单。到了2019年,国内头部造车新势力企业已经开始对首款产品进行迭代更新;产业资本致力于推动“已实现交付车企”的集中上市;特斯拉上海工厂开工建设,同时特斯拉第四款产品Model Y已经发布。

到了2020年,苹果才关注到了“整车产品落地”的优先级高于“自动驾驶”,旋即各种Apple Car的概念图逐渐进入公众视野。有趣的是,“概念汽车”过于前瞻:不是“没有方向盘的驾驶座舱”,就是“纯玻璃打造的‘ABC柱’”,严重脱离汽车产品常识。即便苹果已然具备了L4以上级别的自动驾驶能力,上述概念车辆也无法满足全球大多数国家与地区的相关政策法规。

简言之,背离事实产品设计与左右摇摆发展方向,让苹果错失了整车产品落地的时间节点。

不同于消费电子行业的供应模式,汽车整车的供应链参与主体众多,产业结构丰富,利润构成相对复杂。当惯了“老大”的苹果,渴望复制自己在消费电子领域的强势地位,对供应链施展强大的把控能力,从而实现自己的合作诉求。

东吴证券研究所曾发文表示:从2014年开始,苹果先后与宝马、奔驰、现代起亚等知名车企就造车展开谈判,但最后因为种种原因均未能达成协议。2021年2月,苹果将向起亚汽车投资约36亿美元用于生产设施建设和汽车项目开发,最终该项目没能成功签约。对此,东吴证券给出的结论是“传统车企难以达成协议,仍在寻求代工合作伙伴”。

“苹果在消费电子领域的供应商眼中一直扮演‘老大’的身份。一些供应商的员工和我说,即便有些配件利润远低于市场行情,他们也会争先恐后的加入“果链”,以提升自身企业形象。更有意思的是,苹果不仅对供应商提供的产品有着极其苛刻的验收流程。他们还会在供应企业日常经营中‘指手画脚’,即便是供应商雇佣的第三方员工存在‘不符合苹果要求’的行为。苹果也会直接对供应商进行处罚。”在向涛看来,传统车企、汽车供应链企业对于苹果的需求远低于消费电子领域的供应商,苹果的强势让前者并不买账。

“传统车企本身就是汽车行业的‘大佬’。你让这些‘大佬’强制服从一个外行‘老大’,是一个很可笑的说法。”向涛如是评价。

主营业务的左右摇摆,叠加“不适应汽车行业”的思维理念,让苹果在造车之路上屡屡碰壁;13名高管团队中,超半数以上离职也反映出了Titan项目的各种不确定性。关键节点的频频失利,最终让苹果造车基本丧失理论的可能。

03 转投AI,攻其所长

不同于部分新势力车企的被动离场,苹果这一“终止造车”的决定更像是对汽车行业布局的转型。

国际知名咨询公司—里斯品类创新战略咨询曾发文表示:AI将成为未来智能汽车的核心,All in AI苹果将把握电动汽车的技术变革命脉;造车的艰难已是行业共识。而苹果此番愿意选择壮士断腕,是因为相比于制造硬件,依托于软件技术带来的颠覆式变革对于苹果更具战略价值。以软件变革开创新品类,从而撬动行业,正是苹果最擅长的模式,从苹果电脑的OS系统、iPod的iTunes、iPhone的IOS,到Vision Pro的 VisionOS,正是一个个软件系统奠定了苹果王国的根基。

从技术领域来看,在Titan项目专注于自动驾驶的2016-2019年间,苹果在自动驾驶和人机互联方面取得的专利数与车辆硬件领域的专利比超2:1。或许单看数据并不直观,业内人士表示,以整车生产为主的汽车公司,其硬件专利技术要超越其他车辆专利技术的总和,才能扎稳整车制造的根基。而苹果该项目的比例,恰恰符合智能汽车供应商的专利特征。

同时,诞生于2013的苹果CarPlay已经存续超10年,并与全球77个整车或摩托车制造企业合作,涉及超800余款车型产品。而CarPlay的产品定位,恰恰正是AI领域的展现方式——交互系统(或车机系统)。而这,为苹果今后实践AI产品,提供了落地的抓手。

“AI的范畴是涉及一切人工智能。那么行业里的认知目前主要包含了‘自动驾驶’、‘路径动态规划’、‘智能座舱个性化设定’及‘AR与VR’,这些项目实现的前提是操作系统,而操作系统的首要条件就是稳定。” 国内某车企智能驾驶板块工作人员邹斌告诉笔者,苹果的操作系统相对安卓而言较为封闭,这就意味着安全程度与流畅程度高于后者。而2022年发布的新一代CarPlay或将展示车辆的即时时速、能耗、转速,同时优化交互方式。这一系列的改动,均表现出苹果渴望进一步接管车辆。

从时间维度来看,自动驾驶是AI汽车的组成部分之一。苹果起步时间领先行业,项目定位高于行业目前主流的L2级(苹果为L4)。抢占窗口期是智能汽车时代的“入场要素”,虽然苹果丧失了整车制造的窗口期,但在智能汽车领域已领先行业数年。

从盈利模式来看,以软件为主的智能化方案利润率远高于造车。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特斯拉FSD(完全自动驾驶)软件付费用户数约为40万,以单软件价格高位1.5万美元统计,约为特斯拉带来60亿美元的收入。作为对比,同期苹果服务业务收入约为794亿美元,且毛利率为同期产品业务的两倍。

罗兰贝格预计,汽车单车软件价值将从当前的8000-16000元增长至2030年的16000-32000元,其价值占整车硬软件物料清单(BOM)的比例预计将从当前的4%~9%增加至2030年的8%~12%。这意味着车辆软件服务在整车利润中的占比,将持续提高。

