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夫山泉万万没有想到,娃哈哈有点甜!致命危机持续加剧
十多年前,我与品牌专家纪宁教授交流,他告诉我,当时已叫响全国的“农夫山泉,有点甜”这句广告创意,正是出自其手。
不得不承认,“农夫山泉,有点甜”这句广告语非常成功,潜台词内涵丰富,运用相当巧妙,大力助长了农夫山泉一路“攻城拔寨、开疆拓土”。
至于后来的“我们不生产水,我们只是大自然的搬运工”,那就更是化腐朽为神奇了。相比之下,娃哈哈则显得低调许多。
农夫山泉在资本加持下,依靠其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和营销策略来占据市场优势,在营收规模上,与娃哈哈站在了同一方阵。
在两家企业竞争的关键时期,娃哈哈创始人、董事长宗庆后不幸病故。但是,宗庆后高贵的人品,娃哈哈实诚的产品,激起了消费者极大的感怀。特别是在大量媒体充分报道和网络正力感染下,一些农夫山泉的消费者“幡然醒悟”。
具体表现在,很多网友用实际行动表态,不再购买农夫山泉的产品,铁定追随娃哈哈。甚至有些商家果断将农夫山泉的产品下架,转而选择娃哈哈的产品。
这对娃哈哈的积极影响大到什么程度,看网上说,有收废品的,居然也不收农夫山泉的空瓶子。
娃哈哈的朋友圈越来越大。特别是最近几天,随着网络舆论深入,农夫山泉形象有些崩塌,娃哈哈越来越高大伟岸。
据媒体报道,连日来农夫山泉销量严重下降,旗舰店销量下降90%,股价连日下跌,不得不采取降价策略,而娃哈哈24小时开足马力生产,市场供不应求,销售量疯狂增长8500%。
这真是冰火两重天。
当宗庆后逝世,娃哈哈失去灵魂人物,这对于农夫山泉创始人、董事长钟睒睒来说,起初可能以为,农夫山泉前所未有的更好日子将来临,市场份额有望进一步扩大,在中国饮品市场坐稳了。
然而,事情的发展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
宗庆后多年积累的娃哈哈良好口碑和品牌影响力并未随之消失。相反,他的形象和对产品质量的坚持,成为了娃哈哈在消费者心中的宝贵资产。他的物质和精神遗产,重新激发了消费者对娃哈哈的支持和新的认知。
对比娃哈哈的厚德泽润,网友全面揭批农夫山泉的“老底”,可以说刀刀见血,给了农夫山泉致命重挫。
有报道指出,钟睒睒的儿子是美国国籍,且目前在农夫山泉担任要职,未来很可能继承家业。这引发了一些消费者对外资企业的疑虑。
此外,钟睒睒过去的一些行为,如曾经是娃哈哈的代理商,后来因违规操作被终止合作,然后创立了农夫山泉,也被挖出来重新审视。这进一步加剧了公众对农夫山泉的负面看法。
另外,农夫山泉曾因环保问题遭到质疑。例如,农夫山泉在武夷山的取水点被曝光存在破坏林地的问题,尽管农夫山泉对此作出回应,解释为误传,但仍引起了部分消费者的疑虑。
这些都是对其产品本身等质疑,最关键的是,这两天爆出的问题,似乎大大超乎了网友的想象。
一些细心的网友发现并认为,农夫山泉东方树叶产品包装疑似有向日本文化“致敬”的感觉。这里不细讲,请网友去社交媒体搜索查阅网友的很多图片例证,相信你们有自己的良知判断。这大有挑战中国人民族情感底线之嫌,网友表示,难以接受。
农夫山泉类似这样的负面舆论全面爆发,如果是在民族情感底线上搞事情,实锤的话,那基本就凉凉了,很难再翻过来了。现实和历史一定会狠狠教训的。
网友调侃地评论说,钟睒睒可能做梦也没想到,宗老的“退场”竟然会让农夫山泉也受到牵连。这句话虽带有玩笑成分,却也折射出市场对两大品牌竞争态势的关注。
这场短兵相接的舆论交锋中,广大网友群斗农夫山泉,掩护娃哈哈加快节奏做实事。
这场舆论激荡中,根本的问题,已不仅仅是瓶装饮品企业谁的产品好、谁的质量优、谁的情怀高的问题,更是关系中国国计民生、老百姓饮食安全的重大社会问题。
曾经兰州自来水经营权被法国威立雅集团控制,发生苯含量严重超标等事件,引发了一场自来水危机,留下了巨大社会隐患。最终在舆论的持续高压之下,当地费尽周折才排除了这个“雷”。
前车之鉴下,试想,假若外资以民营企业或者民族企业为幌子,控制这些领域,在资本推波助澜下,攫取暴利,向外转移资产,并实施不良文化入侵,扰乱民众意识,那后果不堪设想。
再进一步讲,如果在饮食安全中搞些看不见、摸不着的“小动作”,潜滋蔓长中损害国民健康,殃及中国子孙后代健康,那更是防不胜防。
细思甚恐啊!
好在,这场舆论,让更多的人们开始觉醒,把过去忽略的很多事捡起来,认真思索,分析学习。这在某种程度上,增强了人们对自身和国家、民族健康发展的忧患意识以及警惕心。
这值得庆幸。
得消费者得天下,当前,娃哈哈众望所归成为了大赢家。现在看来,“有点甜”这句广告词用在娃哈哈产品上或许更适合。
娃哈哈,有点甜!
解筱文:战略学者。主评时政、商业、铁路、文化。微信公众号:zgmjply(评论员解筱文)