从整车制造到转向AI,苹果不仅仅满足了投资人对财报的诉求;提高了业务落地的可能性;同时也对未来与其他车企的深度合作提供了抓手。而苹果放弃造车的“止损行为”,也向整车制造领域发出“警示”,专注于“自身专长”,或许才是“下半场”角逐的入场券。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院长朱... 5月28日,由北京商报社、《中外企业文化》杂志社主办的“2025深蓝媒体智库年度论坛”在北京国际饭店...
原创 A... 昨夜的美股高歌猛进,虽然这与A股的关系不大,但是美股大型科技股的上涨跟我们多少还有些关联吧,比如说看...
原创 深... 文丨詹詹 郭小兴 编辑丨杜海 来源丨新商悟 (本文约为800字) 近期,深蓝汽车可谓连遭舆论风波。...
原创 武... 武清,已经找到了楼市“甜区”。 今年以来,大打改善牌,核心地段的改善洋房掀起一股热潮。 城投春上...
重磅活动!王涵:长期视角下的经... 上证·首席讲坛”由上海证券报和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共同打造,致力于搭建高端交流平台,邀请业内顶级专家...
银行行业28日主力净流出6.1... 5月28日,银行行业上涨0.28%,今日主力资金流出6.1亿元,成分股21只上涨,17只下跌。 主力...
深铁5个月四次“输血”万科近1... 金融界5月28日消息 在万科深陷债务的关键节点,已经从万科退休多年的大佬王石罕见发声,正在尝试与万科...
原创 A... 今日的A股,成交量又只有万亿成交量了,比昨日更离谱的是沪深300成交量只有1600亿,TMT赛道的成...
医疗大模型浪潮:讯飞医疗领航,... 在医疗人工智能领域,大模型的发展正迎来政策与市场的双重机遇。近日,动脉智库发布了《2025医疗大模型...
食品饮料-零食行业:鸣鸣很忙(... 今天分享的是:食品饮料-零食行业:鸣鸣很忙(02143),招股说明书梳理,零食量贩龙头,引领万亿元赛...
收评:沪指震荡跌0.18%,医... 27日,两市主要股指盘中弱势下探,深证成指、创业板指一度跌约1%,全A成交额再度萎缩。 截至收盘,沪...
刚刚,备案!万亿巨头出手 【导读】泰康稳行完成私募基金管理人备案登记,泰康人寿首期投资规模预计为120亿元 中国基金报记者 吴...
助小微企业走出融资困境 小微企业创新迭代快捷、市场反应敏锐、细分领域广泛,在推动科技创新、吸纳人员就业、丰富文化业态等方面发...
越跌越买!红利又被抢疯了 上周三$中证红利ETF(SH515080)$创了阶段新高后有些回调,一下子又被买疯了,这周一和这周二...
李彦宏念念不忘,百度电商重启在... 文/华尔街科技眼 Leon 临近6.18大促,各大平台、商家都开始了预热。网红罗永浩于5月23日...
特朗普:若加拿大成为美国第51... 当地时间5月27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其社交媒体平台“真实社交”上发文表示,加拿大非常希望成为美国“金...
煤炭板块午后逆势上行,国企红利... 5月28日,三大股指午后小幅走低,而国企红利板块逆势上涨。截至下午13:30,国企红利ETF(159...
比亚迪回应山东经销商“资金链断... 针对近期“比亚迪山东经销商济南乾城汽车贸易有限公司‘资金链断裂’”传闻,比亚迪集团品牌及公关处相关人...
精致时代下,国际品牌如何赢得中... 汇聚行业论坛洞察,解读前沿报告观点,提炼关键趋势,为您呈现深度思考与精准研判。 作者|Huiyan ...
重磅!牧原递交港股IPO申请,... .................. 5月27日,牧原股份向香港联交所提交上市申请。牧原股份提到,按...
东南亚消费者为何愿为猫人买单?... 在国货出海浪潮奔涌的当下,越来越多中国品牌怀揣着“品牌全球化”的野心踏浪而行。 当多数玩家困守低价红...
又一场暴风雨来临?日本长债拍卖... 周三,投资者屏息以待日本40年期国债拍卖,因该国收益率波动持续冲击全球债券市场,全球借贷成本上周遭遇...
确认了!她接棒父亲任董事长 近日,利群商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利群股份”)发布公告称,现年42岁的徐瑞泽接棒父亲徐恭藻,...
液相捕获技术掀起肿瘤精准医疗革... 近年来,精准医疗领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浪潮。从基因检测技术的迭代升级,到靶向药物的精准应用,再到免...
国电南瑞跌0.58%,成交额3... 5月27日,国电南瑞跌0.58%,成交额3.53亿元,换手率0.20%,总市值1775.89亿元。 ...
阳光电源:5月27日融资买入6... 证券之星消息,5月27日,阳光电源(300274)融资买入6679.61万元,融资偿还1.06亿元,...
新易盛:5月27日融资买入5.... 证券之星消息,5月27日,新易盛(300502)融资买入5.26亿元,融资偿还6.93亿元,融资净卖...
创业板系列指数走势分化,同类规... 截至午间收盘,创业板成长指数上涨0.7%,创业板指数上涨0.02%,创业板中盘200指数下跌0.3%...
深化“医险协同”模式,泰康绿通... 在长寿时代背景下,健康管理需求日益凸显,人们对于高品质就医资源的需求愈发迫切。作为一家大民生工程骨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